硬核激燃与温情并存,《紧急救援》将带你感受有血有肉的平民超级英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而其中有些职业,出的可不仅仅是“状元”,出的可是英雄,因为它们是属于典型的英雄式职业。
何为英雄式职业?大概就是那些总需要以身涉险,然后去救助他人的那一类工作,比如警察、消防员。
以及救捞人。
救捞人?
这个职业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似乎都有点陌生。
救捞人,是中国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成员简称,作为中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他们一直奉行着“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援精神。
自成立以来,救助的遇险人员多达8万多人,救助过5千多艘遇险船只,而打捞的沉船也有接近2千艘。
“海上守护神”,这个称号,他们值得拥有。
庄子曾在《逍遥游》里写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可是在面对危险时,做到了救人无己的英雄,岂能无记载?
我猜,因为这样的想法,拍出了《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的林超贤导演,带着他的新英雄们——以海上救援队为主角的《紧急救援》走上了大银幕。
英雄之勇
“水里火里,我都会去救你”——这大概是每一个救捞人的朴素信念。
无论是即将倾倒的被大火所吞噬的海上油井平台。
又或者是迫降失败坠跌海面的残破飞机。
还是濒临爆炸的能源运输货船。
只要有需要救援的人,就一定会出现他们的身影。
上面提到的这些场景,其实并不是电影所自行创造出来的,而是取材于真实救援事件。
换句话说,电影里的所有场景,都是救捞人所真实经历过的,只是在电影里经过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后,再呈现给观众。
为了保证“真实”二字,《紧急救援》不止延续了以往林导拍摄时的真水、真火,还使用了真飞机来去拍摄空难场景,而拍摄难度更甚于《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制作指标直逼世界级水准。
而电影中的还原度到底有多少?看了电影的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总工程师潘伟表示:“我要跟大家说,这个电影大部分故事是真实的。因为影片里讲述的生死抉择我也经历过。看的过程一直在哭,这就是我们的故事!”
只要去看了电影的观众都知道,电影中所呈现的,总工程师所说的经历到底有多不容易。
但是哪怕经历了这样的艰难险境,作为原型的中国救捞人却说:“从事这样一份职业是非常骄傲的、很欣慰的、很有成就感、很有意义、崇高的、应该坚持下去的。”
这份职业荣誉感,只能说,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但是英雄之名从来不是靠着勇气就能拿到的,没有坚定的信念、冷静的头脑、准确的判断,扎实的专业技能,他们无法一次又一次的从鬼门关里把遇险人员“抢”回来。
就像大闹地府并从生死簿上划掉同类姓名的大圣孙悟空一样,没有一身硬本领。和阎王爷抢人?怕是难以做到。
所以他们的勇,还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日常训练上。
因此影片里除了他们出生入死,拯救他人于水火之中的情节,导演还悉心安排展现他们日常训练的部分,为的就是能更大限度的还原这群有血有肉的救捞人。
里外兼备,血肉俱全,才能让观众更好、更清晰的认识到这群挣扎在死亡线上,只为多救一个人的救捞英雄们。
英雄之“死”
英雄虽勇,可是英雄也不是万能的。
他们也会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也会有面对生命逝去时力所不能及的遗憾。
英雄沉寂,也是一种“死去”。
电影里也不曾避讳这个问题,那就是英雄难过情感关。
穿上制服,他们是可以上刀山下油锅,赴汤蹈火的救捞人,但是脱下制服的他们,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虽然他们就像天神下凡般出现在遇险人员面前,并于险境中拯救他们。
但是每次都在危险中穿梭的他们,不仅要面对遇险人员无法全部救出,还可能要失去战友。
而除了出生入死的战友,他们也会有爱人、亲人、朋友。
面对危险,他们真的完全不害怕吗?应该还是害怕的,但是救人的使命感远大于害怕,以至于他们暂时忘了害怕。
而身边人的逝去,则会把暂时被遗忘的害怕,带回来。
但是就像当初相信他们一样,继续相信他们就好了。
毕竟英雄也是需要休息的啊。
英雄之“生”
就像埋入土壤的种子,“死去”的英雄其实需要的是那一场“心雨”,雨至,冲刷掉心头的重压,英雄的使命感会让他们重新出发。
而作为普通人时的他们,所拥有的亲情,友情,爱情,是带领他们冲破精神迷雾的那束光。
就像电影里彭于晏所饰演的高队一样,等心头的迷雾散去,他又将重新归来,继续行走在救援的道路上。
救援不易,电影中展现的只是中国救捞人经历中的极小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参与的每一次救援行动,都是他们的英勇之举,是他们对自己“英雄”之名的再一次印证。
英雄亦凡人,凡人可英雄,但是选择挺身而出的那个瞬间,他们就是不平凡的英雄。
要知道,被世人熟知的英雄不多,但是默默奉献的英雄不少。
《紧急救援》为我们展现的海上救援的英雄以及他们的故事,值得去电影院一看。
因为每一个挺身而出的英雄,都值得铭记。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