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蔡小荪运用蒲黄的经验 --- 血瘀崩漏,通因通用

导读:上海江湾蔡氏女科肇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迄今已传八世,历有二百余年,蜚声沪外,名闻遐迩。本文是七世传人蔡小荪临诊运用蒲黄治疗妇科诸种血证的经验,有其独到见解。(编辑/闫奇峰)

千虑一得话菖蒲——沪上名医蔡小荪运用蒲黄的经验

作者/周翠珍,指导/蔡小荪

沪上名医蔡小荪临诊运用蒲黄治疗妇科诸种血证,有其独到见解。吾有幸追随蔡师临床学习十余载,亲聆教诲,耳濡目染,深有体会。兹将蔡师经验作一简述,冀飨同道,启迪后学。

蒲黄,味甘、性平,甘缓不峻,性平无寒热之偏,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之功。《本经》:“利小便、止血、消瘀血。”说明蒲黄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活血化瘀之效。宋代《大明本草》始有“破血消肿者,生用之;补血止血者,须炒用”的记载。明代《本草纲目》亦有同样叙述。因此流传至今,一般认为蒲黄生用性滑,行血消肿;炒黑性涩,功专止血。

然蔡师尤推生蒲黄。他认为炭剂是治疗月经过多的常用之品,在炮制方面必须存性,若成焦炭,难免损耗药效。从临床实践来看,生蒲黄的止血作用胜于蒲黄炭。据动物实验报道证明,生蒲黄对不同动物的离体子宫平滑肌均有直接使其收缩或增强其紧张的作用,因此具有较强的化瘀止血功能。

蔡师临诊用药每喜精简。主张药量不必过大,既要避免杯水车薪,又不能药过病所。唯蒲黄一药,用量灵活多变。处方时少则用10克,多则可达60克。随症斟酌,常据病情轻重缓急而定,使其恰到好处。一般化瘀止痛,经量少而不畅者用10~12克;经量中或偏多而带有血块者用12~15克;量多如注,块下且大者用30~60克。他指出,蒲黄一物而能多用,除其独特功能之外,实赖医者在临床上善于掌握运用也。剂量轻重不同,则功效大殊。他说:“只有辨证正确,用量、配伍得当,庶可获得预期效果。”

血瘀崩漏,通因通用

蒲黄长于活血化瘀,尤善通利血脉,故有止血固崩之功。临床上由于瘀血引起的崩漏屡见不鲜,缘瘀滞未消,瘀血不去,则新血不能归经,导致出血不止或量多如注有块。本着通因通用的原则,蔡师常重用蒲黄,取量可达30~60克,化瘀止血,寓通于涩。

如治李××,初诊日期1994年9月22日。生育一胎,人流2次,1994年6月曾因卵巢囊肿住院,施剥离术,术后少腹隐痛。出院后于7月22日月经来潮,淋漓不止。8月28日经刮宫后,血止十余日,又突然流血不止,且量多如注,有块且大。曾用中西药治疗,疗效未显。刻下,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疼痛略瘥,心悸气短,自汗头晕,精神疲倦。舌边紫黯、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弦。证属气虚夹瘀,胞络受阻。治拟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扶正之品。处方:生蒲黄30克、花蕊石20克、炒当归10克、丹参6克、熟军炭10克、炒党参15克、震灵丹12克(另吞)、炮姜炭3克、血竭3克,3剂。

9月25日复诊,块下更多,腹痛胀消失。再拟上法3剂,血块消失,经血自止。三月后门诊随访,崩漏未见反复。蔡师分析,此病人瘀象显然,恶血不去,血不归经,徒止何益!故予化瘀而止崩,方中重用生蒲黄30克,取其化瘀止血之功,震灵丹是蔡师治疗血瘀崩漏常用成药之一,因其有止血行血之功,血竭有散瘀行滞之力,又能止血定痛,为血瘀崩症必用之品,花蕊石化瘀止血,党参益气扶正止血,全方具有行中有止,攻补兼施,相得益彰,而达到止血消瘀之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