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治法:脾胃病14条病机治法 仲景治水10大法 六经发热治法大全

一、脾胃病14条病机治法

脾胃病有许多表现,其病机多端。现仅就临床最常见者,简述其辨证要点及用药原则。

1.脾胃虚:

多表现为形瘦,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可酌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谷芽等。

2.脾阳不足:

肢厥畏冷,腹泻肠鸣,或完谷不化。可酌用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

3.脾胃失调,水湿不化:

多见食欲不振,脘中停饮(上腹振水声),呕吐水饮,或朝食暮吐。可酌用陈皮、半夏、生姜、茯苓、桂枝、白术等。

4.胃肠燥热:

口渴,呕吐,或大便秘结。可酌用黄连、竹茹、芦根、陈皮。大便秘结者,酌加大黄、芒硝。

5.饮食不调,胃肠食滞:

多表现嗳腐吞酸、呕吐、腹泻或便秘。可选用厚朴、枳壳、焦三仙、陈皮、砂仁、吴茱萸、黄连等。

6.肝气郁结,乘侮脾胃:

纳呆吞酸,脘胁胀痛,可选用半夏、厚朴、紫苏、柴胡、白芍、吴茱萸、黄连等。

7.肝郁化火,乘侮脾胃:

口苦心烦,纳呆脘闷,情绪激动,夜寐不安。可选用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壳、黄连等。

凡因肝气郁结或肝郁化火冲侮脾胃,引起呕血、便血者,应酌用黑山栀、蒲黄炭、灵脂炭、香附炭、藕节、花蕊石等。

8.脾胃运化失调,中焦湿热黄疸:

可选用茵陈、山栀、大黄、泽泻、厚朴、枳壳等。兼有肝气郁滞胁痛者可酌加青皮、郁金、川楝子、木香。

9.胃阴不足:

恶心呕吐,舌质光绛。可选用沙参、石斛、麦冬、山药、枇杷叶、糯稻根、竹茹、陈皮。

10.脾虚气陷:

腹泻、脱肛。可选用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等。固涩药可选用诃子、石榴皮。

11.水湿留阻,大腹水肿:

可选用厚朴、陈皮、苍术、猪苓、茯苓、泽泻、桂枝。

12.中阳不足:

单腹胀满,腹部膨隆、拒按,有揉面感。可酌用柴胡、白术、党参、厚朴、苏梗、吴茱萸、益智仁、生麦芽、大腹皮。

13.下焦命门火衰:

纳呆,腹痛,腹泻,鸡鸣泻或食后即泻。可酌用党参、白术、炮姜、附子、吴茱萸、肉豆蔻。肠鸣腹痛者,可加土炒白芍、甘草、木香。

14.暑湿伤于脾胃,加之饮食失节:

发热,呕吐,腹痛,腹泻,或有脓血。可选用厚朴、枳壳、焦三仙、木香、黄连、扁豆衣、藿香、佩兰、六一散。

二、仲景治水10大法
 
    1 温通心阳 化气行水

《太阳病变证.心阳虚欲作奔豚证》:“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5)。太阳病发汗后,虚其心阳,心火不能下蛰于肾,肾水无以蒸化,则水停下焦,复有上逆之势,故脐下筑筑然跳动,如奔豚之将作。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行水。方中重用茯苓以淡渗利水,且能宁心,以防水邪下逆;大枣健脾,脾健则有利于水湿之运化;桂枝、甘草温通心阳,并能助茯苓化气行水;心阳复,水饮去,则悸动可止。

2 温运脾阳 淡渗利水

《太阳病变证.脾虚水停证》:“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邪在太阳当汗,若施吐下,损伤脾胃之阳,致中虚水气上逆而心下逆满。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上蒙清阳,故起则头眩;脉沉主水,紧主寒,水寒为病,故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温阳健脾利水。方中茯苓淡渗利水,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补益脾胃,配桂枝更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正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精神。若病水饮而误发其汗,不仅水饮不去,而阳气益虚,经脉失养,故身体振摇不能自持。

3 温胃化饮 通阳行水

《太阳病变证.胃虚水停证》:“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于胃必作利也”(355)。茯苓甘草汤证为胃阳不足,水饮停于胃中所致,故口不渴而心下悸;水饮内停,胸阳被遏,不能达于四末,故四肢厥冷,治拟茯苓甘草汤温阳化饮,通阳行水。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通阳化气,甘草和中,重用生姜温胃而宣散水气,合为温胃化饮、通阳行水之剂。悸而厥,均是水饮为患,故应先治水,是不治悸而悸自安,不治厥而厥自回之法。倘若水饮不去,阳气一时不能恢复,仍可再议治厥之法,否则水饮停胃,必浸渍胃肠,而发生下利。

