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达芬奇密码》

达芬奇,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卡拉瓦乔,维特鲁威人,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这些名字一下就吸引了我,因曾经在卢浮宫驻足欣赏,曾经的景象似乎又重现。

《达芬奇密码》封面

书的开篇便是卢浮宫馆长被追杀,他以维特鲁威人的姿态殒命卢浮宫,用自己的血在肚子上画下五芒星符号,以此留下了一段秘密信息。

维特鲁威人

《维特鲁威人》这幅画我印象深刻,是人体理想比例的一个众所周知的代表,这幅画的研究是艺术家对古典思想的明确表达,也是对绘画科学本质的一种肯定,被理解为对“现象”现实的理解

事实上,达芬奇希望为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数学上可衡量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书面部分扩展到各个部分的比例,从以肚脐为中心的高度的基础维度开始。

达芬奇设想将一个男人伸出双手仰面躺倒,从他的肚脐上用一个指南针画出一个圆圈。

通过达芬奇丰富的解剖学,光学和几何知识,他丰富了维特鲁威人的理论,研究出了代表神圣和谐最高标志的比例模型,展示了达芬奇眼中人类的完美比例,这不光可以从艺术方面发现他当时对于人物绘画的研究,同时也在用严谨的科学计算方法诠释黄金比例。

达·芬奇是个爱搞恶作剧的人。电脑分析显示,《蒙娜丽莎》和达·芬奇自画像在人物的脸部有许多相似之处。无论达·芬奇是怎么想的,他的蒙娜丽莎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她巧妙地隐藏着双性信息。她是两性的融合体。

蒙娜丽莎

不仅蒙娜丽莎的脸看上去是双性的,就连她的名字也是由男性元素和女性元素结合而成的。这就是达·芬奇的小秘密,也是蒙娜丽莎为何总在会意地微笑的原因

《蒙娜丽莎》之所以成为世界艺术名品,并不是因为蒙娜丽莎拥有神秘微笑,也不是因为众多艺术史学家对它做出了神秘的说明,而仅仅是因为列昂纳多·达·芬奇声称这是他的得意之作。

想想当时到卢浮宫去看这幅画,匆忙中拍了照,并没有仔细端详这幅杰作,遗憾极了。

信仰,是人生的根本,它决定人们今生和永世的方向,不可等闲视之。

科学,其研究对象和手段都是物质的,除去物质之外,科学将一无所能。

越读越觉得这是一部很棒的作品,里面夹杂了宗教、大都市、历史传说、神秘主义、星象符号、警探、探宝历险等各种卖点,其中宗教信仰的颠覆或原始神秘主义、中世纪传说等”玄“的元素… 能读到很多历史知识,也算是开卷有益了。

最后的晚餐

传闻列昂纳多·达·芬奇的这幅《最后的晚餐》里不止有耶稣和他12个门徒,里面还有圣母玛利亚和一个骑士,画中耶稣右手边的门徒约翰,其实是位女人,即抹大拉的玛利亚,因此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至今仍无结论。注意画中有一只握着匕首的手,令人着迷的是这只手似乎不属于画中任何一人。

美化后的最后的晚餐

细看《最后的晚餐》这幅画,耶稣右手边上的那个人…那个人的脸形和身材,不由得惊诧万分啊!

那人长着一头飘逸的红发,双手优雅地交叠,乳房的轮廓隐约可见。没错,那是个女人!是抹大拉的玛利亚,是耶稣的女人。

这真是惊得我目瞪口呆,确实,他们衣服的颜色是对应的。

耶稣穿着一件红罩衣,披着一件蓝斗篷;抹大拉的玛利亚则穿着一件蓝罩衣,披着一件红斗篷。一阴一阳。

达·芬奇把这个秘密堂而皇之地画在了《最后的晚餐》上。我又仔细地看了这幅画。

这本书的主要好处在于把大量有趣而耸人听闻的知识凝聚在情节的行进中,不时的教导摆弄一番,这就增加了寻常通俗小说所匮乏的“知性”,使书的格调高了很多。

《达·芬奇密码》作为一部世界畅销的小说,自是有其过人之处。

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既混合了谋杀,侦探,解谜,悬疑,追捕等常规的畅销要素,又加进了大量艺术史、宗教史、象征学等文化佐料。令人惊叹的是,他把那些高级调味品洒得恰到好处,丝丝入味,与惊心动魄的故事完全融为一体。这可不是等闲的本领。

吸引着我的,除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外,对于达·芬奇一些耳熟能详的名画所作出的传奇性的解释,我同样看得如痴如迷,这倒并不是由于作者对这些名画所作阐述的新颖与另类,而是仔细看看是那么一回事,又再仔细想想似乎并不是那么一回事,这样的感觉很奇妙,这也许是读这部小说的又一收获吧。

《达·芬奇密码》不仅反映在文学上,在历史宗教,艺术史,美学,象征学等多方面都有了反映。

这本书为什么会如此受广大读者喜爱?

原因主要有了两个,一是书中跌宕起伏的侦探情节让人影响深刻。另一方面就是书中所涉及的宗教敏感话题。这本书曝光了基督教正统过去由来的真相,在宗教中所为人不曾知晓的内幕,和为一般人所不曾知晓的宗教制度。

让人绞尽脑汁的密码,就隐藏在列昂纳多·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中,令人绝望的角逐,就在遍布欧洲的大教堂和城堡里展开,令人震惊的实事真相,在掩盖了一个世纪之后,终于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