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埠印迹-重庆开埠摄影文献展”翻开尘封商埠往事,感受百年历史人文

《商埠印迹——重庆开埠摄影文献展》

从近代摄影作品中,

真实地了解百年前

重庆的沿途江景和市井人文

前 言

古城重庆,沿江为池,凿岩为城,重屋垒居,府城与江北、南岸隔江相望,是重庆区别于其他城市所特有的地域风貌和文化积淀。

一百多年前,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在1891年正式开埠后,重庆与世界市场建立起新的联系,商贸的发展引导重庆走上了近代城市化的道路,以重庆为中心的川江航运交通枢纽正式形成。

此次展览遴选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间往来峡江的外国人拍摄笔录的一手资料,作者来自不同的国家,从事不同行业的工作,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和背景,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了那个时代摄影乃至重庆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这些当年珍贵的老照片和记录性文字,从侧面反映了近代思想文化浪潮的冲击和观念意识的趋新解放,扩大了我们对重庆风土人情细节的认知,堪称珍贵的城市早期摄影文献,随着影像的跳动,一步步地跃到眼前。

第一篇章/开埠起始

通远门

通远门建于明洪武初年,在重庆老城的正西方,瓮门东北向。正门横书“克壮千秋”四字;其瓮城门上书“通远门”三字。因通远门是古代重庆通往四川等地的起点,故名之曰"通远"(即通向远方)。

立德乐洋行、东水门

立德乐洋行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原上新街新码头34号),含山门、仓库及三栋别墅建筑,文物遗址年代为1891年,2009年12月15日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水门建于明代,是重庆老城正东的大门,但城门没有面江,而是向北。该门约230米,城门宽3.1米、高4.5米、厚6.6米。属石卷顶城门洞,附近有石城墙一段。该门未设瓮城。这里曾是人们渡长江去往南岸的要道,见证了重庆古城的繁盛。

蜀通号

蜀通号是第一艘驶入重庆城的中国自营轮船。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中国官商合资兴办的川江行轮有限公司在重庆成立,该公司在上海打造了一艘适合航行川江的“蜀通号”客货商轮。

《渝报》、《新蜀报》

《渝报》——1897年10月上旬,宋育仁创办了重庆历史上第一家爱国报纸《渝报》,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最早创办的白话报纸之一,树起了维新宣传的旗帜,兴起了四川、重庆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蜀报》——由民盟创始人之一鲜英在张澜先生的支持下,由少年中国学会的主要发起人陈愚生担任首任社长,刘泗英任总编辑,于1921年2月1日在重庆筹资兴办。《新蜀报》创刊之始就以内容丰富、言论进步、编排新颖、印刷精美而蜚声文坛。求真理,使舆论为社会所重视,重理智是该刊适应环境的准则。

德国外交官魏斯来重庆

魏斯为德国领事及翻译,在中国待了18年。1910年,魏斯回国成婚,次年9月再次被委任为“大德国钦命驻川正领事”。

第二篇章/民生往事

民生轮

造于1926年,制造者乃是卢作孚。

1925年以前,看着外国轮船独霸重庆航运的状况,卢作孚创立了航运公司,取名为民生公司,寓为“为人民而生”,同时还开辟了嘉陵江渝——合航线。

1931年年底,民生公司合并了14个轮船公司,拥有19艘轮船,总吨位达700吨,长江航线上至四川宜宾,下至湖北宜昌。

码头生活

重庆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自近代重庆开埠以来,重庆码头搬运业逐渐兴起,成为重庆近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行业。

受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条件的影响,重庆地区的码头搬运业在民国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

随着码头搬运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社会群体——码头工人,这一新兴城市底层群体,在近代重庆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嘉陵码头三洞桥

嘉陵码头位于重庆朝天门两江汇合处嘉陵江一侧尾端的江边。这里既是嘉陵江汇入滚滚长江之地,也是重庆溯嘉陵江而上通航行船的起点,故名“嘉陵码头”。

嘉陵码头与朝天门码头一样,是近代重庆最早修建的水码头,而今,嘉陵码头和月亮碛码头都统称为朝天门码头。三洞桥建于1927年7月,大、中、小3个石拱,正面的梯道很宽,人们就从这里上、下。

第三篇章/民国旧影

重庆国民政府旧址

位于渝中区人民路232号(旧地名国府路)原重庆市人大办公楼。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时修建国民政府办公大楼, 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迁回南京,期间作为国民政府驻地共使用8年多。解放后又改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使用。

渝中半岛

渝中半岛是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因江水切割天然形成一块不到十平方公里的半岛状陆地,因其全境在渝中区,所以称为渝中半岛,是重庆市政府驻地,是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交通运输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外国技术的进入,飞机、火车等交通方式也出现在重庆的大地上。

1933年,“中航”公司开辟重庆至成都航线时,在珊瑚坝修建陆上机场。同年,北川铁路作为重庆最早的铁路,见证了重庆在铁路运输上的从无到有。

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重庆城市建设和基础交通设施得到大力发展,包括最早的成渝公路以及市内公交线路。

结 束 语

重庆的发展是开放的,它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内河外贸港口,可以通过长江与世界各国发生联系。在开埠后的百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不断升华,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本次展览以“商埠印迹”为名,摄影作品来自外国人关于重庆这片土地的专著,用镜头记录的有三峡沿岸自然景观的旅行印象,作者实地考察游访过的历史遗迹,还包括与重庆开埠有关的衙署建筑、海关、洋行、商会,民俗、饮食、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冲突等等。

昔日的照片有的已经褪色泛黄,但重庆天生丽质的山水风光仍触手可及,让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和仍旧住在这里的人都觉得有趣。翻开尘封的记忆,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在当时人们的心中都有着特殊的地位。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带我们去领略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情感,去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

在这特殊的“战疫”时期,大渡口区博物馆全体同仁积极助力疫情防控,与你一起携手前进,同筑战疫心墙,为防疫战加油祈福!

▌主编:李国洪

▌责编:张欣、李雨橙

▌编辑:熊德春

征 集 公 告:

大渡口区博物馆向全社会发出倡议,

征集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见证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