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洲最高峰 与天空最接近的地方(图文)

欧洲:厄尔布鲁士峰

厄尔布鲁士峰不仅是大高加索山群峰中的“龙头老大”,是博科沃伊山脉的最高峰,也是欧洲第一高峰,简称“厄峰”,海拔5642米,位于俄罗斯西南部,接近格鲁吉亚共和国。长期以来,西方人曾经把欧洲最高峰的桂冠,想当然地戴在阿尔卑斯山勃朗峰(海拔4810米)的头上。到20世纪50年代初(可能更早些),国际学术界达成共识,基本以高加索山系大高加索山脉的主脊,作为亚欧两洲陆上分界线南段的天然分界。自此以后,问题也迎刃而解:欧洲第一高峰的桂冠当归厄尔布鲁士峰所属。“厄尔布鲁土”一名,一般都认为和波斯语有关,但也有认为来自“aitibares ”一词,原义“高山”、“崇峰”。

厄尔布鲁士峰是地质史上火山长期连续喷发的产物,主要由安山岩构成。其锥状外形再清晰不过地表明:它是“火山之子”,且生来就一大一小、一高一矮的“双峰并峙”态势,主峰居西海拔5642米,辅峰居东海拔5621米。从野外实地远眺,映入人们眼帘的这位“双顶巨人”,巍巍而耸,凛凛而立,超然群伦,凌逼霄汉,墩实中显现出一种难以描述的威严……加之它矗立于大高加索山脉总的倾斜比较平缓的北坡上,又游离于这条山脉的主脊之外(以支脉相连),左近绝少其他象样的山峰出露。这么一来,它的相对高度格外触目,即使距离数十公里,一眼望去,高耸入云,上接天际。

厄尔布鲁士峰集多种天然优势于一身。按高度是高加索地区第一山、整个欧罗巴洲第一山,加上山区天造地设的奇丽自然风光,是天赐的自然财富,拥有极大的登山和旅游价值。

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官方和民间都予以高度的重视,从60年代起即着手擘划,大兴土木、开发基础建设。经过数十年的惨淡经营,已经将这里开发为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登山活动基地和观光中心、滑雪运动中心。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前来观光、滑雪、登山、探险。

据记载,厄尔布鲁士山的近现代意义上的登山活动,是从1829年开始的。这一年,由本地人正式攀登上海拔5595米的辅峰。1874年英国人登上了海拔5642米的主峰,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它的主峰,并记录在案,迄今(2013年)已经越过了139年的漫长岁月。

大高加索山脉的高峰除厄尔布鲁士峰外,西段有栋巴伊—乌尔根山海拔4046米;中段有什哈拉山海拔5058米,德赫套山海拔5203米,乌伊帕塔山海拔4646米和卡兹别克山海拔5033米;东段有特布洛斯—穆塔山海拔4494米和巴扎尔—杜济山海拔4480米等等。

亚洲: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上。它的北坡在我国西藏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藏语“珠穆朗玛job-mo glang-ma rib”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语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玛”应该理解成母象(在藏语里,gland-ma有两种意思:高山柳和母象),因此,珠穆朗玛峰又叫圣母峰。还有一说,“朗玛”则是第三的意思。因为在珠峰的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称为珠穆朗玛峰。1717年,康熙年间绘制的《皇舆全览图》中,西藏边境上曾标注出“朱母郎马阿林”,其中“阿林”为满语“山”的意思。台湾传统上一直以“圣母峰”称呼此山。尼泊尔语名是萨迦玛塔(Sagarmatha),意思是“天空女神”,于20世纪60年代才由尼泊尔政府命名而来。西方普遍将珠峰称作额菲尔士峰(Mount Everest),用来纪念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1952年中国政府正式恢复珠穆朗玛峰的名称。

珠穆朗玛峰外形雄伟,地形险恶.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周围20公里范围内,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

珠穆朗玛峰山顶终年冰雪覆盖,冰川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雪线(4,500~6,000米)南低北高。南坡降水丰富,1,000米以下为热带季雨林,1,000~2,000米为亚热带常绿林,2,000米以上为温带森林,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山间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等珍禽奇兽。

1960年,我国首次登上地球之巅的3名英雄。

中国人登顶珠峰的历史

1953年5月29日尼泊尔夏尔巴向导丹增·诺尔盖 (Tenzing Norgay) 和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 (Edmund Hillary)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登山队王富州、贡布、屈银华三人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1993年,海峡两岸的6名登山运动员首次携手登上珠峰,在历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吴锦雄成为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台湾同胞。

