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垒萧萧(11)

​时间老人脚步匆匆,一转眼来到1984年12月下旬,在这个草木凋零的隆冬时节,农场人事股的一纸调函悄然问世,在新交旧接的时间节点上送抵磜背小学。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打破冬日的沉寂,为寒冷的冬天带来热议的话题;聚在矮墙下,悠哉游哉地晒着太阳的男男女女,又多了一项新鲜出炉、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空间的谈资。

——我奉调即将离别家乡的学校,到山外面新的单位接受未知挑战。因为上级的一纸公文,学校原本按步就班的正常工作将被突然打乱。临近学期结束时的人事调动,不按常理的做法也许是无奈之举,毕竟让校方措手不及,不免让人联想到企业管教育的乱象,贻笑大方。学校作为下级单位只能在执行中慢慢地理解,在临时抱佛脚中采取应急措施。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除了激动之外也很纠结,可谓五味杂陈。从儿时的放飞梦想到现在的追梦圆梦,一路走来与母校千丝万缕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另一方面因山区的条件局限,人生旅程奔波在漫漫山路中,艰难跋涉倍受煎熬,时时刻刻都有走出大山的冲动……

如果允许我选择的话最好做到善始善终,到学期结束后再走,坚持站完最后一班岗,好聚好散给自己在学校的经历画上完整的句号,到时兴许会有悲壮的忍痛割爱的告别仪式。耐人寻味的“如果”只是美好的愿望,作为当事人的我没有讲价钱的余地,于1985年元旦前几天“灰头土脸”地离开岗位,匆匆赶到外单位,与一位即将调往县政协赴任的同志衔接工作,留下一摊子的事“溜之大吉”,虎头蛇尾的结局至今仍让人十分内疚。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轻轻的我来……”当年跳槽的经历刻骨铭心。在学校时我的工资级别是行政23级48元钱,这个收入水平在磜背山区是绰绰有余的贫困户,承包制后的茶业职工收入盆满钵满,学校素有“清水衙门”之称。守住实心就必需坚守清贫,日子过得平淡如水,捉襟见肘的处境不堪回首,在困境中坚持着一路走来的信念,相信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总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跳槽后领取企业工资每月70元钱,收入貌似多了一些,生活依旧清贫日子从此变得不再平静。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工作,有幸成为领导机构中的办事员,貌似平步青云的背后高处不胜寒,有很多异样的目光在背后注视着你。从面对学生从事传道授业的教育阵地走来,角色的转变总是慢半拍,感觉领导机构的里里外外水很深,人际关系盘根错节,时时处处都要小心谨慎地夹着尾巴做人,在蹉跎岁月中身心倍受煎熬!

从当年每月48元的工资有感面发:三十年后的今天,工资待遇不可同日而语。印象中当年自由市场的猪肉价也就2元以内一市斤,按当年48元的工资可买25斤多的猪肉;现在肉价按15元计可买几百斤猪肉!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1985年后的一、二年期间,学校走马换将的频率加快,随后的老领导达英老师、培芳老师相继奉调至农场中学,在磜小躬耕了20余年的杨丽英老师也请调至农场中心小学。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学校在迎来送往中涛声依旧,大有物是人非的感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学校剩下的“老差骨”已经寥寥无几,校长由新派来的钟勤辉老师担任,福庆老师担任教导主任职。没过多久,大概在1987年秋,钟勤辉老师奉调高升,由福庆老师与崇智老师搭档,分别担任校长和教导主任职,任课老师也走马灯似地换了一茬又一茬。

磜背小学老师频繁轮换的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磜背山区沧桑变化的缩影。

……

写于2016年12月17日

(0)

相关推荐

  • 二十七载站三尺讲台,苦守山区教书育人,代课教师石玉山坎坷路上情无限

    每年到秋末时候,会宁山区处处呈现一片苍山绕村秋风凉,瓜果飘香红叶霜的美丽景色.最近这几天,突降的秋雨沥沥淅淅连绵不断一直在下,下的人哭天怕地. 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的前一天傍晚,我给甘肃会宁老家的石玉 ...

