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糖尿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后天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事过度、或过服温燥药物等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1.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及辛辣刺激食物,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积于胃中酿成内热,消谷耗液,津液不足,脏腑经络皆失濡养而发为糖尿病。《素问奇病论》谓:“此必数食甘美而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刘完素《三消论》谓:“故三消渴者,皆由久嗜咸物,恣食炙煿,饮酒过度。”《千金方》谓:“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 《丹溪心法》谓:“酒面无节,酷嗜炙煿……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说明饮食不节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情志失调、郁火伤阴
精神刺激、情志失调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炽盛,不仅上刑肺金、中灼胃津、下耗肾液,而且肝之疏泄太过,肾之闭藏失司,则火炎于上,津液泄于下,三多之症随之而起发为糖尿病。另外,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亢盛致心脾精血暗耗,肾阴亏损、水火不济,也可发生糖尿病。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病前有长期的精神刺激史,病后又有思想压力,情绪不稳定,烦躁忧虑,导致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目前研究证实,情绪激动时血胰岛素含量明显减少,血糖升高。日本学者近年来也认为心理因素对糖尿病形成、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约翰·考尔维尔博士认为“情绪紧张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肝气郁结势必影响气血运行,痰瘀渐生致病情加重,变证丛生。如张仲景《金匮要略》“厥阴之为病,消渴……”,黄坤载《四圣心源·消渴》说:“消渴者,足厥阴之为病也”。刘河间《三消论》云:“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致令消渴。”《医学真传》:“三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水尔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医宗已任篇·消症》谓:“消之位病,一原于心火炽炎,……然其病之始,皆由不节嗜欲,不慎喜怒。”说明情志刺激、五志过极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3.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
体质强弱与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脏素虚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五脏主藏精,精为人生之本,肾又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五脏虚赢则精气不足,气血虚弱,肾也无精可藏,复因调摄失宜,终至精亏液竭而发为糖尿病。《灵枢·五变篇》谓:“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本藏篇》谓:“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苦病消瘅易伤”、“肝脆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脆善病消瘅易伤”。《医贯·消渴论》谓:“人之水火其平,气血得其养,何消之有?”。说明患者体质虚弱,尤其是肾虚,常易发生糖尿病。
4.房事过度、肾精亏损
房事不节、劳伤过度使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火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终至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糖尿病。恣情纵欲、肾虚精耗,肾虚则固摄无权,精耗则气不化水,故小便多而发为糖尿病。《千金方》指出糖尿病由于“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皆由房事不节之所致也”,《外台秘要·消渴消中》“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说明房事过度与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5.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
古代嗜服壮阳之石类药物致燥热伤津可发生消渴,今服石药之风不复存在,但也有意欲长寿,或快情纵欲,长期服用温燥壮阳之剂,或久病误服温燥之品,均致使燥热内生,阴津亏损而发为糖尿病。《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谓:“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诸丸散,石势结于肾中,使人下焦虚热……故引水而多小便也。”《千金方》谓:“慎不能房,多服石散。真气既尽,石气孤立,只惟有虚耗,唇口干焦,精液自泄。或小便赤黄,大便干实。或渴而且利,所食之物,皆化小便”。五石即指阳起石、钟乳石、灵磁石、空青石、金刚石等五种石类药物,这些药物在古代有一个时期曾流行为求生及壮阳药用,这些药物一般均皆性温有毒,如常服此类药物,也可发生糖尿病。
以上发病原因以第1、2、3三项最为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均系由于饮食、精神、体质等原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