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打仗“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这才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自古以来,有许多人都评价过宋襄公这个人。
有人说,宋襄公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在打仗的时候也不忘礼义不忘仁德不忘规则,实在难得,让人钦佩,他简直称得上是春秋五霸之一。
有人说,宋襄公不过是假仁假义。还有人更直接,说宋襄公的仁义道德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同学们,你们觉得哪种说法有道理呢?是不是有点为难?
说他蠢吧,他却很讲规则讲礼,而且知人善任,国内老百姓也都很爱戴他,要不然他屡次失败,早就被赶下台了。
可是你说他厉害吧,他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而且都败得那么窝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我想大家的心里十有八九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但是,先别急着说出来。
因为,我们认识一个历史人物,仅仅听一个故事是不够的,我们还得知道他所生活的时代。
接下来呢,我们要讲一讲宋襄公生活的那个时代,听完之后,大家看一看,心里的答案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以往周天子管理着天下,他手里有庞大的地盘,有强大的军队,所以他可以号令各国,负责维护天下的秩序。
他可以把所有国家都团结起来,对外开疆拓土抵御夷狄,对内维持比较稳定的秩序和规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礼乐文化”。
所谓“礼”主要指的就是行为规范,从每一个人应该怎么做事情,到一个国家应该怎么做事情,都有相应的规则要遵守。
所以,看起来一切都井井有条。
可是现在,负责维护“礼”的人没有了,原来的社会规则就逐渐开始解体、崩塌了,原来的礼乐文化就开始转向霸道文化。
以前讲礼、讲规矩、讲规则、讲道德,现在讲的是实力,谁的拳头大,谁的军队多,谁就可以称霸中原,其他的国家都得听他的。
宋襄公就是处在这个礼乐文化走向崩溃的年代,而他的对手楚国本来就是蛮夷。
他对于周王朝原来提倡的规则本来就不怎么在乎,所以说宋襄公遇到楚国,正是一个极端遇到了另一个极端。
就好像那句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所以,知道了这一点以后,我们再来看泓水之战,就会有些不一样。
如果按照周天子还在的时候的礼仪、规矩,宋襄公当然是对的,他应该受到赞扬。
可是如果按照当时还已经变化了的形势,宋襄公就有些迂腐了。
可是问题在于,在一个时代开始逐渐变化的时候,有多少人能事先就预见到呢?
我们后来人看到了事情的结果,然后拿着结果去评判古人、甚至去嘲笑古人,这样确实是有点不公平的,也是没办法获得智慧的。
我们评判一件事、一个人,应该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中去看,这样就会比较客观。
比如说,五十年前谁能预见到今天中国是这个样子呢?那个时候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就快要开始哦。
现在,谁又敢说五十年以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呢?其实我们都不是太清楚,即使有些预感,也不敢确定。
用这样比较谦虚的心态去读历史,我们的收获就会更多。
再一个,我们对于泓水之战的影响就可以看得更深刻一些。
在此之前,中原各国可能大多数还在讲仁义、讲道德、讲规则,而在此之后,讲求仁义的力量就大大地削弱了,大家开始更多地追求霸道、追求武力、追求提升自己的实力了,打仗的时候也越来越狡猾了。
到了春秋末年,社会观念和风气已经转变了。
春秋早期重视仁义道德、重视礼义、重视礼仪,变成了重视武力、崇尚暴力,而且更极端的是,大家越来越推崇阴谋诡计,开始讲成王败寇,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讲了这么一长串以后,我们可以回头再来看一看泓水之战,想一想宋襄公,大家有没有什么新的感觉呢?
原来宋襄公的所作所为也有他的道理,也并非一无是处。
之所以我们不太理解,可能只是因为我们不太清楚当时的规矩罢了,之所以我们可能还会嘲笑他,只是因为我们不太了解以后发生的事,不太知道这件事对后世的影响。
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点头晕,觉得有点复杂呢?
如果有的话,我要恭喜你,说明你的历史智慧已经开始发芽了。
我们的大脑其实和身体一样,都是越锻炼越强大的。
大脑怎么锻炼呢?就是多读书,多思考,多提问题,常常把自己搞得头晕。
而且一定要记住,没有人可以代替你思考,就像没有人能代替你锻炼一样。
比如说老师来讲课,就相当于老师在跑步,而你听课就相当于跟着老师跑步,老师能做的最多就是鼓励你,监督你,帮你纠正一些姿势,告诉你应该怎么跑,跑步怎么换气,运动的原理,等等等等,但是无论如何,最后跑步还是得靠你自己。
好,我们知道了宋襄公的故事,也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对宋襄公做出评价了呢?
