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盛 | 澎湃问吧: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
◆ ◆ ◆ ◆ ◆
转自2016年8月《澎湃—问吧》,“我是清华人文学院教授吴国盛,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问我吧!”。共376个提问,110个回复。
轩轩:中医是科学吗?
吴国盛:中医不是科学。
卯酒:请问您怎么看待有人提出的中医不科学的看法?
吴国盛:中医本来就不是科学。要抛弃“只有科学的才是好的,好的一定是科学的”老旧念头。
细嗅蔷薇:西哲仍在不断发展,但我国的哲学似乎进入近代就停滞了,鲜有能和罗素维特根斯坦这些西方哲人比肩的大师,或者说连哲学大师都没有,仅仅是在瞻仰庄子孔子王阳明这些古哲,请问当代中国哲学是否缺乏大师,又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出路在何方呢?
吴国盛:哲学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总的来看,中华民族不是一个热爱哲学、擅长哲学的民族。
灿烂的太阳:你一个哲学教授在这里谈科学,不过是在玩文字游戏而已,中国的科学叫技术,外国的科学是真正的科学,如此而已。
吴国盛:要知道,“哲学”、“科学”、“技术”这些词汇都是近代通过日本人之手从西方传进来的,在1890年之前,中国文献里并没有这些词汇。要真正的理解它们,是需要一些历史知识的。
迪拜牛仔:吴老师,您好!澎湃网虽然用户素质普遍较高,但是仍然有些人缺少常识素养,而且非常固执,语言偏激。如遇到这些极端人士,还请不必在心!学生。
吴国盛:谢谢!
杨少侠!:我觉得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的科学,但我认为它有一套认知方法,比较自洽,怎么看待它的存在?
吴国盛:是的。中华民族历数千年之久,自有一套生存智慧和生存策略。今天的问题是,在西方强势文化的阴影下,如何把这套东西阐释出来,而不是简单按照西方人的眼光,从中国文化的机体中切割一些当下看来光鲜的东西引为荣耀。
东南西北湖:吴教授,您如何看待“四大发明”?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真的影响到了欧洲人,影响到了古腾堡吗?
吴国盛:“四大发明”这个说法从头到尾都是西方人发明的。弗兰西斯·培根最早提出三大发明的说法,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对欧洲社会之影响无与伦比的三大发明,但他没有说它们来自中国。19世纪马克思再次高度赞扬这三大发明,也没有说它们来自中国。现在西方学界普遍认为,做中国人最早做出了这四大发明,但欧洲的三大发明是否来源于中国,或者受中国人的影响,未有定论。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在中国亦很少应用,因为汉字更适合雕版印刷。毕昇是否真有其人,也有争议。自然古腾堡并不知道有毕昇。
Jo knows nothing Jo:西方观点中又讲古代哲学即是古代科学,那么易经中对自然的理解能不能够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有人讲现有科学是在现代数理框架下的,那么易经也是在其框架下的合理的科学。对吗?
吴国盛:科学、哲学、自然、数学,都是来自西方的词汇,都只有首先在西方语境下才能找到它本来的意思。你可以说易经是中国古代的科学,但“科学”在这里的意思与西方本来的意思肯定是不一样的。
有狐绥绥:吴教授好!我上学期跟随CarlMitcham教授学习STS,他在课上也提到过和您的谈话。我在提问区见到不少关于中医的问题,那么请问您认为以中医为代表的一些中国文化能否科学化(主要指体系化、实证化)?它们应当成为独立于西方科学的另一套系统,还是和西方科学融合?