攀登珠峰的必备条件

攀登珠峰所需要的条件包括:首先要求身体健康没有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当然还要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接下来就可以为为登珠峰作准备了。整个过程需要3~4年的时间。第一步,低海拔户外活动、体能训练、基本技术学习,在身体上主要是耐力、心肺功能、腰腹部和腿部力量、背负能力的训练。一名新手如果能够把所有的周末利用起来,这个阶段可以在一年内完成。第二步,开始进入高海拔的空气稀薄地带。在攀登珠峰之前,最好有2~3次的高海拔登山经历,登山时携带抗高原反应产品,为避免严重高原反应做准备的。根据循序渐进的法则,健康人可以从6000米山峰为起点,然后是7000米、8000米的山峰。这个阶段最快需要1年,一般需要2~3年。 第三步,珠峰攀登的准备阶段。用半年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登顶珠峰的准备,特别是体能的训练和储备。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及东非大裂谷以南约160公里,是非洲最高的山脉,也是一个火山丘。该山的主体沿东西向延伸将近80公里,主要由基博、马温西和希拉三个死火山构成,面积756平方公里,其中央火山锥呼鲁峰,海拔5892米,是非洲最高点,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又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分水岭,而许多地理学家称它为“非洲之王”。该山的主体以典型火山曲线向下面的平原倾斜,平原的高度约海拔900米,山顶终年满布冰雪,由于地处赤道附近,山顶终年积雪不化,又以“赤道雪峰”而闻名世界。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乞力马扎罗山一直是一座神秘而迷人的山脉——人们很难想象在赤道附近居然有这样一座覆盖着白雪的山。乞力马扎罗山高高的山顶白雪皑皑,山腰云雾缭绕,充满着神奇莫测的气氛,尤其是黄昏的时候,山顶的云雾偶尔散去,银白晶莹的峰顶在金色的夕阳余辉照耀之下,露出妖艳的容颜,显得五彩缤纷,绚丽灿烂。多少世纪以来,许多当地人认为乞力马扎罗山是“上帝的宝座”,对它敬若神明,流传着许多精彩而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乞力马扎罗山在坦桑尼亚人心中无比神圣,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脚下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拜山神,求平安。

据传在远古时期,天神降临到这处高山之上,以便在高山之巅俯视和赐福万众。山中的妖魔鬼怪在山腹内部点起了一把大火以图赶走天神,,滚烫的熔岩随着熊熊烈火喷涌而出。妖魔的举动激怒了天神,天神施展法术用滂沱大雨把大火扑灭,又引来了飞雪冰雹把冒着烟的山口填满,这就是今天看到的这座赤道雪山,地球上一个独特的风景点。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世代在坦桑尼亚人民中间传诵,使大山变得神圣而威严无比。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也是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云集的地方,常有各种肤色的登山爱好者在这里一显身手。乞力马扎罗山有两条登山线路,一条是“旅游登山”线路,游客在导游和挑夫的协助之下,分成3天时间登上山顶,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滋味;另一条是“登山运动员”线路,沿途布满悬崖悄壁,十分艰险。当然,无论从哪一条线路登上山顶,对异国他乡之人来说,都是终生难忘的幸事。登山季节一般选在每年的1-3月,这时候的天气非常晴朗,温度适宜;第二个适宜季节为7-9月份,但与1-3月相比显得温度较低而气候干燥。乞力马扎罗上下有一国际机场,可以降落波音747型客机,有14条国际航线通往世界各地,五大洲的游客可以乘班机直抵乞力马扎罗山山麓。

乞力马扎罗山地区已经于1968年辟为国家公园,生长着热、温、寒三带野生植物和栖息着热、温、寒三带野生动物。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已于1981年将它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全球变暖,乞力马扎罗山的冰雪已大量消融,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据说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有环境专家不无忧虑地指出,乞力马扎罗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作家海明威著有一部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发表于1936年,主要内容描写的是一名叫哈里的作家面对死亡时的种种心理和行为表现。小说围绕“死亡”和“即将死亡”来展开,但根本的主题是哈里回到过去,从过去走到现在的历程回顾。哈里热爱这个世界。他有很多经历。跟不同女人的经历,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不同职业的经历,他都想写下来但却没来得及写,最终也没有能达到心中的目标。哈里死前悔恨至极,最后他死于一个梦境:他乘着飞机,向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的山顶飞去。故事情节被认为是海明威本人在西班牙内战中经历的现实写照,后被改编成电影,影响巨大。乞力马扎罗山的知名度也因这部作品而名气大增。

北美洲:麦金利山

 

