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观察 | 当“十九大”遇上“H5”,你猜考研会怎么玩儿?

这一场堪称全球瞩目的大会被全国新闻媒体及各大视频网站、客户端追踪聚焦。全国两会向来是媒体角逐的战场,各家媒体使尽浑身解数,投入包括VR、H5、可视化图表、短视频等手段在内的新技术、新设备以创新新闻表达方式。

焦点梳理

10月17日,不少人的朋友圈里突然被一个奇特的十九大闪卡H5刷屏了——《人民日报最燃闪卡H5,告诉你史上最强创业团队这样创业!》

继“军装照H5”刷爆朋友圈之后,“十九大”前人民日报又一次推出了一部爆款H5,成为最近最为火热的传播内容之一。这部H5通过最近非常流行的闪卡方式,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史上最牛创业团队”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丰富的表现形式,热血的伴奏音乐,给这段重要的历史赋予了更平易近人的形象,得到了网民的一致好评。

动画以快速闪屏的形式,带着受众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壮大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从长征到现在的一带一路。

动画还结合了网络流行的形式——弹幕,使用弹幕来展示一个个光荣的烈士,不仅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细细品味下更加有一个前赴后继的悲壮之感。

动画还采用了不少时下最新的流行词,譬如“爱豆”、“打Call”,使其内容和年轻受众更加贴近,更好地和80后、90后沟通,更好地传播当下党和政府的思想。

这个H5出自《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自从《人民日报》推出“中央厨房”以后,致力于为广大受众奉上一道道有趣、年轻的新闻大餐。比如了喜迎十九大的H5外,“中央厨房”还推出过一系列好玩、有趣,又符合主旋律的H5专题。比如: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就推出过一系列不同形式的H5,试图把原本略显枯燥乏味的会议发言、政策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打造出贴近年轻群体的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先后推出了5条基于H5技术的微信新闻,阅读量近2000万,篇篇阅读量“10万+”。其中,《人大新闻发布群,傅莹邀请您加入群聊》一条截至3月6日20时页面总浏览量突破300万人,这些通过微信平台扩散的新闻专题,一经推送便在朋友圈火爆传播。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可视化成为传统媒体应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报道的重要表达方式。H5成为不少媒体的选择。

知识链接

一、何为H5?

H5是HTML5的简称,它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HTML)的第五次修改版。一个应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在技术层面具备跨平台、设备兼容、性能集成、高效连接等多种特性,这些技术特性映射到具体的H5产品上,表现出适配性高、包容性强、应用面广、传播便利等特点,赋予网页更好的意义和结构。H5产品目前主要应用在商务营销、生活娱乐、新闻报道三大领域。

 二、H5的类型
  • 图文型

以图配文为页面主体,图的形式千变万化,可以是照片、插画、GIF、背景图等,通常采用上下滑动或者左右滑动来进行多页切换,每页集中一个内容点,搭配动效出现,起到类似幻灯片的传播效果。图文展示型是早期H5产品的主要表现样式,简单、直白、易用,制作成本低,常用于招聘、海报、会议邀请等场景。

  • 交互型

以用户参与交互为起始触发、启动产品,或用户互动贯穿整个H5产品,运用多种交互方式,包括点击、擦除、滑动、长按、手势、摇一摇等,比如H5作品《中国之声两会新闻动车组》,需要用户向右划屏才能启动列车,点击相应的列车才能看到新闻。

  •  游戏型

游戏具有趣味性、沉浸感和易操作,将游戏融入到 H5产品中,不是简单的人机互动,而是用户深度参与,在上传内容、回答问题、参与测试、挑战记录等知识型小游戏或射击、棋牌、竞技等娱乐型小游戏中,了解H5产品推送的主题和内容。游戏型H5建立在交互基础之上,用户不仅乐于参与,还更乐于分享。

  • 视频型

又可理解为视频嵌入型,即在视频中嵌入几分钟的短视频。可以是整个H5产品都是视频内容,只在开始和结尾提示主题核心信息,也可以在H5产品中插入一段或几段短视频,与其他素材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视频的体积较大,早期的H5产品几乎难以嵌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H5技术的成熟,视频型的H5因之更强的表现张力会越来越普及。

