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动人小故事的医院没有灵魂
医院每天都开门运营, 是少数24小时提供服务的机构之一。“生离死别”的故事在医院里几乎天天上演。这些故事除了反映社会风气,也曝光了医院文化构成中最底层的 “核心价值” 。如果将这些暴露医院价值观(文化)的事件系统地整理出来,就是医院的感人“小故事’ 。
——钱庆文《经营好医院》
梅奥医院就有很多动人的小故事,让我们心生向往。
移动互联网时代,医院管理者要善于讲故事,讲好医院的故事是树立医院形象的重要途径。干巴巴的宣传文稿不会有人看,也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而在我们身边随时都有发生的一些温暖的小故事,确确实实能够吸引大家的关注。
用音乐唤醒小患者:曾经发生在珠江医院的厉周医生,用吉他弹唱唤醒患者。病床上的小患者因经历了长达7个半小时的脑部手术而陷入意识不清状态。可是奇迹般的,听到音乐的他,由没有意识到睁开了双眼,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跟着医生一起轻轻附和着旋律。贝多芬说,领悟音乐的人,能从一切世俗的烦恼中超脱出来。哪怕是可怕的病痛,经历过苦难就会走向欢乐。
用漫画为聋哑产妇讲解麻醉流程:陕西汉中洋县妇幼计生中心的一位麻醉师将麻醉过程用漫画形式画出,为了展示给一位将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聋哑产妇。在一张纸上,麻醉师分六个步骤画出了麻醉过程。漫画中一位女性侧身躺在手术床上,旁边有文字注明,“像这个人一样背对着我,双腿蜷起来,保持5分钟,不要动。”“平躺以后就不能动了,双手放在床的两侧,头不要抬起来。”接下来,麻醉师还提醒,“取宝宝的时候,会有不舒服,放松、大口呼气。如果有恶心、呕吐、心慌、头晕提示我。”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温暖的情景。手术医生抱着孩子给孩子看手机,缓解术前的紧张。手术中患者慌乱担心的时候抓到医护人员的手,医护人员就一直紧紧的握着那只手,给患者勇气和温暖。父亲挂号排队看医生,其实那医生是他的儿子,看医生只为了让辛苦的医生休息几分钟。在口腔治疗的时候,不少小朋友都会有恐惧,暖心的医生总是会用孩子们喜欢的语言来和他们交流,告诉他们不用怕,这是洒水车,这是给小牙牙穿一件漂亮的衣服,治疗结束还会给小贴画奖励勇敢的孩子,不少孩子经过行为管理,变得喜欢看牙了。每个孩子都是家长掌中的宝贝,医生的爱心和温暖,完全的体现在了如何善意的对待每一个患者上。这些善意也都是会传递的。通过我们的言行举止进行了无声的传递。
然而我们可能对这些温暖真实的小故事视若罔闻。一些医院在宣传的时候片面的追求奇迹,比如某某医院又是经过几十个小时的抢救,把一个多么危重的患者抢救回来。这样的奇迹往往会无限的拔高患者的期望,以为医院的技术已经很高,什么病都能治疗,来到医院就一定有有救,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医学还有很多未知数,我们只能“偶尔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To cure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在很多疾病面前我们都还束手无策。
还有一些医院选择非常正式的写一些干巴巴的新闻类文章,这些文章没有人看,不会和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如何善言。善于利用互联网,发出自己的好声音,讲出好故事这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就算是正经科普文章也可以更接地气一些,在医院的公众号宣传中,华西医院可谓独树一帜,专业的知识总是能够用诙谐的语言打动读者,更重要的是经过后台分析,其粉丝大多是四川人,他们就大胆的抛弃普通话,用四川话来讲科普。这算是用人民的语言来科普。发现身边温暖的小故事,并讲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老百姓爱听的话。
医院其实经常发生着一些感人的小故事,我们需要的是善于发现,并善于传播出去,这段文字,在生命时报也节录过。
医院的好故事的前提我觉得还在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上,如果医疗质量低下,患者安全得不到保障,再完美演绎的故事也仅仅是故事,有了好的质量保驾护航,同时再有温馨的故事,这样的就诊经历才是我们需要的吧。医院如何搞好医疗质量,是一个非常难非常重要的话题,质量是医院的第一生命线,这也是为什么卫健委要专门发布《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原因吧。
4月27日14:00
跟随钱庆文老师的脚步~
🕑 相约:《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作者签售会
让我们相聚海南博鳌,以书会友~
健康界2019年峰会,不见不散!
《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更新认知,
深度解读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关系;
简单有效的管理工具适用推荐,
于小节处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