吴国盛:这个目前没有现成的答案,而且即使比较通情达理的回答,也可能非常不同。我个人的看法,中医很可能被边缘化,成为补充医学(alternativemedicine)。与西方医学的融合这件事情,目前看来时机还不到。迄今为止的中医科学化过程,实质上是中医的自我毁灭,使中医越来越徒有其名。
心理学朱子良:老师您好,近年来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总是有将科学与宗教联系在一起,比如说从物理学、生物学等的研究来揭示佛教经典中的思想。请问老师您怎么看这个现象?您觉得科学和宗教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界限,科学与宗教是格格不入还是有密切联系。
吴国盛: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同的历史时期情况也不相同。科学与宗教关注的话题有可能发生交集。在发生交集的领域,就有可能发生冲突。宇宙的故事传统上由神话和宗教来讲述,后来科学也来讲,就有可能发生冲突。有的人认为只有宗教有资格讲,有的人认为只有科学有资格讲,对这些人而言,科学与宗教就格格不入。
18810978816:吴老师,中国在科学上不应该是没有而是落后吧。当希腊人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半径(误差小于2%)后一千年,中国有了对日行千里,影高一寸(我不记得原句了)的质疑,有了僧一行测量子午线,这不是科学吗?
吴国盛:都是人,都要过日子,当然不会差到哪里去。可是,在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中国之前,中国人不知道大地是一个球形,即便有测量子午线的行为,也没有导致地球的概念,因此这仍然只是测量技术。请注意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lqm407:我觉得,中国古代有一些技术成果,很少有科学成果。除了中医,很少有什么科学理论。如果沒有近代现代西方科学技术成果的引进,光在中国古代科技基础上发展,恐怕中国人现在连电是什么都不知道呢。另外,我对您的新书很感兴趣,甘肃的书店有售吗?
吴国盛:你讲得很好。那些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持才有可能出现的技术成就,是不可能单从中国技术传统中生成的,比如电灯、电马达,更不要说原子弹、电子计算机。但是,有些不需要科学理论就有可能出现的技术成就,比如蒸汽机,是有可能被中国的能工巧匠造出来的。《什么是科学》全国都有发售。
asura:墨子的理论与实践算科学吗?
吴国盛:许多方面很接近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毛普威:所以你的的感覺是,中國古代沒有「科學」可言,而西方自古就有「科學」?
吴国盛:是的。
May it be.:古代阴阳说是有科学依据的吗?
吴国盛:回复阴阳学说是比科学理论更加基本的东西,因此,只能问“科学理论有阴阳依据吗”,而不能问“阴阳学说有科学依据吗”。
lijing19850125:吴教授,我认为今天的中国在事实上完全走上了西方式的科学技术道路,摒弃了传统做法。但相当多的人不愿承认这一点,就个人而言生了病去看西医,病一好就说西医有副作用。大的层面而言一定要把中医和西医并列,要搞一个中西医结合。这种追求精神胜利的心态是否会导致我们再度落后于时代呢?
吴国盛:这是落后民族的一种本能的心态。等我们在现代文明的竞争过程中,取得一定进步之后,这些心态会慢慢改过来的。眼下紧迫的问题是,如何改变竞争中长期落后的局面。
笨鸟乱飞:我觉得一个民族的发展不是独立的和封闭的,应该是开放的。不能一味地只认为外部的好,无底限的贬低自己,否定自己的历史。这样的民族最后养成的是奴性,最后就是走向消亡。中华民族能发展到现在,不可能像您说的没有科学,如果没有科学,中华民族就而且中华民族能有如今的活力,必定还将继续发展下去。
吴国盛:这是误解。除了近二百年之外,历史上伟大的国家之所以伟大并不靠的是科学。
要起个特别点的名字:科学的诞生是需要的环境的。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必须要不断打破前人的经典。但这要以宽容的,允许试错的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为前提;以及对真理偏执的文化基因。只是,这些条件在古代中国都不存在。我的观点是,中国古代流行的哲学,比如中庸或者阴阳学说,极度不利于科学的诞生。吴老师对此怎么看?
吴国盛:是的。
KevinJMLiang:请问新书和之前的科学的历程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吗?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写于1993年,时间都过去了20多年;那是一本简明通史著作。《什么是科学》着眼于问题,虽然也讲到历史。即使讲到历史,讲法也大不一样。
Tim123:我也觉得中国传统社会没有科学,更没有科学精神。如果没有西方文明的强势介入,中国社会再自我发展一千年一万年,也还是老样子,不会产生现代科学。您同意吗?
