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提倡无为法,金刚经也说无为法,这两者间有什么联系吗?
老子说的无为与《金刚经》中的无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儒释道融合之后,演化出很多学派,有些人也是儒释道三者兼修,最典型的代表是王阳明。
王阳明说儒释道三者最终是一样的,但是儒家的入门是最合适的。这是王阳明最后的选择。
虽然王阳明这么说,但实际上他的观点中有很多是佛教的观点。他的心学虽然是从孟子那一路下来的,但是他说人人胸中都住着圣人,实际上是借用佛教的观点,这个不展开说了。
正因为这些大能努力,使得我们很多人误认为这三家是互通的。实际上这三家终点是一样的,但是起点以及走的路是不一样的。
道家的无为
老子说的无为的理论假设前提是:一切在道的支配下,也就是承认万物有差别,万物自有其变化规律,天地也有其演化规律。作为天地中的一员,要做的就是配合好这么变化,而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如果你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凭借你的主观意志去做事,那就是有为。所谓的有为就是用你的理念去支配你的行动。所谓的无为就是根据天地万物演变的规律作出自己的行动。
佛家的无为
《金刚经》中的无为的理论假设是:世界是真实不虚的,六根接受信息产生六识,这个六识是受自己那颗妄心而引发的,这种认知是虚妄的,不实的。
换句话说只要你不受六根六识的影响而对世界作出判断的就是无为,否则就是有为的。
比如有些人修行到一定程度觉得自己已经修成罗汉了,那肯定是虚妄的,当你认为此法好,那你就会执于法,这就是执了,执的产生是因为有一颗虚妄的心。这样你没有任何进步,只是在沙上筑房子。
所以你要将修行之法也空掉,那才是正确的路。当然如果你执著于将修行之法空掉,这依旧是一种执。当你看到某人成就高僧,你就沿着他走过的路走,你认为他能成功,你一定能成功,这依旧还是执,依旧得不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结语:
老子说的无为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你首先是得道之人,如果你不晓道的运行规律,你是无法做到真正的无为的。《金刚经》中的无为则是重点提醒你不要落入有为法的陷井之中,不要受虚妄之心下的六识影响。正如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老子说的无为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明道,二是顺道为之。《金刚经》说的无为则只有一点,那就是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道家提的“无”与佛家讲的“无”也是两回事的,无为也是如此。
以上仅是知常容的个人意见,供参考,不是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