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共同发展,中国不遗余力

△ 今年4月,我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1.1%,较3月回落0.8个百分点。PMI指数位于扩张区间,说明经济在稳步复苏。

中国主动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紧密相连。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获得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积极响应;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4000亿元人民币发展援助,实施近3000个成套援助项目,派遣60多万名援助人员,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通过不断地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逐步融入世界,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维护国际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2.7%,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和贸易复苏的重要力量,为维护全球供应体系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事实证明,没有中国的参与就不可能有效解决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践行多边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共同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力量。”最近一段时间,在各种形式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会议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均如是表示。

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坚决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可持续发展作出切实贡献。随着自身不断发展,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合作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对人类和平发展事业的贡献日益显著。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克服疫情影响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2.7%,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和贸易复苏的重要力量,为维护全球供应体系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中分析道。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从2006年起,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宁吉喆表示,据测算,今后5年,中国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货物将超过10万亿美元,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将超过5500亿美元,必将为全球经济稳定复苏和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中国内需市场的释放,推动中国出口与进口并重,将对尽快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起到重要作用,由此为解决经济全球化某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创造条件。中国14亿人的大市场还将对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起到重要作用。”在第十八届中国改革论坛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表示,中国坚持推进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导向的高水平开放,不仅能够有效释放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而且有利于全球共享中国市场。

迟福林表示,展望未来,中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为中国走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也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预计未来5-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左右。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及时果断采取有效宏观政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3月18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2020贸易和发展报告》更新版称,中国去年下半年的出口复苏强于预期,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1%。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2.7%,强劲的增长势头给疫情笼罩下的全球经济复苏吃下一颗“定心丸”。

“当前,中国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世界各国开拓更大发展空间,提供更多合作机遇。”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说。

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 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20年,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比重提升至接近15%。
“中国经济复苏带来了积极的溢出效应,特别是对那些与中国经贸联系密切的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表示。

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20年,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比重提升至接近15%。同时,中国货物进口、服务贸易进口的平均增速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为全球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50年间,中国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稳定力量;中国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缩小南北差距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广泛参与全球治理体系规则制定。”谈及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至今的大国担当,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李春顶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放、主动改革,从对外贸易占全球贸易不到1%发展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协同效应,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李春顶说。

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吸收了最不发达国家约1/5的出口。除此之外,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机遇,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

李春顶表示,中国始终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尤其是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国在管理机构程序、争端解决机制、反倾销规则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改革倡议,为解决最不发达成员关切、弥合各方分歧、推动协定达成发挥了实质性作用。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周年,这20年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切实履行承诺,大幅开放市场,实现更广泛互利共赢,在对外开放中展现了大国担当。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看来,50年来,中国持续调整和适应全球经济合作的要求,从一个国际经贸规则的学习者逐渐成为贡献者,与各国共同探索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外部环境下如何应对挑战、把握发展的机会,促进各方的共赢。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尊重各方的利益诉求,寻求建立能够为各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支持的国际秩序。中国的做法不仅为各国企业来华发展、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创造了重要条件,也为中国企业提高全球化水平,开阔视野,建立广泛而稳定的国际经贸关系提供了支持。

周密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中国的出口优势反映在系统的配合上,完善的产业体系保证了稳定的供应,这种优势在疫情的冲击下表现更为明显。同时,中国的出口优势也是鼓励创新的结果。在中国保持对外开放,与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中国作为全球主要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国的地位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强。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经济早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网站4月27日发文指出,20多年来,中国从世界贸易的“边缘者”,崛起为全球贸易巨头。中国的经济发展,或许是近代史上最史无前例的故事之一。文章最后还提到,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很可能仍然是世界领先的出口国。

为世界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

作出重要贡献

△ 中国农业技术帮助莫桑比克改善粮食问题。图为在莫桑比克万宝莫桑农业园,中国农业专家(左)和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巡查水稻田。

除了在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稳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外,中国为世界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用仅占全球9%的耕地和6.4%的淡水,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自豪地见证了中国对全球农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几十年前,中国还是一个饥饿问题严重的地区,如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饥饿人口的比例迅速下降,提前完成了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在减贫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都值得同世界分享。”时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劳伦斯·托马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两次明显的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布局日趋合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40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以“渐进”的方式开展并不断走向深入。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不断制定、调整与完善农业与农村经济政策,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结构调整与宏观经济结构变革、国际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在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国在农业研究方面不断地深入和创新,让这个国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也让中国可以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以可持续的方式应对众多全球挑战。”时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2019年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

达席尔瓦还特别赞扬了中国对南南合作的大力支持。南南合作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动的发展模式,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就业机会、建设基础设施和促进贸易方面富有成效。自1996年该计划启动以来,中国已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和南太平洋地区的37个国家派驻了超过1000名专家和技术人员。这些中国专家在农业机械化和机械制造、农产品销售、农林业和食品加工、水产养殖、作物生产和园艺、畜牧等众多领域传授先进技术,为这些国家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际性冲突、极端天气叠加环境恶化,给全球粮食系统各个环节造成冲击,对各国人民的生活、生计和经济产生了连锁反应。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世界有7.2亿至8.11亿人口面临饥饿,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1.61亿。

“养活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对的两大挑战。”在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独立对话会上,全球农业科技巨头先正达集团首席执行官傅文德(Erik Fyrwald)如是说。在他看来,这两大挑战使得全球粮食系统变得更加脆弱。但迄今为止我们所使用的农业模式仍不可持续,必须要改善。

先正达集团中国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姜业奎认为,农业生产和食物系统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大规模调整,建立一个更健康、持续、公平的全球粮食系统,才能提高食物的生产效率和多样化程度,保护和提升农民生计,同时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可持续性。

关于全球粮食体系怎么转型,中国做出了积极探索。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安全之路,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推动农业国际合作,分享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经验和实践,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图片来源:新华社

责编:何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