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13方——柴胡桂枝汤

第六十七方——柴胡桂枝汤

少阳七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四两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 生姜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去皮 芍药一两半 甘草一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太阳病,发热恶寒,骨节疼痛,此发热恶寒,肢节烦痛者,以太阳之外证未去,而相火旺干半表,故恶寒不甚,甲木侵克戊土,土主四肢,故痛在四肢。《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秉气于胃,胃与四肢气脉流通,则疼痛不作,胃病而气不四达,四肢经络,壅滞不行,是以痛生。节者,四肢之溪谷,经气郁遏,溪谷填塞,故痛在骨节。相火郁发,是以烦生也。少阳经自胃口旁下胁肋,故心下支结。(支结者,旁支偏结也)。经病多而腑病少,故微呕不甚。此皆少阳之病,而微见恶寒,则太阳之外证未去也,宜柴胡合桂枝,双解太少之经邪也。

小柴胡加减:外有微热者,加桂枝,此微恶寒,即外有微热之互文。少阳以相火化气,寒往则纯是发热,若但热无寒,则发热更剧,无发热而兼恶寒者。微有恶寒,或外热轻微,便是太阳外证未去,故与桂枝汤合用。伤寒而不用麻黄者,以其恶寒之微也。

1  伤寒六七日,此已过六经,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者,此是太阳之表未解。微呕,心下支结,此是少阳经郁,柴胡汤证。太阳外证不解者,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即是柴胡桂枝也。

太阳为经阳,寒伤经阳,阳气内郁,必见发热。寒性收缩,则肢节烦疼,凝滞不去,则微恶寒。故此为外证不解也。小柴胡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取微微似汗出。经阳不解,必见发热,桂枝性温,通经解肌,故解表寒,营卫和而自汗,再以被覆经阳,则经阳郁热,更助汗出。柴胡桂枝汤,双解二阳之郁。

1感冒——陈瑞春医案

胡某,女,46岁,工人。1984年5月10日就诊。病者已病月余,由数人抬来就诊。诉低热多时,每于午夜热度升高,一般体温37.5 ~ 38.3,询其病史,20多天前,感冒发热,服强力银翘片、板蓝根冲剂、退热片等药,热已退,人稍安。随之低热,每日从上午11时许自觉诸身酸痛,洒恶寒,继之发热。至午夜体温可升至38.6℃左右,后半夜热退。精神疲乏,食纳差,进食则呕,大便半个月不畅,身寒畏风,身穿棉袄,口不渴,脉浮弦而虚,舌薄润。查血象正常,疟原虫阴性,拟诊为感冒(属表里不和,营卫不足)。处方:柴胡6g 桂枝6g 西党参15g 白芍10g法半夏10g 黄芩10g 生姜3片炙甘草5g大枣3枚。嘱服2剂。

二诊:服前方2剂,发热已退,发热时间缩短,热度在37.6℃左右,身体酸胀减,脱去棉袄,身感暖和,不呕,能食稀饭,大便解少许,脉缓弦而虚,舌苔白润。守原方桂枝、柴胡加至10g,加葛根15g,嘱服4剂。

三诊:服前方8剂,身无不适,饮食增加,热退未反复,睡眠安静,脉缓而平,舌苔薄润。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味:生黄芪15g 西党参15g 白术10g 柴胡6g升麻5g 炙甘草5g 当归10g 广陈皮10g桂枝6g 枳壳10g 广木香10g生姜3片1大枣3枚。嘱服10剂,以资巩固。

此后,病者一切如常,恢复健康。

按;凡感冒初起,如失于辛散解表,多酿成凉遏留邪。复不可攻表,又难于和里,补之碍邪,清之伤胃,唯有用柴胡桂枝各半汤,小制其剂,无须取汗,切忌攻里,期待取效。《伤寒实践论》

论:本案诸身酸痛,洒淅恶寒,继之发热,身寒畏风,脉浮弦而虚,就是一外感病。柴胡解少阳,桂枝解太阳。

为什么会低热,太阳之表寒,闭其少阳之相火。少阳者,阳之最弱,相火内郁,不能外达,则外见低热;少阳不解,相火外泄,血弱气尽,也会低热。相火外泄而内郁,也会腹痛。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3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2感冒——刘含堂医案