吴国盛:是的。
竹付氏:吴教授好,您说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类,东方古代没有自然科学我认可,但中国统治理论和奴才理论发展严谨,且符合科学要素,请问这算社会科学吗?另外,人类走出非洲大约十五万年左右,如果不算与尼人等混血的话。
吴国盛:先有自然科学,后有社会科学。中国古代既然没有自然科学,当然也谈不上社会科学。不过,如您所说,中国古代有发达的统治“技术”和驭人“术”,这大概可以算是“社会技术”吧。
迪克牛: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话,天文历法的成就怎么解释?等等等等。
吴国盛:是的,这恰恰是现代人的局限所在。除了科学,我们已经想不出其它的文化模式来理解我们祖先的杰出成就。
李登岭:中医既然不是科学中医杂志为何界定为科技剘刊?
吴国盛: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划界标准。比如,对于同一个人,我们有时候称他是“猪狗不如”,有时候称他是“革命的同路人”,有时候称他是“爱国者”。
谦谦农夫:能用两三句话普及下什么是科学吗?
吴国盛:科学是发源于希腊的一种思维方式,以追究事物的内在本质为目标;近代以来,通过引入实验,科学成为控制和征服自然的有效工具。牛顿力学以及对牛顿力学形形色色的模仿,构成了一个科学家族,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夏天:为什么一个哲学系的教授可以断言中医不是科学。您的逻辑证明过程是怎么样的?您是如何看待某些中医验方存在有药效,切药效是可以重复的。这与您的逻辑有无矛盾?
吴国盛:有效不等于就是科学。技术通常都是有效的,但技术不等于科学。
carol卡罗2:看了一些讨论科学和技术的问题我想问您科学和技术哪个更应该被推崇?
吴国盛:我们分辨这些问题并不是帮助大家选择推崇的对象。有的科学家喜欢伟大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作为自己的偶像,有的发明家喜欢伟大的技术发明家(如瓦特)作为自己的偶像,这只是个人的喜好不同,并没有普遍的意义。在历史上,按照我的看法,技术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郭潇枫:历史教科书在讲诉中国古代时候独立一章为“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明确定义不同,但是在具体阐释的时候,只是科技成果罗列出来。如此一来,科学和技术如何才能明确何为泾何为渭?
吴国盛:这恰恰是中国科技史的学术研究不够的表现。专家们没有为现代中国人准备好表达自己祖先成就的恰当话语。
捉弄命运的怪物!:这个世界上存在无法解答的问题吗?那问题又是什么?
吴国盛:一个问得恰当的问题,都是可以解答的;如果不能解答,通常是因为问题本身不恰当。有些问题已经预设了回答者不能接受的前提,比如“你最近没有打老婆吧?”预设了对方有打老婆的习惯;有些问题是自相矛盾;有些问题是自问自答;还有些问题不知所云。所有这些问题,都无法回答。
夏天:请问您是怎么定义科学与技术的。按照您目前的发言,科学高于技术,技术不属于科学。那您怎么解释技术的进步呢。进一步说,这您所划定的,缺乏西方科学生长土壤的古代中国,技术是如何进步的?
吴国盛:科学不一定高于技术,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就像我们不必在科学、艺术、宗教、技术等人类文化现象之间比较高低一样。技术的进步,一取决于社会需求,二取决于工匠的聪明才智,三取决于技术传统。中国古代的技术,在特定的社会需求和特定的技术范式规范下,充分发挥了中国工匠特有的聪明才智。
损话圣人:中国古代科学和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不是像外国一样的强烈呢?
吴国盛:“科学”和“哲学”都是西方的概念,严格说来,中国古代都没有这些东西,因此也就谈不上它们之间的联系了。
Mercurius: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与冲击究竟对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体系带来哪些改变呢?今日在我们的生活中传统的科学知识影响如何?谢谢教授~
吴国盛:西学东渐之后,中国传统的技术工艺逐步被取代,除非纳入需要特加保护的文化遗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现在都是西方人。
公道自在人心:依您的观点,中国古代一些诸如圆周率之类的应用数学和天文历法之类的应用天文学,都是偶然的、零星的现象,怎么解释这些现象是如何出现又是为什么不能深入研究,直到发展为学科的呢?恐怕不能简单归结为缺乏科学精神吧
吴国盛:中国的天文历法并非偶然、零星现象,而是自成一体,高度发达,但是,正如我在《什么是科学》第2章所详细分析的,中国天文历法的目标并不是发现自然规律,而是规范天人关系,因而是“礼学”不是“科学”。
杨商陆:作为一名头发相对茂盛乌黑的哲学教授,请问您是如何保养的?
