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这些家庭更容易养出“被动”学习的孩子!
双减政策下,学生们的生活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余时间多了,作业少了,快乐好像也多了很多。但有些孩子却还是很“辛苦”,因为他们一直在“被动”学习,这源于他们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
“被动”学习的孩子有多辛苦?
什么叫“被动”学习呢?就是被逼着学,不情不愿地学。就拿我们家楼下的晓雯家孩子来说,就是典型的“被动”学习的例子。
晓雯是全职妈妈,每天接送孩子,给孩子做饭,辅导孩子功课,围着孩子和家庭团团转,有时我喊她出去逛街,她都说没空,要送孩子去兴趣班。
几乎每天晚上都能听到楼下传来晓雯督促孩子的声音:
“语文还没写完吗?数学还有一张卷子!”
“这里,这里,别涂了,错了就擦掉,你用的是铅笔!”
“别走神,继续写,写不完不能吃饭!”
“……”
晓雯家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在中上游,平时学习也算认真。但不管他想不想写作业,愿不愿意学习,都会被妈妈“逼着”学。
有次遇到孩子聊了起来,我问他喜欢学习吗?他看着我认真地说,原来喜欢,现在不喜欢。
有次去他家串门,我看到晓雯离开书桌后,正在学习的孩子从桌底掏出手机,旁若无人地玩了起来,听到妈妈的脚步声,又若无其事的放进去了。
你看,逼着孩子学习,他被推着学习,父母不推,孩子就不走了。反正你看不见,我该玩就玩!
“被动”学习的孩子,内心始终有个信念:“为爸妈学习”,就像《小舍得》中的子悠说的那句:“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被动学习的孩子,缺少主观能动性,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里,不能很好地管控自己,他们认为“玩到就是赚到了”。只有到家了,守着父母,才不得不面对作业、面对学习,这样下去,真的好吗?
这些家庭很容易养出“被动”学习的孩子!
《增广贤文》中写道:家教是启蒙教育,也是奠基教育,一个人一生的习惯和品质往往是在家庭教育中获得的,有些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家庭的主要成员是家长和孩子。家长作为成年人,对孩子的影响深远。下列四种家庭,很容易养出“被动”学习的孩子!
家庭一:父母不自律的家庭
双减政策下,对孩子自主学习,自律的要求提升。如果家庭成员尤其是爸爸妈妈自身就不自律,很容易养出“被动”学习的孩子。
嘴上一直念叨“你快去学习、你快去写作业”,手上却刷着手机,孩子能听你的吗?不自律的家长,往往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对自身没有自省能力,也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孩子也会沿袭,父母的这种习“坏”习惯。
家庭二:父母情绪不稳定的家庭
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奠基石。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总是发脾气,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本来想学习,也被这样的氛围干扰,不仅不爱学习,平时也提不起精神来,遇到事情就大吼大叫,用暴躁的方式处理问题,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庭三:没有时间观念的家庭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时,不多也不少。如果父母没有时间观念,经常迟到早退,孩子也会习得这种“坏习惯”。
尤其是晚上熬夜刷手机,孩子也养成熬夜的习惯,白天上课没精神,经常走神,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父母自身时间观念差,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明显。
家庭四:不喜欢阅读的家庭
大语文背景下,当下教育越来越重视阅读。通过阅读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专注力。但如果家里人都不喜欢阅读,孩子也很难养成阅读习惯。
“得语文者得天下”,阅读能力差的孩子,往往其他学科也相对较差。做作业不认真,考试读不懂题,时间长了,学习就更吃力,也更“被动”了。
Tips:我把家里的电视墙换成了落地书柜,每天下班回到家,就跟孩子一起看书,有时候也会交流,彼此读了什么?父母先行,孩子才能跟着你学,阅读也是如此。
凌晨妈妈来叨叨:
现在孩子们的学习,越来越难了,考的分数也越来越高,97分可能都低于平均分,拉了班级后腿。尽管如此,作为家长的我们,还是要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做孩子“被动”学习的“推手”,把学习这件事,交给孩子自己!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