郑某某,男,42岁,农民。1999年2月16日初诊。10日前因家务事劳累汗出,脱去衣服,致感受风寒,第二天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村医予西药安乃近片,服后汗出,但未愈。现症:恶风寒,发热(体温38.3℃C),鼻塞流涕,背痛,胸胁满闷,口苦,呕吐。舌偏红,苔薄白,脉浮弦数。诊为感冒,证属风寒在肺卫,兼太阳、少阳二经病变。治宜和解少阳、解肌散风寒。拟柴胡桂枝汤,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清半夏15克,炙甘草6克,桂枝10克,生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6枚。水煎服。服3剂,病愈。

论:汗出脱衣,致受风寒,典型的伤寒。恶寒发热,此为表闭,肺主皮毛,而窍于鼻,肺气不降,上冲鼻窍,则鼻塞流滋。胸胁满闷,口苦,呕吐,这是少阳经证。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外解太阳。

另外虽然用安乃近之后汗出,但表寒凝滞不去,病仍不愈。这就是桂枝汤解表与西药后汗出的区别,还有就是中药方九味羌活汤,也是发汗的,但也是很多汗出之后,表仍未解,终不如桂枝汤。(麻黄三)太阳二十二,伤寒,发汗已,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伤寒发汗已,此就是用麻黄汤发的汗,为何半日许复烦,就是虽然汗出,卫气也泄,但是表寒凝滞不去,所以桂枝解表寒,通经解肌,加上生姜,行经络之寒涩。所以安乃近与九味羌活汤,虽然可以出汗,但也有一半的情况,汗出之后,表病仍不解。另外张锡纯的书中,也有写的把西药当中药用,发汗的医案。中药还有很多发汗方,有的是没看过《伤寒》麻桂方,有的是看过不敢用,谓麻黄如虎狼之药。

3反复感冒——刘永军医案

赵某,女,66岁,2015年6月2日初诊。反复感冒数年。平素体质弱,近几年自觉反复感冒,几乎天天服伤风感冒胶囊、Vc银翘片等。前几天因天气变冷又头痛、汗出、干哕、恶心、食欲不振等,自服感冒药效不显,特慕名来诊。症见头痛,颈项困痛,汗出,口苦口干,不喜饮,干呕、恶心,食欲不振,有心空感,脚凉,精神不振,二便尚可,睡眠不实,舌淡暗,苔白腻,脉缓。有胆结石切除术史。中医诊断:头痛(太少合病)西医诊断:反复感冒。治则:和解少阳,兼以解表。处方:柴胡12g,黄芩9g,党参15g,半夏15g,生姜12g,大枣9g,炙甘草6g,桂枝9g,白芍9g,葛根18g,5剂,免煎剂。

6月7日二诊:药后全身症状明显好转,唯大便干。加鸡内金15g,健运脾胃,5剂。药后回访,已无不适。《经方临证实践录》

论:天气一冷,经阳伤寒,人的毛孔就关闭,太阳经气不降,所以头痛。颈项困痛,是太阳与少阳二经共有之证。恶心,干呕,口苦,口干,太阳合并少阳。

4感冒——聂惠民医案

(原标题)太阳少阳并病

何某某,女,20岁,保育员。1985年10月12日门诊。今晨始见恶寒,午后高热(已达38℃),微有恶寒,肢体酸痛,周身不适,鼻塞流涕,微咳时作,脉浮数略弦,舌苔薄白。自服板蓝根冲剂,未用其他药物。余观其脉证,风寒外感,太少两经证候并见,拟疏散外邪,双解太少之法。遵柴胡桂枝汤进药。处方:桂枝6克,柴胡12克,杭芍10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生姜4克,大枣5枚,炙甘草3克,太子参6克。水煎温服二剂。嘱其服药后少见汗出,要注意勿再受凉。两剂药尽,外邪已退,体温正常,微咳不了了之,嘱其用枇杷露止咳糖浆收效。《聂氏伤寒学》

5经常感冒咳嗽——大塚敬节医案

(原标题)曾患胸膜炎和腹膜炎的虚弱儿童

患者为五岁的男孩,三岁时曾患胸膜炎,四岁时曾患腹膜炎并有腹水形成。今年一月患肺炎,其后经常感冒,常有咳嗽一旦出现咳嗽,便久治不愈。一直处于这样一种状态,血色不佳,发育不良。