吴国盛:呵呵。没有保养,长得就是这样。
小光头:现行的所谓的科学的标准是西方的标准,能量化的能测量的才叫做“科学”,但是中医的理论体系确实很有价值,只要是用就行了,管他是不是“科学”,大家要高兴,我们就叫他中国特色的“科学”就好了,您觉得呢?
吴国盛:中医就是中医,不必称之为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都不自称为科学,但一样有其存在价值。
大头:科学是指能用数学表征的学科吗?例如在孟德斯鸠种豌豆发现遗传规律前,生物学就不是科学。这种说法对吗?
吴国盛:科学有典型的,也有不典型的;有所谓硬科学,也有所谓软科学。典型的、硬的科学,就是数学+实验的我称之为“数理实验科学”,以牛顿力学为代表。历史上,化学比起物理软一些,生物比起化学又软一些,地学比起生物又要软一些,但它们都是科学家族的成员。生物学有两支,一支是实验生理学,从维萨留斯的人体解剖学开始,直到今天的分子生物学;另一支是博物学。今天的生物学是前一分支占主导地位。
18810978816:吴老师,科学的本质是质疑精神吗?质疑逻辑和实证?
吴国盛:质疑属于科学精神,因为理性科学就其结果而言是确定性,就其过程而言则是开放性问答。质疑就是“问”。所以海德格尔说“问乃思之虔诚”。
彳亍:古代有没有专门负责研究科学的官员。
吴国盛:欧洲古代有没有专门负责研究佛教的官员呢?
GodfreyXue:老師您好,我想問一下科學即正確這種觀念是什麼時候有的?感覺泛科學化了。
吴国盛:启蒙运动之后,科学主义开始在欧洲流行,20世纪传入中国,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席卷全国。
o_O:吴教授您好!如何看待古代的玄学呢?古代人是否会质疑玄学呢?谢谢!
吴国盛:玄学就是形而上学。总的来看,中华民族偏重务实,对玄学兴趣不大。
Tony:在西方,科学发展起来之后对其先贤的追溯是否有美化或牵强附会的地方?对所谓“科学传统”的论证是不是单向的呢?是古代欧洲的文明发展出了科学,还是科学这种基本普遍性的思维首先在欧洲系统化并打起来希腊、先贤的幌子做为自己“悠久历史”的门面呢?
吴国盛:不能一概而论,美化自己的祖先的事情古今中外都有发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常有自信的人,发生这样的事情少一些;缺乏自信的人,多一些。
炫尘:请问“科学”和“理性”是一回事吗?
吴国盛:从根本上讲是一回事。
紫色的往事:吴教授,您好!如果高中老师要开一门科学技术史的选修课,一学期为十五课时,您认为该从哪些角度切入选题呢?谢谢!
吴国盛:可以根据教师的特长,选择一些专题来讲。
Yves Znn:尊敬的吴教授,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有点奇怪,科学不能一概而论成为“自然科学”或者是“近代数理化理论”。科学应该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关乎社会及人类群体存在、发展的系统理论都能称为科学。
吴国盛:科学被广义化之后,是包括社会科学的。但社会科学之所以是科学,首先是因为它能够像自然科学那样禀承独特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所以,追究科学的本原还是要从数理实验科学谈起。
张野塘:老师,下学期可以去北大蹭你的课吗~
吴国盛:当然欢迎,不过这个秋季学期我没开大课。
Mr.易 ✨:中国古代曾取得的那些辉煌的科技成就算不算科学?比如四大发明,地动仪,简仪等。
吴国盛:技术成就为主。
浩斯基:哲学算科学吗?可证伪吗?
