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舆图】千古工程奇迹,华夏王朝命脉——京杭大运河水系图说
做最好看的北京视觉历史平台
阅读地图,就是阅读历史,每一幅地图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笔一画、一点一线,描绘了街巷胡同、城垣寺庙,勾勒了山川河道、宫苑园林,所有这些组合在一起,便让我们看到了曾经的北京城与逝去的旧时光。
本文3000字
需阅读8分钟
撰文 ▏眉有一点风
编辑 ▏阿嚏
校核 ▏橙子
京杭大运河,自开凿贯通之日起就成为连接帝国南北、维系帝国京师的水上交通大动脉,它的开通使中国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连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南北统一奠定了牢固的根基,此外大运河的兴衰也成为巩固华夏历代王朝统治的重要前提与保障。
依据功用属性的不同,我们将“大运河图”分为四类:
1、河工类图:主要记录运河沿线施工、治理、修缮的情况。
2、咨估类图:主要反映与工程相关的财务评估、费用核销等内容。图名多为“咨估图、报销图、咨销图”等。
3、漕运类图:此类内容最为宽泛,地域最为广大,不仅包括大运河流域,而且洞庭湖以下长江流域也囊括其中。
4、景观类图:以运河沿途风景名胜为主要内容,不太注重实际功用,存世量较少。
本期展示为清康熙古本《运河全图》(美国藏),属“河工类”图,彩绘本,作者无考,绘制时间为清康熙年中期。
根据国家博物馆“大运河展览”设计插图如下:
(北京城区-通州)
通惠河,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由郭守敬主持修建,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段,元代的漕粮物资通过它可直达京师核心区域的“积水潭”;明清时期河道中断,通惠河终点改为北京东便门附近的“大通桥”。
▲通惠河段
本图表现的即为清代初期的通惠河。图中右上角,作者绘制了几座皇宫殿宇,并以祥云缭绕,象征着北京城中至高无上的天子宫阙,也意味着这条千古运河与帝王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下图)。
这种“祥云+宫殿”的绘制手法在多套“大运河图”中均有出现,成为表现帝国京师的典型画法特征。
“通惠河源出昌平州神山泉会马眼诸泉至通州与潞河会”
在通州城边,标注有'石坝''土坝'字样。据史料记载∶
通州石坝“在州城北门外,明嘉靖七年置,每年正兑京粮,自此搬入通惠河。”
土坝“在通州东门外,明制改兑通粮自此起。万历二十二年,郎中于仕廉查旧建闸,通障济漕以省车挽之资......”
北 运 河 段
(通州-天津)
▲香河-武清-宝坻
▲天津段
▲天津城及附近河道
南运河,始于公元3世纪初开凿的白沟和平虏渠,隋朝时期为永济渠的一部分。元代南北大运河打通后,天津至临清的南运河段初步形成。南运河流经辽阔、富饶的河北平原中部和南部,主水源为卫河和漳河,长440多公里,在物资交流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靖海-沧州-景州
▲德州段
▲临清段
▲京杭运河与隋唐运河
会通河又称山东运河,鲁运河,北起临清,南至济宁微山县。会通河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是大运河上的最关键的工程,元世祖因取“会通天下”之意特取名曰“会通河”。
▲清平-东昌
▲张秋城-安山湖
▲安山湖-蜀山湖
▲安山湖
安山湖,无人知晓,另一个名字如雷贯耳——梁山泊,湖中绿色山体便是好汉们啸聚的梁山了,“八百里水泊梁山”今日得见。
▲黄河运河交汇
(改自国博运河展图)
文献记载: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决阳武,至梁山泊分南北二支,南支与泗水合,南流入淮......
因此元明至清,黄河“南支”一直与大运河并行南流,直至与淮河交汇。后续图中所绘就是这样的场景。
▲济宁-兖州
▲南阳湖段
▲微山湖段
▲微山湖
(微山-淮安)
▲骆马湖段
骆马湖是中运河上的重要节点,是黄河与中运河重要的滞洪区。
▲骆马湖-宿迁段
▲淮黄交汇(清口)
上图所展示区域,为整个京杭大运河最为重要的地段。据《清史稿》记载∶
▲夺淮入海
上图所示,二河于此交汇,黄河居高临下,倒灌入淮,并借用淮河水道入海,史称“夺淮入海”。复杂多变的地势地貌使这里成为历来河道治理的重点与难点。
淮 扬 运 河
(淮安-扬州)
▲高邮段
▲汇入长江
一、运河咨估类地图目录
以上目录摘自王耀著《清代京杭大运河舆图研究》,篇幅有限,最后一部分未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