初诊于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患者本人无不适主诉,其母介绍说,食欲不振,没有精神。听诊,右侧胸背部呼吸音稍减弱。腹部脐两旁压痛,大便一天一次,其他无异常。

我投予了成人量三分之一的柴胡桂枝汤加黄芪1.0克,直至一九五三年三月下旬,持续服药一年四个月。在此期间,或感冒,或咳嗽,使用该处方一贯到底。完全恢复了健康,现在是家里精力最充沛的人,已入学。

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二为一的方剂,其腹证与小柴胡汤证类似,可触得腹直肌在皮下膨突的感觉。另外该方还可用于感冒用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等治疗后,仍残留少许恶寒和发热、轻微头痛、手足关节疼痛,并且口中发粘、食欲减退时。

柴胡桂枝汤还可治疗突发性腹痛,应用于胆石症、肾结石、阑尾炎、胃溃疡、胃炎、肠炎、胸膜炎、腹膜炎等疾病。

柴胡桂枝汤加黄芪是因为黄芪具有补益强壮作用,并非必加黄芪。

论:表不解,肺不降,则常有咳。表不解则营郁生风,风泄皮毛,则孔窍常开,卫气不固,一有外寒,即能感冒。柴胡桂枝汤,小柴胡与桂枝汤二合一之方。小柴胡内和阴阳,桂枝外和营卫。

6发热——姜春华医案

容某,女,31岁。发热一个月,午后尤甚(体温39.5℃)。先发热后怕冷汗出,头眩,口干苦,胸闷,喜饮,少食,大便每周一次,粪如粒状,脉细,舌尖偏红,但湿润。此为“三阳合病',宜三阳病合治。

桂枝9克白芍9克柴胡9克黄芩9克苦参9克知母9克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玄参9克石膏30克。方3剂

药后,诸症悉减,去芒硝,续方2剂,病即痊愈。

按;舒弛远说:“伤寒六经可统百病,不拘何病,凡见少阳证即从少阳治,见阳明证即从阳明治,见二三经之病,即合二三经同治。本案发热怕冷汗出为太阳证;头眩,口干苦、胸闷、少食为少阳证;又此人有口渴喜饮,为阳明经热,便结潮热为阳明腑实。故辨证为三阳合病。方取桂枝汤主药桂枝、白芍,解太阳表证;取小柴胡汤主药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取白虎汤主药石膏、知母配苦参清阳明经热;又取承气汤主药生大黄、芒硝,通阳明腑实,由于药证相符,故疗效显著。《经方发挥与应用》

论:读了很多医案,我也非常认同二三经同治之论。午后尤甚,此是汗出胃燥之故,此热兼有胃燥,故热尤甚,故此加了胃腑热燥的大黄、芒硝,与卫热与经热的石膏。余下皆为少阳经证。本案用柴胡桂枝汤,是从太阳桂枝汤理解,加的少阳柴胡与黄芩。又合阳明大黄与芒硝。三经合病。

7低热——陈瑞春医案

温某,女,42岁,医师。1982年3月5日就诊。病者有结核病史,白细胞偏低,经常感冒,低热,体温375℃左右,微恶寒,鼻塞流涕,语音重浊,头晕眩冒,四肢酸痛,诸身疲乏,食纳差,大便软,脉缓而弱,舌润薄白。处方:柴胡6g 桂枝6g 白芍10g 黄芩6g法半夏6g 西党参15g 甘草5g 生姜3片大枣3枚

服5剂后,热退,身体轻爽,食纳倍增。继服补中益气汤加桂枝竣功。

按;患者前后三年,多次发病,症状如故,发则以低热、身重、疲乏为主症,均以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和解表里,热退后继之以补中益气汤加桂枝固表获效。经过几年的调治,屡治屡验,反复施治,几成常规。《伤寒实践论》