基本可以。
但是,我们最好再做一件事,就是把宋襄公的故事放进我们自己的生活里去观察,用你自己的心去感受一下,而不只是听专家怎么说,看课本上怎么写,听老师怎么讲,不只是这样。
我们可以把历史不断地跟自己的生活经验、跟自己的记忆作比较;我们也可以让自己回到历史的现场,把自己当做历史的亲身参与者去感受一下。
我经常讲徐志摩讲过的一句话,他说,“智慧是地狱里的花,只有进得去并且出得来的人才能得到它。”
如果说我们听故事、看历史背景是进地狱的话,是进地狱拿到那个花的话,那么把这个故事跟我们的生活联合起来就等于是拿了那个花以后再出来。
这样才能得到智慧。
我们不妨比一下,比如说宋襄公跟我们现在生活里遇到的那些个明明马路上没有车他却还要坚持等红灯的人,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一样?
如果这些红灯是坏的所以一直亮着他还在那儿等呢?
再比如说,宋襄公跟我们身边那些看到老人跌倒了还冒着被敲诈的风险依然去扶一把的人,有什么异同?
而如果他之前已经上过这个老人的当了呢?
再比如,跟泰坦尼克号上面那些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船的绅士相比,宋襄公有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的?
还有,跟把自己的粮食借给别人而自己的家人却挨着饿的人相比,他又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
我们知道有些人、有些国家就是这样的,明明自己的国家国力不怎么样,但是他还是要把自己的钱、把自己的粮食支援给那些更困难、说起来更困难的人,咱们这些人跟宋襄公有什么异同呢?
另外呢,我们还可以想象,假如你是宋襄公手下的士兵,眼看着楚国军队渡河了,你会怎么想呢?
假如你是楚国的士兵,你又会怎么想呢?
那你会发现每一次比较,都有些地方特别像,有些地方的又不特别像,越比较越糊涂。到最后,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没关系,别着急,慢慢想。
记住:与其不思考就说话人云亦云,那还不如思考以后什么都说不出来,保持沉默。
我们要学着用历史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是历史,也都可以是我们观察的对象。
泓水之战是历史,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历史,也是我们观察的对象。
比如说司马迁为什么表扬宋襄公,把它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可能是因为他所在的时代是汉武帝的时代,国家安定,所以人们可能更渴望道德,更渴望仁义。
而苏东坡说宋襄公是假仁假义,毛泽东说宋襄公是蠢猪,也许是因为苏东坡生活在国力衰弱的北宋,而毛泽东说这句话的时候,抗日战争才刚刚爆发,所以,他们更看重武力和胜利。
而今天那些依然在嘲笑宋襄公的人,我们去网上一搜就会发现很多。
或许是因为他们受了功利主义的影响,或许是因为不只是他们,或许包括我自己,包括听课的各位,如果我们都嘲笑宋襄公的话,或许是因为我们受了功利主义的影响。
说一些极端的例子,你看那些为了节省成本而用地沟油做菜的人,那些抄袭别人创意的人,那些讳言耸听,骗取点击量的人,他们会欣赏宋襄公吗?
他们往往会嘲笑宋襄公,觉得这个人迂腐,笨。
可是,当我们学会把这一切都放在历史去看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平和一些。
你可能会为了这些事情去跟别人争论,说我觉得宋襄公不傻,或者说我觉得宋襄公特别傻。
但是现在,你会发现,一切的一切都是历史的过程,一切的事情的发生,一切的言论,一个人的想法,都有他自己的理由。
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迷惑,我们之所以愤怒,我们之所以暴躁,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他的原因,我们不了解他的原因而已。
而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我们就会变得特别有耐心。
所以说,你会发现等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不要急,如果你现在明白不了不要急,只要记着慢慢的去练,慢慢的去体会),一旦你认识到它以后,你就会发现与其花费时间去跟别人争论,还不如我们对照历史自我反省。
就像《论语》里面说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我们看到一个人好的时候,我们就要想想怎么赶上他;看到一个人坏的时候,我们就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这么坏,赶紧改掉它。
这是我们应该养成的一个好习惯。
也就是说,当我们了解了宋襄公这个人以后,即使你觉得他很笨,也应该可以想一想自己能够从他身上得到什么教训,而不是去嘲笑和讽刺他。
只有这样,我们的智慧才能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