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说家风《诗经》篇】什么样的夫妻适合多生孩子?(第6篇·总第2820篇)

文/张建云

《诗经》里的家风智慧:第6天

多年前。朋友觉得一个儿子孤单,便想再生个女儿作伴,没成想妻子怀了双胞胎——俩儿子。一下子压力就来了,稍微把目光放远点就紧蹙眉头——上学、买房、结婚得多少钱呀!据另一朋友说,一次喝酒的时候那朋友把我是三个儿子的父亲说成我是三个父亲的儿子。
估计是玩笑,但玩笑里必须得思考:把培养一个孩子的财力乘以3倍,这当父亲的挺得住吗!
中国人把多子多孙看作多福,但那是养儿防老、人多好干活的过去,如今的教育、医疗、住房对于平常家庭来说,满足三口人就已略显吃力,多少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还完房贷,好歹看个病没有万八千块过不去,总算国家 出台了“双减”政策,不用每年省吃俭用给孩子补课了!
三胎政策来了,只是有人不敢生,担心“养不活”。养不活只是个说法,具体说应该是养不好。由于囊中羞涩,该学的东西没钱学,该报的班没钱报,该买的东西凑合,买个机票、住个酒店、逛个商场、旅个游、吃顿饭甚至买手机都选择最便宜的,稍微贵了就承受不住,有时因为很少的钱与人斤斤计较、争吵不休。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长大以后也活成父母的风格。
小时候父亲挂在嘴边上的话之一是“人贫志短,马瘦毛长”。我曾细细观察过,马驴等牲畜在营养不良下确实很瘦,没有亮度的毛附着在身上毫无生机,走路很慢、干活没劲、两眼无光,手推一把就晃悠。我家便有这样一头驴,与老舅和老叔三家共同出钱豢养,到农忙的时候都抢着用它耕地、拉车,秋季已过,粮食入仓,进入冬天后就把这头曾经劳苦功不太高的老伙计给忘了,谁都不愿主动承担喂养的责任。
多年以后发现,我们三家的日子过得都不是很富裕,经过分析得出,是急功近利、不愿承担的家风所致。对待驴是这样,对待人也不会好得太多,我家、舅舅家、老叔家都有好几个孩子,在农民的意识中饿不着、冻不着、凑合娶妻生子爹妈就算完成任务了。
没有良好的教育并非父母不愿有良好的教育,本源在于贫穷限制了爹妈的想象,不敢奢望我家孩子也能出人头地、耀祖光宗。所以只能“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家里兄弟姐妹都很多,但自食其力、自生自灭的也很多,父母为了生计和糊口没有精力管孩子,因为父母也是被自己父母这样拉扯大的。如此一来,中国建国以后的几十年里的人口素质都不太高,文化低、见识少、道德缺,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太多人眼里都是钱,为了钱甚至不顾礼义廉耻。所以 ,在那个时候无法提及文化自信,觉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遥不可及。
从《诗经·国风·周南·螽(zhōng)斯》来看,古人对于人丁兴旺有强烈的愿望。螽(zhōng)斯是什么?也叫斯螽,可以看做我们常见的“蝈蝈”,或者就是成蝗虫,因为这些动物有强大的繁殖能力。
第1、2句:
螽(zhōng)斯羽,诜(shēn )诜兮。宜尔子孙,振(zhēn)振兮。
诜(shēn )诜:同莘莘的意思,形容十分多的样子。
宜:通“仪”,法度、标准之意。
振振(zhēn古音):是茂盛的样子。
这一句很明了:煽动着翅膀的蝗虫啊,简直太多啦!希望你的子孙也像蝗虫一样多,而婚后好好的教育他!
宜尔子孙,是教育格局。不怕孩子多,生完要教育。这是有修养的大家庭的家风使然。在孩子没出生前先想如何教育。所以管仲说: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五谷;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树木;作终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才。选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第3、4句:
螽斯羽,薨(hōng)薨兮。宜尔子孙,绳(mǐn)绳兮。
薨(hōng)薨:很多虫飞的声音。
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
煽动着翅膀的蝗虫啊,都能听到它们飞舞的声音。希望你的子孙也像蝗虫一样绵延不绝!
第5、6句:
螽斯羽,揖(yī)揖兮。宜尔子孙,蛰(zhé)蛰兮。
揖揖(yī):会聚的样子。
蛰(zhé)蛰:很多人或物的聚集。
这就是一种向往了。子孙众多,欢聚一堂,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每个人对明天都充满了希望!
《诗经》是三四千年前的作品,但对于每日短视频、朋友圈、大数据、双十一的现代社会丝毫不陌生:多生孩子,有好的教育,全家过得开心愉悦!前提,不要穷。第一志气不穷,第二日子不穷。志气不穷就要多读书,日子不穷就得多奋斗。
一边奋斗,一边读书,然后多生几个孩子。人生至乐!
《诗经·国风·周南·螽(zhōng)斯》
螽(zhōng)斯羽,诜(shēn )诜兮。宜尔子孙,振(zhēn)振兮。
螽斯羽,薨(hōng)薨兮。宜尔子孙,绳(mǐn)绳兮。
螽斯羽,揖(yī)揖兮。宜尔子孙,蛰(zhé)蛰兮。

作者简介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中国家风》主编、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