4 温肺化饮 解表散寒

《太阳伤寒表实证.兼水饮咳喘证》:“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伤寒表不解,是言其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等证不解,为风寒外束之象。因其人素有水饮内停,外寒内饮、相互搏击,壅塞于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喘息。水停心下,干犯胃腑,以致升降失常,故令干呕。然水饮为患,随气机升降,所到之处皆可发生病变,如水饮趋于肠胃则下利;壅塞于上,阻碍气机,则咽喉有噎塞感。若水饮内停,以致气不化津,亦有口渴之象,然而毕竟属寒饮,故渴而不能多饮,或喜饮热汤。治以小青龙汤外散风寒,内化水饮。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兼能利水;配桂枝则增强通阳宣散之功;芍药与桂枝配伍,功能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散寒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半夏降逆化痰,甘草和中;凡水寒射肺之咳喘,用之多验。《金匮要略》中,用本方治溢饮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等证,重点在治寒饮咳喘,不论有无表证,恒可酌情用之。

5 和解少阳 温化水饮

《少阳病兼水饮证》:“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52)。盖少阳手足常互相影响,少阳枢机不利,疏泄失常,则三焦因之壅塞而失决渎之职,故使水饮停内,小便不利。饮结于胸,胸胁满微结,水饮停蓄,气不化津,故口渴。病在三焦,尚未涉及胃腑,故不呕。但头汗出是气机不畅,阳气不能宣发,郁而上蒸所致,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方中柴胡、茯苓合用,和解少阳之邪;瓜蒌根、牡蛎同用,能逐饮开结;桂枝、干姜、甘草同用,能温化水饮。少阳和解,三焦通利,则水饮可除。

6 温肾散寒 以利水气

《少阴寒化证.阳虚水泛证》:“少阴病,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真武汤主之”(316)。少阴阳虚,下焦寒盛,水气不化,浸淫肌体,故四肢沉重疼痛。脾肾阳虚,水气侵渍胃肠,故腹痛下利。水寒之气停蓄于内,则见小便不利。水饮内停,随气机升降,无所不到,或上逆犯肺为咳,或冲逆于胃而呕,或水寒下趋大肠而下利更甚,或下焦阳虚不能制水而小便不利。这些证候都是肾阳虚,水气不化所致,故用真武汤温阳散寒,以利水气。方中附子辛热以壮肾阳,使水有所主;白术燥湿健脾,使水有所制;生姜宜散佐附子之助阳,是于主水有散水之意;茯苓淡渗,佐白术健脾,是制水中利水之用;芍药既可敛阴和营,又可制附子刚燥之性。肾阳复,水气化,则诸症可愈。

7 化气行水 表里同治

《太阳腑证.蓄水证》:“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五苓散主之”(71)。表邪未尽,太阳之邪随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水道失调,邪与水结而成蓄水之证。外邪不解,故脉浮、身有微热。膀胱气化不利,津液无以输布,故小便不利而渴欲饮水,用五苓散化气行水,兼以解表。方中桂枝通阳行水,能散肌表之邪;白术健脾燥湿;猪苓、茯苓、泽泻利小便,导水下行,合为化气行水、表里同治之方。本方重在化气行水,无论有无表证,只要膀胱气化失常,水饮内停,小便不利,即可酌情应用。膀胱之气化,则蓄水可行。

8 疏泄肝胆 清热利湿

《阳明腑证.湿热兼里发黄》:“……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8)。若汗出仅限于头部,至颈而止,身体无汗,是热邪不及外散而郁蒸于上,加之小便不利,则湿无下行之道。因内热而渴欲饮水浆,因小便不利更增湿邪,以致湿热薰蒸,影响肝胆疏泄,胆汗外溢,发为黄疸,故以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苦寒清热利湿,并有疏泄肝胆,推陈致新的作用,为清热除黄之要药;栀子苦寒以除烦热,清泄三焦而通调水道;大黄导热下行,以泄湿热壅遏毒邪。湿热得去,三焦通利,肝胆不受熏灼,故小便当利,“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9 养阴润燥 清热利水

《阳明腑辨证.辨阳明清法三证》:“……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汤主之”(226)。《少阴热化证.阴虚水热互结论》:“少阴病,下利六七月,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319)。前条指阳明病误下后,余热未清,津液受伤引起水热互结。后条为少阴病邪从热化,既耗伤津液,又影响水道通利。然二者病机主证相同,故治法一致,均以猪苓汤养阴清热利水,阿胶滋阴润燥,滑石清热利水而不伤阴,猪苓、茯苓、泽泻渗淡利水。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润燥、清热利水之功。