  • 【感动中国】一个只有三个学生的山区学校和在这里坚守了41年的老师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天下文氏一家亲"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良家 ...

  • 什么叫生活困苦?来果敢山区一趟就全明白了!

    因为连年战乱,百姓生计已成问题,只能先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是其次,所以造成许多学龄段儿童失学,这不是某一个乡的教育现状,在果敢的乡下村寨里具有普遍性. 这里是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道水乡大青树寨的小学,此小 ...

  • 散文||“跨界”往事

    "跨界"往事 袁福成||江苏 在常人眼里,像我这样的中学老师奉调去主管局工作,完全是"被窝里翻身".只是单位.岗位变动而已,并没跨出教育的"界外&qu ...

  • 特岗教师扎根山区多年,一师一校,他用青春无悔换得百花争艳

    有这样的一群人,在别人想着如何在北上广打拼留在大城市的时候,他们逆流而上义无反顾选择投身于西部农村教育的广阔天地,深深深扎根西部偏远山区,他们就是中国农村新一代的守望者--农村特岗教师. 笔者的一个朋 ...

  • 故垒萧萧(12)

    ​磜背小学老师频繁轮换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磜背山区沧桑变化的缩影.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始,随着几户水库移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举家搬迁到外面定居的事实被确认后,预示磜背村一成不变的定居 ...

  • 故垒萧萧(10)

    ​承接音乐教学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平日就喜欢唱歌的我把这份工作当成是怡人怡己的快事,给我带来许多的乐趣,也唤醒孩提时期早就烂熟于心的老歌之熟悉旋律.<歌唱二郎山>叩击心扉,勾起童年一幕幕辛酸 ...

  • 故垒萧萧(9)

    ​1983年秋,印象中,徐其忠老师因风湿性心脏病住院治疗,他担任的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由我接替.从此开启与培芳老师拍档的旅程,开始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学校在安排老师的教学工作时,相对固定在某个年级和学 ...

  • 故垒萧萧(8)

    ​当年的机关事业单位女同志都比较少,在磜小与我们共事过的女老师仅有聊聊几人,学校里的男老师占绝对的多数.那时候的妇女半边天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三十年已成为天道轮回的魔咒.三十 ...

  • 故垒萧萧(7)

    ​时间一晃三十多年,尘封的记忆中很难回想起达英老师是啥时候调去北小了.从残存的记忆中搜索到的信息告诉我,老领导达英师曾有过这一段经历.陈校长奉调至农场小学后,由达英师接任磜小校长职务则印象非常深刻.李 ...

  • 故垒萧萧(6)

    ​曾几何时,如今的学校已是故垒萧萧,高出人头的芒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疯长,从山上到山下,从墙内到墙外--在目之所及都是芒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有故事,值得回味值得追忆! 那年月,刚三十出头的我, ...

  • 故垒萧萧(5)

    ​定格在脑海里的不只是那清新的甜酸辣味道,还有象征曾经的辉煌.值得永远纪念的那幅字画. 学校教师宿舍二楼,在公厅的楼梯口处,挂着一幅配有条幅对联的画,条幅对联是依据画面内容的文字浓缩,那个年代就流行这 ...

  • 故垒萧萧(4)

    ​新学年开学伊始,随着新校舍的启用,续写磜小故事的史册,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然而,目睹校园内高低不平.教室外坑坑洼洼.操场上土堆林立的现实,如此半拉子工程居然顺利通过验收,竟然畅通无阻地移交给学校 ...

  • 故垒萧萧(3)

    ​总而言之,高处不胜"渴"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后来,终于有一天磜背村通了自来水.在那段日子里,我们密切关注着校园对面的山头上,建设中高高在上的压力水池日渐完工,想象着自来水通水后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