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也是才,不练才不来

#怎样锻炼口才#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从苏秦游说六国、孔明舌战群儒,到铁齿铜牙纪晓岚、直播还钱罗永浩,都验证了无论古今,“口才”都是被人推崇的、至关重要的。

是人才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者肯定是人才。我们从小到大学的语文,其实就是口才与笔才的“合体”。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而且“文”来源于“语” 。

就像说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学习讲究“听说读写”一样,练习口才也有四个字,叫“动情趣事”。

“动”,是互动,是走动,是行动。

很多人在演讲的时候,是只“讲”不“演”,在和他人交流的时候,是只“说”不“问”。这就是缺乏互动意识。

走动,主要是针对演讲来说的。不可不动,“一动不动是王八”;也不可乱动,乱动容易引发听众思想的“动乱”。

行动,就是多听、多说、多练。刻意练习,练自己的姿态、手势、语速、口齿。

“情”,是激情,是感情,是真情。

在一对一的沟通中,不一定要激情,但在演讲中,一定要有激情。没有激情的演讲,就像朋友来了只用白菜萝卜招待他一样。

俗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果我们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只说理,就会招致反感。这在夫妻之间尤为突出。什么叫“反感”?就是你和感情“反”着来嘛!

如果不注意识别,假情假意也能打动人,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情感骗子”能“成功”了。但只有真情能够长久。

“趣”,是有趣,是风趣,是情趣。

林语堂说,演讲应该像女人的裙子一样,越短越好。把道理蕴含在恰当的比喻里,听起来就很有趣。

风趣,就是不平淡、不单调,湖水有风才有浪。但我们要的是浪花,不是浪荡。你看“浪漫”,也是要有浪的,但风太大了也不行。就像“笑”一样,嫣然一笑百媚生,狰狞狂笑就泣鬼神了。

情趣,不是指情趣用品,而是指情中有趣、趣中有情。有个女孩在谈恋爱的时候,说自己“特别能吃苦”。婚后老公抱怨说:她说得没错,特别能吃苦,“苦”都被她吃没了,现在变成了“特别能吃”。

“事”,是故事,是事实,是懂事。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口才好的人,并不会一直讲大道理,而是善于讲小故事。这符合人的天性,因为故事人人爱听。

只讲虚构的寓言,肯定也不行,还要穿插真实的事情。阴而阳、阳而阴,一阴一阳谓之道;虚而实、实而虚,一虚一实谓之理。

懂事,不是股东的那个董事。当然,有的股东懂事,有的股东不懂事。懂事的人说话,不会一直抓住对方的缺点不放。缺点,就是他缺了一点、你点了一下。

我儿子上初中的有段时间,感觉他平时讲话也还可以,但一旦让他讲个故事或新闻,他就结巴起来。口头禅也很多,什么“之后、之后”的,说个不停,一个短篇都讲得断断续续的,让人无法忍受,更别说什么长篇演讲了。

我知道这主要是“不自信、紧张”的缘故,而“不自信、紧张”又是之前被“打击”得太久了的缘故。

由此我想,假如我们孩子的“身体”在小学被同学或者老师打了,我们肯定会去找学校理论,但我们孩子的“内心”被打了,我们家长却可能会“无动于衷”。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让各位家长去学校“以牙还牙”,而是要各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关注孩子的“内心”比关注孩子的“外表”重要百倍

《中国教育蓝皮书》中有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的自杀案例中,有高达75%的比例是与学习压力相关。其中“教师行为失当”、“成绩下滑或不理想”和“作业未做完”是自杀起因的前三名。

有点跑题了,我们还是回到正题上来。针对儿子的口才不好,我特意让他到网上搜“如何提高自己的口才”,除了培训班的广告和资料外,主要就是一些名人的事例。

比如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

他听到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他还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口才。

比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仅有超群的数学才华,而且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辩才”。

他从小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口才,学习普通话,他还背了唐诗四五百首,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口舌”。

华罗庚先生在总结练“口才”的体会时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比如著名的企业家马云,良好的口才不仅为他对内赢得了员工的支持和跟随,而且为他对外赢得了当初孙正义的200万美元投资。

