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觉得,社会职务一定得与书法水平挂钩吗?

晚上几个朋友喝了点酒,一位拿了篇文章在那儿叨逼叨,说现在各级书协主席水平如何如何,真正写得好的没几个!

烦!烦!烦!你说这个干嘛?你不满意又能改变得了啥?!

的确不错!近20年以来的书法圈,主要是围绕着市场——这根指挥棒运转的:作品在流通,就得有个价格(注意:咱这儿说的可不是价值),但这个价儿,根据啥来定?这就牵扯出一个定价标准的问题。您看吧,首先,这个定价的标准要有一定的层级(不然大家都卖100块钱一张,谁干啊!),还要通俗易懂(要不怎么忽悠更多人来买呢?),掰着手指头,看看有哪个现成机构符合这个要求?有了!各级书协不在这儿摆着嘛!就他了!正好之前协会高水平的老人打下的底子也在!还够我们吃几年!

您看,有个协会的职务多重要啊!怪不得有人系统的对协会职务做了个“估值”!(这个咱不方便说,不然又有人说俺是大忽悠了!您自己去找吧!)书协占了高枝儿,不仅攻占了市场,可以说直接霸占了当代书坛的话语权!结果怎么着?书坛有点本事的,各个都成了“亢金龙”,耗尽了原来的老底子不说,还让几个在别处没啥用武之地的“笔杆文人”有了充分发挥本事的空间,书协走着走着,含金量也越来越低,大伙儿看不下去了,可想而知,骂声震天呗…

不过,骂声也有市场,因为金钱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各种“书法博士”、“获奖作者”等标准也陆续粉墨登场,无非就是在找一个可以迅速与市场接轨的“标准”而已。

但是咱从另一个角度聊聊,说不定还能聊出点意思。说不好的地方,您就当我胡说八道!

现在书法圈动不动就拿主席说事儿,理事说事儿。说人家好也罢,人家坏也罢,其实人家把您怎么着了?人家只是把自己怎么着了!把自己捯饬的更像“那么回事儿”罢了!可为啥老有人抓着他们不放?

我是一书法爱好者,说点业余的话:当代书坛“执政者”与“在野者”对书法的评价标准不一样!

1.书法的标准,当然,咱说一大概的标准:那就是脸前头的这幅字儿,它是不是书法?但书法优劣的评价标准,又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就没啥具体的、绝对化的标准可言,只是一个是否合乎个人喜好的问题罢了!

在拿书法主席说事的人,其实是一种对咱自个儿书法审美极不自信的心态作祟,非要把咱认为的“好书法”和书法主席去做匹配!可是,他写得好不好,跟咱有啥关系呢?

骂归骂,咱不能否认,书法圈的职务,的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个人在书法这件事儿上做出了优于其他人的成绩,但这个成绩,不一定都反映在他的创作水平上!说不定,他虽然写得不咋地,但书法理论研究上下了很多功夫,也或许,他书法就不行,但组织管理能力,是一把好手!也或许人家在经济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很多人不齿,以为是买的书协职务,但名人进入咱这日薄西山的艺术领域,也是给咱做个宣传不是?),也有的是在跑关系,拉赞助方面,有一技之长,还或许在动用公权力或隐性公权力方面比较突出呢(这对办成事儿可是很重要的,一个机构,书呆子需要,活动家也必不可少嘛!)

说到这里,俺这个业余爱好者要总结一句:把个人的书法审美标准与他人的社会身份挂钩,是一种真正的文化不自信,这恰恰忽略了文化消费中重要的两个问题:

1.忽略了书法本身:您如果真喜欢书法,那就专注于书法本身,别太在意书坛那些杂七杂八的身份、名头;

2.别怀疑自己:自个儿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无条件相信自己的眼光。

最后,您如果想买点儿书画,在欣赏之余顺便赚点儿钱的话,提醒您理性一些:多留意那些具备了”社会标准”而自己又真正喜欢的人的作品!因为,社会更接受“有代表性”这几个字!

您说呢?

-------------------------------

作者:池舍,不想当文人的老板不是好书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