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翁方纲,浓淡、粗细、行止极有节奏感

·翁方纲(1733~1818), 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论诗创“肌理说”,著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小石帆亭著录》等。翁方纲学识广博,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他的书法讲究无一笔无出处,而自己的东西却很少。行书是典型的传统帖学风格。连贯柔和,不急不躁,循规蹈矩,很有特色,不失大家风范。作品中温润丰厚浓墨与纤细的游丝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运笔用墨过程中,由浓渐淡、由粗渐细的过渡缓冲。因此,浓淡、粗细、行止极有节奏感。清代翁方纲行书论书卷,故宫博物院藏。

翁方纲行书赏析《论绛帖》卷

清代翁方纲行书赏析《论绛帖》卷,纸本,纵28.9CM,横302.4CM。故宫博物院藏。翁方纲既是书家也是学者,对历代碑帖拓本的考证是他治学领域的重要方面。此作创作于嘉庆四年(1799年),翁覃溪时年67岁。笔法流畅丰润,结字稳健,风格古朴遒劲,是翁方纲晚年上乘之作。翁方纲此作是为明末冯铨(字伯衡)所凑集的《绛帖》作跋,对《绛帖》进行考订。

释文:绛帖廿物,原是冯涿州家藏,后归孙退谷。每幅有一轩二字印,印几方广二寸,元初方一轩押于装池间,亦间有无此印者。其纸皆横簾纹,而搨手亦极精善。闻此同精拓者凡数部,皆不全者。冯伯衡择其精善者合成此一部耳。其卷后皆仍存旧题识。十卷后复列帝王书,以宋太宗为首,二王书皆割裂,杂以头眩方诸帖矣。大观帖亦以冯伯衡所藏为真,今快雪堂帖所摹之旦极寒、追寻、建安诸帖及王廙、王洽诸迹,多是从大观真本出者。大观原石榷场本,每至边际破损处尤古雅可爱。今以快雪摹刻验之,如见秘阁真石之券。惜乎冯氏入石时,文敏未尝自跋其由大观真本摹出之原委,使后人无从而详考耳。己未初秋上澣 方纲。

翁方纲《徐渭〈杂花图卷〉题跋》

纸本,纵37厘米、横468.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翁方纲《徐渭〈杂花图卷〉题跋》全文如下:墨鸱夷作青蛇呿,柳条搓线收风余。幽坟鬼语嫠妇哭,帅■神光摩碧虚。忽然洒作梧与菊,葡萄蕉叶榴芙蕖。纸才一尺树百尺,何处著此青林庐。恐是磊酠千丈气,夜半被酒悲欷歔。淋漓无处可发泄,根尘不识谁权舆。尚未遽写太湖石,苍茫回向勾勒初。江楼高歌大风雨,东家蝴蝶飞蘧蘧。田水月亦自喻语,千峰梅花一蹇驴。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徐天池水墨写生卷歌 己亥除夕前二日 翁方纲该行草书卷打破了翁方纲平日的常规书写方式,改“谨守法度”为纵放自如、自我做主,不断强调自我情感淋漓尽致的发挥,“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在其笔墨中呈现出独特的学识修养和审美情操。《徐渭〈杂花图卷〉题跋》每行以三字居多,亦有两字或四字掺杂其间,大小错列,行笔气息畅通,从而带来沉雄跌宕的气势。全幅行笔节奏分明、磅礴恣肆,有着一气浑成之感。《徐渭〈杂花图卷〉题跋》在间架结构上比较富有特色,结字开合变化较大,字形大小、肥瘦、方正的变化非常丰富,将颜真卿的宽博雄伟和欧阳询的整饬严谨相结合,深得宽博而严谨的布局特色。此件作品在结体上也将黄庭坚字势开阔、雄伟的意象融入进来;并对米芾在结字上丰富灵动的处理也加以积极吸收;对赵孟頫、鲜于枢、董其昌秀逸、潇洒、跌宕的笔势亦有意识地加以融汇,从而使其间架结构在保持唐宋结体相貌的前提下,呈现出潇洒秀逸的宋元审美风范。翁方纲在结体上博涉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对于现代书法创作如何处理间架结构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构架审美新空间,显然有着相当的启示和鉴戒作用。翁方纲的《徐渭〈杂花图卷〉题跋》的笔墨特色也颇为鲜明。他的用笔多以湿笔浓墨为主,运笔沉著痛快,气势雄伟,笔画丰满,筋骨劲健,尤其多掺入汉隶、魏碑的笔意,在柔润流畅、飘逸洒脱中呈现出雄强老辣、酣畅浑穆的精神气息,视觉冲击方面因而获得了极大的提增。另外,该行草书卷在用墨上多浓墨、枯墨,从而形成温润、丰厚、葱郁、朴茂的风格特色,同时亦注重浓湿与干枯的结合,墨气浩荡,给人以酣畅淋漓、挥洒自如的视觉感受,凸显出了笔力遒劲峻健之美,整幅作品筋骨丰健、神采飞扬,确实不愧为翁方纲的传世精品之作。

翁方纲汉隶四种,一本老字帖

老字帖欣赏《翁方纲汉隶四种》,上海福禄寿书局出版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