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父母是孩子的全球胜任力导师
【父母必读】
父母是孩子的全球胜任力导师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 胡 敏
万彦圻 绘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成为时代关键词的今天,中国家长对孩子成长为国际化人才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孩子,不为过去,而为未来”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共识。
2017年12月12日,经合组织正式确定全球胜任力的定义:一是对地方、全球、跨文化议题的分析能力,二是对他人的看法和价值观表示理解和欣赏的能力,三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有效互动的能力,四是为了集体的福祉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行动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且是最有影响力的老师。在孩子的国际化成长道路上,父母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在全球化已经渗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当下,只要父母注意在家庭活动中融入全球化元素,就可以将世界带进家里,将客厅变成课堂,将饭桌变成课桌,为培养孩子的全球胜任力创设最佳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一任“全球胜任力导师”。
1.具备全球意识:将世界带进家里
在不远的未来,越来越多的孩子需要在全球化职场上竞争一份自己想要的工作。具备全球胜任力,将是新一代应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必需能力。
“培养孩子需要一个村子的合力”,是一句非洲的谚语,说的是父母需要善用周围的资源和力量培养孩子。在全球化的今天,这句话可以改成“培养孩子需要地球村的合力”。父母可以带着全球意识,用好地球村的各种资源,布置一个具有世界意味的家。
首先可以从挂一幅世界地图或摆放一个地球仪开始。这两件并不昂贵但功效神奇的物品,既是一种家庭装饰,也是陪伴孩子从幼儿开始的玩具、学具,还可以是全家人休闲娱乐的伴侣。
世界地图告诉孩子世界有多辽阔,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开拓视野,在其中找到知识和乐趣。可以从认识陆地与大海开始,了解城市与自然的概念,知道不同国家与各种政体;可以从形状开始,发展山川河流等地理知识和日月星辰等宇宙认知;还可以在玩中学,讲述地图背后真实的或虚拟的故事。
每一次家庭出游都可以从地图开始启航做功课,比如去美国旅行就先在地图上找到自由女神像的位置,了解与迪斯尼、汉堡薯条、爆米花、蝙蝠侠、超人等有关的地理概念与故事。
其次,与孩子一起关注来自全球的生活用品背后的故事。经合组织对全球胜任力的解读报告中有个故事:一个小学生从衣服的标签上发现自己的大多数衣服都产自孟加拉国。她十分好奇地上网浏览各种服装的网页,发现有一些品牌更关心工人的人权问题,而有一些品牌则长期存在“工厂工作环境恶劣”的问题。于是她阅读更多的文章后,开始购买进行公平贸易的品牌,并积极呼吁制造业在道德上负起应尽的责任。这个孩子的行为,体现了全球胜任力的第一个目标维度——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对地区、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分析能力。
目前,有越来越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物品进入我们的生活,从纸尿裤到化妆品,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物品携带着各自的文化基因。父母可以从这些实物出发,跟孩子一起讨论其中蕴含的经济、地理、社会、道德等话题,将世界带进家里,为培养孩子的全球胜任力创造环境。
2.开展家庭活动:在游戏中打开全球视野
比很高的跨文化之旅。
在家庭活动提供的这些全球化情境,有助于孩子突破单一文化的认知瓶颈,在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中了解何为求同存异、因时而变、因事而制,使孩子对世界文明的见解日渐广博精深。父母和孩子要就这些元素进行深入的讨论与研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加深彼此对全球化的理解。
我认识的一个孩子今年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历史专业录取了。他说:“我对历史的兴趣,源于父亲对我的影响和培养。父亲会给我讲二战、美国内战等历史情节,看新闻时也会拉着我一起看,也经常会对我提问,让我用带有历史观的角度去思考他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即使有朝一日面临文明的冲突与裂变,也会以宽广的胸襟与视野,游刃有余地化解各类难题。
策划并实现这些有意义的家庭活动并不昂贵,但现在不去做,后果或许是未来承受不起的。
家庭活动是指家庭成员一起参加的活动,既可以是普通的一顿饭、一次散步、一次聊天,也可以是有计划的亲子阅读、运动、游戏、旅行等。家庭活动不但是童年最好的礼物、和谐亲子关系的利器,也是培养全球胜任力的有效载体和唾手可得的机会。
全球化已经渗入我们的吃穿住用行,父母可以跟孩子聊聊美食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孩子收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礼物时,父母可以跟孩子讨论其背后的国别文化,或者像关注服装背后人权问题的女孩一样,去了解那些礼物的生产情况。
亲子共读能让父母和孩子彼此心意相通,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具备全球胜任力的第二、三个目标维度——能理解并欣赏不同的看法和世界观;能与不同性别、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宗教、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良性互动。
如果说阅读是模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而有效的互动,那家人一起看电影就相当于开放的跨文化学习之旅。电影融多种艺术和现代科技于一体,承载着不同文化的基因与传承,观看不同国家的电影并进行深入讨论,不啻为性价
3.培养“斜杠青年”:鼓励孩子参与世界
孩子的世界会一天一天变大,从父母精心构建的舒适家庭,逐步走向世界。父母要鼓励孩子参与世界,有条件的时候帮助孩子走出去。
我们这一代人走出去参与世界的方式很少,主要是出国留学或者进行国际访学。但今天的孩子通过互联网就与世界建立起联结。
《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曾将人类与文化载体的依附关系分为“言语之民”(文化来自口口相传)、“书籍之民”(从五百年前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算起)以及如今的“屏幕之民”。他举例说:一位朋友的女儿从小就习惯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指指点点,某天这位朋友将一张打印好的照片放在桌上,女孩走上前去,数次尝试将它拉大,未遂,于是对父亲说:“它坏了。”
在技术发展带领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是与全球化并列的两大关键词,未来的一代将同时兼具数字化与全球化的特点。因此,父母可以不出家门,跟孩子一起通过线上学习培养全球意识,然后在真实生活中引导、鼓励孩子参与、行动。
当然,真实的情境体验也不可缺位。“PISA之父”、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14岁就开始在德国国家少年交响乐团中参与演奏。他说:“通过音乐,我开始逐渐认识世界,我可以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们演奏音乐,这个经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业学习,但它帮助我打开了与新的国家、文化、事务和人们交流的大门。”在全球化背景下,孩子们日常就生活在地球村里,有可能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与事,可以找机会适时参与。
英国教育专家托马斯·海顿曾讲过他的间隔年故事:“高中毕业后上大学之前,我选择过一个间隔年,这是对我成长最重要的事情。”这一年,他先找了一份全职工作——在超市切奶酪、卖奶酪,然后用剩下的时间和赚到的钱环游欧洲。在工作和旅途中,他更深入地了解英国,并认识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了解他们的国家,也变得更加独立。他特别谈到父母的鼓励,并称是“从父母那里收到的最棒的礼物”。
全球胜任力特别强调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何了解对方、设法理解对方的不同观点,从而进行开放、得体、有效的交流互动,然后将所学用于为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集体福祉采取建设性行动。未来的优秀人才往往是多才多艺、具备跨学科能力的“斜杠青年”,他们带着自己的文化根基参与世界,能有效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维,对国际性或跨文化问题形成有自己见地的观点。
孩子如果在家庭中培养起全球胜任力基础,拥有全球视野、心态开放包容,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他走进学校就会更开放地学习,长大以后才会成为一个具有同理心、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全球公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