吴国盛:哲学是理性科学,但不是实验科学、实证科学、经验科学,因此不可证伪。
3147268310:我看了你的书,当中指出了中国人对现代科学的来源缺乏认识,请问如何改变当前这种情况,如何让中国人抛弃科学和意识形态紧密联系的观念,形成一种正确健康的科学观。
吴国盛:让科学回归科学自身。
William 威:吴老师,感谢你为中国科普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想问宗教改革对于形成现代社会是不是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果有,那么是怎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去认识呢?
吴国盛:宗教改革对于近代欧洲社会的影响当然十分重要,就像推翻帝制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一样重要。
Jingtingqiao:吴老师好!请问如何评价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吴国盛:那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伟大著作,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达半个世纪之久。但今天看来,有许多不足。中国的科技史研究者应该努力超越李约瑟范式。
钢门吹雪:可不可以认为西医和中医都是科学,只是照库恩的说法是两种不可通约的范式呢?
吴国盛:可以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医学范式,不必一定说它们是科学。
Mayi:请问吴老师,想了解西方科学史,除了库恩的书以外,老师还推荐哪些书呢?中国科学史呢?
吴国盛:西方科学史的入门书可以读我的《科学的历程》,胡翌霖的《过时的智慧》。中国科学史可以读江晓原的《我们的国家:技术与发明》。
讨喜结:我国的古代科学为什么只注重经验不重视总结和探索呢?封建政体为什么对科学提高生产效率不感兴趣?
吴国盛:这不是中国统治者的问题。科学转化为技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都是近两百年、非常晚近的事情。在古代中国,历来统治者都是很关心农业生产的,中国的农学和农业技术在世界上也是位于前列的。
大雾:是古代中国没有“科学Science”这个词汇或者说是概念?而古代建筑,农学医学归根结底只是现实的经验行成的,也就是说那时没有科学只有技术?
吴国盛:大体如此。
像风一样自由:老师你好,我特别想问一下,您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我以为,不是中国科学滞后了,而是西方社会发生了狂飙疾进的飞跃。放眼全球,近代科学也只在西方国家诞生。所以,西方诞生科学体系反而是特例。不知道您怎么看?
吴国盛:是的,同意你的看法。
没问题:吴老师,您好!请问古代中国没有科学传统,那么现代和未来的中国能不能、怎么样才能产生科学精神?
吴国盛:任何一个文化都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在一个开放的状态下,科学精神当然可以在中国文化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际上,虽然说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一百年来中国人学习西方科学初见成效还是有目共睹的。
....:我想问一下地动仪为什么不可以复原,难道古代的科学技术竟然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吗?还有《张衡传》中对其的描述是真实的吗?
吴国盛:现在已经有好几种复原方案。最新的方案在中国科技馆里有展示,效果据说还不错。
古井:吴教授您好,我个人理解的科学是追求真理,不断在自我验证中前进的一种人类探索世界的方式和精神。请问这样理解可以吗?请指教。
吴国盛:是的。
树:“哲学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总的来看,中华民族不是一个热爱哲学、擅长哲学的民族。”为什么有这个现象呢?大致主要原因是什么?
吴国盛:历史探究,有些可以追究原因,有些只能提供解释。“因果”说明不是一切。人类的不同文化类型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很难找出更深层的原因。
张双南:吴教授,您好!我不太赞同把博物学笼统地看作科学,毕竟科学的目的是发现规律。达尔文的博物学发现了进化论,那的确是科学。但是中国古代的博物学的目的是发现规律吗?仅仅是把看到的记录下来不能算是科学,归纳整理也仅仅是往科学走了一步,并不能算是科学,需要得到可以被证伪的规律才是科学吧?
吴国盛:“预测”(发现规律)和“解释”是知识的两大功能。现代数理实验科学是发挥“预测”功能的最杰出体现,博物学当然不是这种意义上的“科学”。但是,在人类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预测”类知识不是全部,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解释”类知识。达尔文的进化论也不能“预测”,而只是“解释”。既然进化论不能预测也能被称为科学,那我们不妨扩展一下“科学”的定义。这样的扩展是有好处的,当然,前提是不能把问题搞混淆了。详见《什么是科学》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