  • 模拟型

又称拟态型、代入型,通过对现实情境的模拟,将用户代入到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让用户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体验、参与、操作。模拟的场景有手机场景,如未接来电,陌生人来电、名人来电、手机桌面;微信场景,如视频邀请、朋友圈邀请、红包打开;社会生活场景,如机场、车站等交通出行场景,电梯、办公室、大厦等工作场景,餐厅、酒店、商场等日常生活场景。

除了这些基本表现样式,H5产品现在还有快闪、画中画、双屏互动、全景三维等各种新型样式。H5产品属于创意设计的产品,因此,设计制作仅靠一种样式是不够的,需要各种样式混合、综合使用,图文+交互、游戏+交互、图文+视频+交互、模拟+交互等。

三、H5技术在新闻领域的五大应用

H5新闻主要以移动终端为传播载体,将新闻的真实性、时新性、重要性、新鲜性等价值要素,与H5技术的直观、形象、动感、艺术的特色结合,立体化、可视化地表现新闻、解读新闻,从而让用户趣味性地欣赏和参与性地分享。随着网络与新媒体对H5技术的认识不断加深,H5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五个方面:新闻可视化、互动传播、解读新闻、整合资料和专题报道。

(一)应用于新闻可视化

H5 作为一种新的内容展现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新闻的叙事方式,类似图解新闻、数据可视化那样,让新闻更直观、更形象、更易读。因此,借助H5技术让新闻可视化是其最常见的应用,让突发事件的进展变成时间轴,让新闻发布会变成可视化的问答,让年终盘点变成炫酷的视频大片,最终让传统的文字+图片动起来,让用户在操控中完成新闻阅读,这些都是传统新闻采编无法实现的

(二)应用于互动传播

互动是网络与新媒体的本质特征,H5技术带来的强大交互性更为网络与新媒体所看重,因此,将 H5的交互性特征与新闻报道结合实现互动传播,已成为网络与新媒体创意、设计H5新闻产品的主要意图和方向。此外,H5产品的基本样式之一就是交互型,基于H5的互动传播也成为其在新闻领域的最重要应用

(三)应用于解读新闻

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互联网上会涌现出潮水般的信息,海量过剩的内容在淹没有价值信息的同时,也会让网民感觉阅读疲劳。运用H5技术,将事件的重要新闻点和有冲击力的图片、视频挑选出来,制作成一个图文型或视频类的H5新闻,能软化新闻的硬度,让新闻更好看,更耐看。在H5解读新闻的过程中,图片一般是“主力”,运用H5技术后可以使静态图片产生“推”“拉”“摇”“移”的视频镜头效果,可以结合时间轴展示新闻事件全过程形成新闻综述,可以结合数据、坐标解读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形成深度报道,可以结合关系图、四维图围绕一个人物、主题综合梳理编排形成新闻故事。

H5新闻应用于解读新闻,需要建立逻辑框架,设计构思脉络,提炼核心内容,再辅之以图文、动效等手段。如何解读内容比如何用H5进行装饰更重要,也更体现出编辑的思想和价值。解读新闻的H5产品近似图片中的图解,但比图解多了动感和艺术性。

(四)应用于整合资料

历史资料和背景材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事件纪念日的报道需要整合历史资料,重点报道、突发新闻发生时需要同步背景资料,因此,不管是将史料作为报道主体,还是把材料作为背景辅助,都面临如何编辑制作、如何呈现的问题。一般而言,资料、史料比较简单、枯燥、沉重,H5 技术运用于资料整合,不仅能将梳理后的资料有逻辑地展现,而且能让用户在阅读精致的页面时产生视觉美感,在动效中沉浸于内容,资料的价值得到提升,传播的效果也相应提高。

过去,对于史料、资料的“盘活”大多用图片、视频、flash等手段,现在有了更丰富、包容性更强的H5、全景航拍、VR等形式。网络与新媒体机构将H5应用于资料整合,要注重新闻、资讯、材料等资源的二度开发,结合自身条件、风格特色、受众定位、环境状态,创意、策划出适合各自风格和理念的特别报道。

(五)应用于专题报道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受制于终端设备和带宽速率,专题在移动端的使用率降低,传播效果也减弱。H5技术为移动端专题报道提供了两条新的路径,一是高度整合,运用H5切换、弹出、划屏等技术将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汇聚到一个H5新闻产品之中;二是化整为零,将大专题切割为一个个用H5来表现的小专题、微专题,形成类似专题矩阵的报道方式。只是,前一种应用H5产品产生较多的页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的浏览体验。

