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吸猫,远离过敏!科学家们在研究这些新疗法|吸猫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吸猫,是一件上瘾极快的事情。
对猫过敏的人很多,人群中大约每10个人就有1个对猫过敏。在有些地区,对猫过敏的人甚至高达30%。
一边忍受过敏,一边坚持服侍主子的猫奴不在少数。也有一些人,由于自己或家人严重过敏,最终不得不送走猫咪。无论哪种选择,都令人痛苦。
与狗不同,狗会产生好几种关键过敏原,但猫引起人过敏的物质主要就是Fel d 1蛋白。这意味着,找到针对Fel d 1的抗过敏办法,就能让绝大部分对猫过敏的人/家庭得到解救!
思路一:给人使用的免疫疗法
现有的一种脱敏治疗是过敏原免疫疗法(allergen immunotherapy),通过持续注射小剂量的Fel d 1,帮助人体建立长期的耐受性。但这种方法要起效,人需要挨好多针:一般要在3~5年注射多达100次。而且还不总是完全有效,有些人多年后因为过敏复发要再次强化注射。
为了让过敏原免疫疗法更快发挥作用,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资助了一个研究项目,尝试干扰人体内一种叫TSLP的过敏启动蛋白。在1期和2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每周或每月一次注射抗TSLP的抗体。“我们的目的是诱导出一种更快速、更持久、达到更高水平的耐受状态。”这种方法如果成功,一个优势是它将不局限于对猫过敏的人。
在2期临床试验中,11名受试者接受Cat-PAD治疗后,在长达2年的时间内症状得到缓解。目前,Adiga公司正在开展一项3期试验,计划让不养猫的参与者在接种疫苗后去猫咖玩猫,测试他们的过敏症状。
再生元(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公司正在研发这样的疗法,通过两种中和抗体组合,阻断Fel d 1与人体IgE抗体(引起过敏症状的抗体)的相互作用。在1b期试验中,研究人员给一些对猫过敏的受试者注射了抗体,并在随后的8天到3个月内,数次往他们的鼻孔里喷洒猫毛提取物进行测试。该公司的免疫学家Jamie Orengo博士介绍,60%的受试者症状显著减轻。目前,这种疗法进入了2期试验。
思路二:让猫咪挨几针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策略是从过敏的源头干预:让猫不要产生Fel d 1。换句话说,把疫苗打在猫身上。
瑞士HypoPet生物技术公司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这样一种给猫注射的疫苗,可以让猫的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中和Fel d 1蛋白。2019年,HypoPet公布了他们的临床前试验数据,54只猫咪接种了这种疫苗后,泪液中可以测出的过敏原显著减少。
随后的一项实验中,有10个过敏的猫主人带他们的猫参与了试验。大部分猫主人报告,猫咪接种疫苗后,他们的过敏症状减轻了:过去,他们平均撸猫17分钟就开始不舒服,现在,可以撸猫长达28分钟!
更有一些科学家正在探索用基因疗法去除猫咪的过敏原。Indoor Biotechnologies公司的科学家介绍,他们计划采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通过破坏编码Fel d 1两个亚基的基因,让猫咪不再产生过敏原。
不过,Fel d 1这种蛋白对猫有什么作用,去除后会对猫有啥影响,人类科学家现在还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因此也有人为猫感到有些担心。一般而言,未绝育的公猫产生的Fel d 1较多,母猫产生的Fel d 1比较少,所以有人推测这种蛋白质可能与激素或信息素有关。
思路三:不打针,吃特殊的猫粮
正如再生元尝试把抗体直接送入过敏患者的体内,有一种类似的策略是,把中和过敏原的抗体直接送入猫咪体内。
雀巢旗下的宠物食品公司Nestlé Purina为此研发了一款抗过敏猫粮。研究人员首先让母鸡接触猫的Fel d 1蛋白,鸡的体内就会自然产生相应抗体,这些抗体还会进入母鸡所产的鸡蛋中。随后,他们把含有抗Fel d 1抗体的鸡蛋粉涂在猫粮上。
在一项测试中,100多只家养猫咪吃了这种猫粮,约3周后,开始产生对Fel d 1的影响,最终毛发中的过敏原浓度降低了47%。
救救猫奴
专长于治疗过敏的Sandra Gawchik医生接诊过不少对猫过敏的患者,她打算让患者先试试抗过敏猫粮。有患者这样向她诉苦,说因为对家里的猫咪过敏,他差点被老婆和女儿关在家门外,“在我和猫之间,她们都选猫。”
为了尽快避免这样的人间惨剧,请科学家们加油。
参考资料
[1] The race to deliver the hypoallergenic cat。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0-02779-3
[2] Thoms Franziska et al。, (2019) Immunization of cats to induce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Fel d 1, the major feline allergen in human subject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Doi: 10.1016/j.jaci.2019.0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