10 泻下逐水

《太阳病类似证.悬饮证》:“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57)。外有风邪,内有悬饮,应当先解表,表解后,方可攻逐饮邪。饮为有形之邪,停结于胸胁之间,以致胸阳被遏,气机壅滞,故心下痞鞭而满,牵引胸胁疼痛。水饮在胸,肺气不利,所以呼吸短气。肺合皮毛,因肺气不利,毛窍之开合失常,故汗出。由正邪相争,故发作有时。饮逆于胃则干呕,下趋于肠则下利,上攻于头则头痛,这都是水饮内结,走窜上下,充斥内外,泛溢周身所致,故以十枣汤峻逐水饮。方中芫花、甘遂、大戟是逐水剧药,而以甘遂之力最峻。三药合而用之,其力尤猛,故用大枣十枚煎汤服下,以顾护胃气。

三、六经发热治法大全

太阳病的发热
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
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
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
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
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产后中风,数十日不解,头痛,恶寒,发热,心下满,干呕,续自微
汗出,小柴胡汤主之。

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头痛,汗出而喘,脉弦数者,竹叶汤主之。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阳明病的发热
(伤寒)传经在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
承气汤。

阳明病,谵语,发热潮,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
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
蒿汤主之。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
宜下之;脉浮大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痉病,本属太阳,若发热,汗出,脉弦而实者,转属阳明也,宜承气
辈与之。

太阳病二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阳明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
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

阳明病,发热十余日,脉浮而数,腹满,饮食如故者,厚朴七物汤主
之。

少阳病的发热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
柴胡桂枝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
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
解。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太阴病的发热
(伤寒)传经太阴,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术厚朴
石膏黄芩甘草汤。

吐利发热,脉濡弱而大者,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主之。

少阴病的发热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厥阴病的发热
(伤寒)传经厥阴,脉沉弦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汤,吐蚘者,
宜乌梅丸。

推荐相关书籍:

(0)

相关推荐

  • jt叔叔经方本草 笔记7

    消炎药.退烧剂.打点滴.抗生素都属于下法,会让身体虚寒,邪气侵入更深的经脉,种下不好的病根.如果邪气入了厥阴,体质就会受到改变. 桂枝加附子汤 [6.2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 ...

  • 新本伤寒杂病论(五)

    辨伤寒太阳病脉症并治第五 仲景学术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07年4月8日 12时24分 太阳病,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桂枝三 ...

  • 水饮汗方

    水饮汗方 01 甘遂半夏汤(留饮) 02枳术汤(胃有水饮) 03木防己汤(膈间支饮) 04己椒苈黄丸(水停肠间) 05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支饮) 06 桂苓五味甘草汤(里虚) 07 旋覆代赭石汤(痰 ...

  • 太阳病篇水液排泄异常背后的逻辑(一)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汗出,是桂枝汤证.桂枝汤证时,脾胃间荣气及津液被调动至肌表,荣气透出脉管则为卫气 ...

  • 中医脾胃病14条病机治法

    脾胃病14条病机治法 脾胃病有许多表现,其病机多端.现仅就临床最常见者,简述其辨证要点及用药原则. 1.脾胃虚: 多表现为形瘦,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可酌用党参.白术.茯苓. 甘草 .陈皮.谷芽等. ...

  • 脾胃病14条病机治法

    一.脾胃病14条病机治法 脾胃病有许多表现,其病机多端.现仅就临床最常见者,简述其辨证要点及用药原则. 1.脾胃虚: 多表现为形瘦,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可酌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谷芽等. ...

  • 【脾胃病:14条病机治法】

    脾胃病14条病机治法 脾胃病有许多表现,其病机多端.现仅就临床最常见者,简述其辨证要点及用药原则. 1.脾胃虚: 多表现为形瘦,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可酌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谷芽等. 2. ...

  • 【三阳三阴六经发热治法】精

    六经发热治法大全 1.太阳病的发热 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 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 ...

  • 六经发热治法大全

    六经发热治法大全 太阳病的发热 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 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

  • 【《伤寒论》六经发热治法大全】

    六经发热治法大全 太阳病的发热 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 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

  • 从7条经方学习仲景加减化裁之法!!!

    在<伤寒论>中一共有七个方子后面附有加减化裁.这七个方子是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汤以及枳实栀子豉汤,本文对七方药物加减做逐一分析,从而体会仲景在什么情况下用什 ...

  • 从7条经方学习仲景加减化裁之法

    在<伤寒论>中一共有七个方子后面附有加减化裁.这七个方子是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汤以及枳实栀子豉汤,本文对七方药物加减做逐一分析,从而体会仲景在什么情况下用什 ...

  • 辨证论治~从7条经方学习仲景加减化裁之法

    在<伤寒论>中一共有七个方子后面附有加减化裁.这七个方子是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汤以及枳实栀子豉汤,本文对七方药物加减做逐一分析,从而体会仲景在什么情况下用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