用H5做专题报道,重点在于精心编辑提炼精华内容,合理、科学编排、布局页面,让整个H5张弛有度,动静相宜。总体而言,H5技术应用到新闻报道领域,要在内容、形式、互动、传播和运营多个方面保持平衡,内容要精致、形式要精美、互动要精妙、传播要精细、运营要精巧,五方面同时发力,才能发挥出H5新闻的特殊价值。

四、H5技术下可视新闻存在的问题
  • 主题不够直观明确。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些H5新闻产品在创意设计上投入很多精力,使得产品看起来具有炫酷的科技感,场景和音乐也都很有设计感,但是在链式传播中,其容本身在主题表达上却不够直观明确。在主题的呈现上,内容上过分强调轻“悦读”与页面的游戏化体验,导致很多新闻停留在表层解读上,缺乏个性化视角的深度挖掘。

一些H5新闻产品为了追求可视化和极致的用户体验而增加问答、游戏等环节,但也增加了用户的阅读成本,而且会因为程序复杂,页面嵌入文件过多而导致用户在使用的过程出现加载困难的情况。数据显示,用户在使用手机时,如果遇到加载超过5秒的网站,74%的用户会选择离开,最终导致用户流失。

  • 页面层级深,导致流失率高。

在阅读上,H5新闻产品的用户触达率会随着页面层级的加深而减小,页面层级越深,用户流失的概率越高。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H5新闻产品《我送部长开两会》为例,用户进入首页,需要点击“抢单”,然后跳转到5位部长页面,再点击任意部长进行“抢单”,进入第三个页面“抢单司机与部长聊天”的场景。当持续40秒的对话完成后,需要点击“到达目的地去评价”的页面,这个页面又有若干选项供用户点击选择,才送完这位部长。如果需要了解其他几位部长的两会内容,就需要点击“继续接单”重复上述动作。完成整个H5的操作,需要19个页面,每一步的操作都有部分用户流失。

  • H5技术自身的瓶颈

从技术上而言,受移动手机浏览器的限制,H5页面在跳转上不稳定,在软件运行速度上依赖网速和移动终端的性能,还存在对摄像头、陀螺仪等硬件支持较差,开发出来的应用性能较差,不适合处理较复杂的逻辑等问题。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H5的传播渠道偏少。首先,在进入链式传播的过程中,H5主要依赖微信,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传播。其次,H5新闻的传播周期太短。一个通过用户口碑扩散的移动H5页面,其访问热度往往只持续两天左右,虽然也可以通过不同时间的投放持续刺激用户阅读,但它的生命周期决定了它只能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阅读。最后,H5的传播效果难以监测。现在通过监测链接可以知道一个用户的阅读和转发行为,但是这个用户所带来其他用户的二次转发、再转发、N次转发的传播效果就很难全部捕捉到。

五、H5技术下可视新闻的设计策略

1 . 以移动场景作为入口,提升新闻转化率

移动互联网带来最重要的改变就是场景的跟随,没有场景支撑很难适应社交传播的环境。面对用户的社交阅读习惯,如何设计一款简单高效、可视化的又充满情感共鸣的新闻产品,是推动新闻进入朋友圈分享,提升转化率的第一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条H5新闻产品《人大新闻发布群,傅莹邀请您加入群聊》,把3月4日的人大新闻发布会以微信群聊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逼真地模仿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中的聊天场景,以诙谐的对答方式把傅莹与现场提问记者的语音嵌入其中,让严肃紧张的新闻发布会变得轻松、活泼、有趣、好玩。更重要的是这种场景设计,能够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发布会现场,过一把与傅莹聊天的瘾。这种以聊天场景作为入口的H5新闻,既给用户带来了新的参与体验,也以一种极具亲和力和诱惑力的叙事,使其迅速在朋友圈刷屏,提高了转化率。

2.以创意为驱动,激活“睡眠用户”

媒体融合的关键是内容,但是擅长内容生产的传统媒体更需要掌握用户的信息消费习惯,强化互联网思维。在新媒体的语境下,传统媒体需要揣摩用户需求,以内容创意为驱动,通过“新闻+创意”的方式,让原本严肃枯燥的两会新闻变得生动、有趣。作为新闻生产者,应把每个内容当成“产品”去运作,站在用户的角度,以吸引人的创意唤醒“睡眠用户”的阅读兴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