马云在5岁-11岁的时候,除了在学校,基本上都是“混迹”在母亲工作的茶社,那里是一个人来人往、鱼龙混杂、东拉西扯的地方。

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让马云从小就被影响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经常语出惊人,有时三言两语就把身边的人甚至父母给说得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后来尽管数学等成绩不好,但英语极为突出,他跌跌撞撞考进了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并因为英语好、口才好,当选为学生会主席,甚至担任过杭州市的学联主席。

后来的教书经历,更是提升了他演讲和讲话的水平,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针对我儿子说话断断续续、口头禅极多的情况,我首先采取的措施不是纠正、不是“收”,而是“放”

放就是放开来说,不要顾忌什么错误、也不要顾忌什么口头禅,先放开胆量,我们大人承诺不取笑、不责骂,甚至不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 不足之处”。

目的就是“放水养鱼”,水多了,鱼自然长得好、长得大。

开始的时候是每天一个“成语故事”,基本合上书,照着书本上的内容讲。到后来,要求他用自己的话讲。

再到后来是看到什么讲什么,比如买了《读者》了,让他第一个看,然后随便他讲什么。

他多数是讲上面的笑话,他很高兴,我们听得也很开心,既学习到了,大家还其乐融融。

练好了胆量,我给儿子练舌头的灵活度。练舌头最好的办法是绕口令。我把几个常用的绕口令,给抄下来,每天放学给孩子练一下,我们也跟着“陪练”。

绕口令这个东西,慢一点不会出错,只要稍稍一快,舌头就打结了,嘴里“呜噜呜噜”地就说不清楚了,然后就是一阵大笑。

所以,绕口令的练习,也是充满了欢乐!由于绕口令也是有难易系数的,我们按照从易到难的大致顺序,给孩子练习。

后来有一次他们班里的晚会,孩子还即兴表演了一段他曾经练习过的最难的一段绕口令,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啧啧的赞叹。

也是很奇怪,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说话就连贯多了,讲故事也不磕巴了、口头禅也不见了

我们虽然没有“计时”,但感觉也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可能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吧。

至于锻炼口才的具体方法,现在市面上的书籍也很多,我简单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顺水推舟法

化学实验课上,老师问:“如果浓硫酸不小心滴到皮肤上,该怎么办?”一同学想当然地回答:“先用布擦干,然后再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用布擦干,然后再喷上些香水,然后再涂上一层护肤膏……”

老师笑着接着说:“对,再找个人按摩,不行再去桑拿一下”,结果全班同学都笑翻了。

这就是顺水推舟,根据对方说的话,按照他的逻辑继续说下去,就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2、故意曲解法

一同学急于玩游戏,胡乱写了一篇作文凑数,被语文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0”分。

课下,他向老师抱怨:“老师呀,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您给我个零分,是不是不公平?”

老师装作很无奈地说:“是啊,我也觉得呢。可是,我实在找不到比这更低的分数了,要不,我去找数学老师借个负数来?”

老师的话,惹得旁边的同学爆笑不已。故意曲解对方话语中的意思,就会达到错位、反差的效果。

3、善打比方法

新闻发布会上,中外记者总会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有一次,法国《观点》周刊女记者提出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请教李肇星什么看法。

李肇星回答道:“现在,在我们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情同手足、血浓于水,正在进行友好交流,扩大和加强友好交往的时候,个别国家向台湾出口先进武器,这就像弟兄两个人正在拥抱的时候,有人给其中一方递上一把匕首,用心何在……”

一个形象生动的比方,往往会一针见血地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4、吉言随喜法

说话时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抓住别人的缺点牢牢不放。例如孩子喜欢给别人起外号的事情,好的绰号没什么,坏的绰号会引发不满和争斗。

有人口吃,就叫人家“小结巴”,脸肥就叫人家“大脸猫”,有的甚至给烫染头发的老师起外号叫“金毛狮王”……这都是不合适的

如果能像《水浒传》中那样,每个人都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外号”,就会显得不一般了,比如“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等等。

“话”说的正、说的喜,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口才,还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德行!

当然,言之美并不是耍贫嘴,思维的浅陋才会让人喋喋不休。正如孟德斯鸠所说的那样:“演讲不应以长度充数,而应以深度服众。”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够掌握口才的精要,金口常开、笑容常在、早日成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