8无名低热——王占玺医案

孔某,女性,59岁.1975年10月27日初诊。于四周前无明显感冒则发现低热37.8,当时无汗,身痛无力,两胁疼痛.易于起急,随曾服用安乃近,复方阿司匹林等西药。服药时汗出后,热可退暂短,退后复热。改用中药地黄剂及其他养阴清热方.银翘散等均未生效,体温停留于37.8℃。此后自觉身冷,冷后发热,伴以口苦乏味,有时打嗝,身腿酸痛,大便正常。舌苔薄白,脉象偏弦。查白细胞12.2/毫米*,中性73,淋巴25,大单核2%。尿常规检查阴性,胸透心肺阴性。查心电图有11度房室传导阻滞,血压120/86mmHg。此暂难确诊之“低热”,因其出现恶寒发热,脉弦,曾用退热药出汗,仍按太阳少阳合病,或肝胃失和治疗,用柴胡桂枝汤:柴胡25g 桂枝10g 白芍18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2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4枚(去核)嘱连服4剂。

1975年11月4日二诊云:服用上方3剂后热退一直未发,身痛怕冷,身腿疼痛等症状相继消失而愈,转治房室传导阻滞。(王占玺?伤寒论临床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3:205)《名医经方验案》

论:银翘散,是温病方,就是见热清热的方子。这也更说明了,温病学家,很多都是把伤寒发热的病,当成了温病。明明《难经》伤寒有五,有伤寒,有中风,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已经包括温病,偏偏又出来一个温病派。后世传承,也有了温病,本案明明是伤寒,应该解表,偏偏清热。表不解则病不解,最后还是柴胡桂枝汤解表。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  (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柴胡桂枝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柴胡四两(12克),半夏洗,二合半(6克),黄芩.人参.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切,各一两半(4.5克),甘草炙,一两(3克),大枣擘,六枚[服用方法]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 ...

  • 《伤寒论》——柴胡桂枝汤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1],微呕,心下支结[2],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四两(12克),半夏洗,二合半(6克),黄芩.人参.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切,各一 ...

  • 太少合病:柴胡桂枝汤加减法!(一方打天下)

    柴胡桂枝汤: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常将小柴胡汤和小建中汤作为 ...

  • 小柴胡汤——感冒,高热,低热

    小柴胡汤——感冒,高热,低热

  • 河南刘万秀医生医案:反复发热二十余天,运用中医经方辨证论治,随证治之,效如桴鼓!

    2019年9月,仲圣师友河南刘万秀医生于<仲圣经方薪火传承讲座>.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患者:张 ...

  • (二)柴胡桂枝汤——太少合病

    9流感--朱木通医案 (原标题)流感解热后自汗恶风 王某某氏,约四十余岁,数日前患流行性感冒,呈发热恶寒头痛体疼等定型的症状,经就近聘某西医注射,热解后,遗下述症状治疗三四日无少差,乃于6月13日来求 ...

  • (五)小柴胡汤——婴儿感冒,高热、低热

    40小儿发热--赵亮医案 曹某,男,3岁3个月,2017年12月28日初诊.病史:患儿发烧1天,体温最高39℃,流清涕,咽痛,汗出,脐周疼痛,二便可,纳差,精神状态较差,不欲玩耍.舌淡苔白,脉细数.处 ...

  • 伤寒论113方速查(很强大)

    太阳上篇 计一十四方 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五苓散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肉桂 桂枝加附子汤 于桂枝汤内加附子一枚 桂枝加桂汤 于桂枝汤内加桂二两 桂枝人参汤 桂枝 人参 甘草 白术 ...

  • 伤寒论113方

    ​伤寒论113方 1.桂枝汤 5味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 ...

  • 【中医】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八月阅读排行榜 [西医]解剖学大图版 [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 [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 [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 [中 ...

  • 伤寒论113方集锦(附剂量换算)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

  • 干货分享: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导读:本文总结了<伤寒论>113方方药组成与煎煮方法服药禁忌等,且后附有汉代方剂剂量与现代的换算.值得收藏与分享!经方是我们中医人的财富,不可弃之如草芥,亦不可束之以高阁!有老师感叹,现在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主表里,两方合成减量剂: 和解少阳解肌热,胆胃不和效可提. 组成:桂枝.黄芩.人参.甘草.半夏.芍药.大枣.生姜.柴胡. 功效:和解少阳,解肌退热. 主治:①太阳中风证与少阳胆热证相兼.症见发 ...

  • 伤寒论113方集锦(附剂量换算) – 经方派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

  • 伤寒论113方集锦

    伤寒论113方集锦

  • 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