麦金利山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中南部,海拔6193米,北美洲最高峰。当地印第安人称迪纳利峰,意为“太阳之家”。后来,此山以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利(1897—2001任美国总统,一译为麦金来)的姓氏命名为麦金利山。麦金利山系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隆起的巨大穹窿状山体,构造上属太平洋边缘山带,形成于侏罗纪末的内华达造山麦金利山风光运动,为一巨大的背斜褶皱花岗岩断块山, 麦金利山山势陡立,有南北二峰,南峰即海拔6193米的北美洲最高峰,北峰高5934米。

由于地处边陲,天气寒冷,2/3的山体终年积雪,山间经常笼罩在浓雾之中,发育有规模很大的现代冰川,主要有卡希尔特纳和鲁斯等冰川。但到了夏季,气候又开始变得温和。麦金利山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山地南坡降水较多,森林上限762米,分布有杉树、桦树林等植被。夏季山坡上鲜花盛开,紫色的杜鹃和精巧的铃状石南花随处可见。北坡因降水少,山上终年积雪,雪线高度达1830 米。地球大气层越靠近两极越稀薄,因此其峰顶的含氧量比珠峰还要低。即使是在夏天,山上的温度也可能降至-35℃,而且山上风速常达到80千米。雪峰、冰川相互辉映,绿树成带,风景优美。麦金利山也是野生动物的保护区,常见的动物有驯鹿、灰熊和麋等。每年6月底到7月初,是驯鹿迁移的季节。成百上千的驯鹿结队而行,朝同一方向行进,场面十分壮观。冬天过后,它们又循原路返回。

在麦金利山区旅游,人们可以住在爱斯基摩人的小屋里,体会那种捕鱼、打猎的原始生活方式。此外,这里还是对冰川冻土、极地高山气候、自然生态、地球物理等进行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

斯图特于1913年攀登麦金利峰的路线在之后的几十年,一直是惟一的一条攀登从北侧接近山峰,经过马德鲁冰川而到达顶峰。直到1951年,才由布拉德福·华斯伯恩开辟了另一条新路线。1942年布拉德福从马德鲁冰川登上麦金利峰峰顶,1947年又一次和妻子芭芭拉(第一位女子登顶麦金利)登顶麦金利。这条新路线从卡希尔特纳冰川开始延伸,现已成为攀登麦金利峰的传统路线。

1917年,麦金利山被辟为国家公园。麦金利山国家公园是美国仅次于黄石公园的第二大公园,面积6800多平方公里。这里地处边陲,人烟稀少,气候寒冷,自然风光独特,公园以北400公里,就是北极圈。每当中午,公园景色最为壮丽。就国家公园而言,人们可以感受到冬季的暗无天日,也能享受夏季的漫长白夜,奇妙的极地风光,令人赞叹。

南美洲:阿空加瓜山

世界最高的死火山是阿空加瓜山,位于阿根廷境内,海拔6959米,公认为西半球最高峰。山峰座落在安第斯山脉北部,峰项在阿根廷西北部门多萨省境,但其西翼延伸到了智利圣地亚哥以北海岸低地。绰号 “美洲巨人”。“阿空加瓜”在瓦皮族语中是“巨人瞭望台”的意思。

阿空加瓜山四面皆可攀登,比起其他高山如喜马拉雅山,通常都是由山的北面攀登,北坡攀登较容易,南坡较难。海拔相当高,可不需氧气瓶就能登顶。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攀登此山,通常只有持登山许可证的登山运动员才被允许登山。

大洋洲:查亚峰

查亚峰是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内山峰,为新几内亚岛最高峰,峰顶终年冰雪覆盖。由于地理界线分类的历史原因,科休斯科峰和查亚峰其中任何一座都可以视为大洋洲的最高峰。查亚峰位于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岛上,处在同巴布亚新几内亚交界的位置。由于政局不稳定,这座山一直被封闭,不对登山和旅行者开放。直到查亚峰近年开放后才逐渐有人来攀登。

印度尼西亚人把它叫做彭凯克查亚,即胜利之峰。1962年希里查·汉里首次登上了这座山,这座遥远神秘的山对登山者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在那里可以看到植被从热带到寒带的变化以及远古人类生活的变迁。山下雨林里的食人部落也曾经一度使这座山峰蒙上了神秘诡异的色彩。

南极洲:文森峰

文森峰,海拔5140米,是南极洲最高峰,位于西南极洲,是南极大陆埃尔沃斯山脉的主峰,在森蒂纳尔与赫里蒂奇岭之间,俯瞰龙尼冰棚。文森峰山势险峻,且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交通困难,被称为“死亡地带”。文森峰虽然不高,但在七大洲最高峰中,它是最后一座被登顶的山峰。世界上首次登顶文森峰的是美国一支登山队在1966年12月17日首次登顶,中国则是在1988年,由李致新、王勇峰首次登顶文森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