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并非都是病
许多中老年朋友在生活中都曾偶尔发生过手抖,并为此感到十分紧张。
医学专家介绍,手的所有动作都是依靠主管手指运动的若干肌肉群共同协作来完成的,这些
肌肉又受到相应的神经支配,一旦某些肌肉与神经组织发生了病变,就可能引起手抖。手抖分为
病理性手抖和生理性手抖。医学上也称为震颤,是指手的不随意颤动,常为永久性的。病因不同,
手抖的表现也不同。如由脑组织病变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在安静状态下出现手抖,手抖
速度为 4~6 次/秒,比较有节律,但睡觉时手抖可消失。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也会有手抖,当
其两手平举时,可见手指出现细微的颤动;当用手进行一些细微操作(如握笔写字等)时,手指
会出现不由自主的颤动。药物(如氯丙嗪、利血平等、乙醇中毒)引起的手抖,在静止状态时不
明显,当双臂前伸,手指分开并保持此姿势时,抖动会变得明显。
病理性手抖可用指鼻试验加以证实。患者伸直前臂,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手指尖越接近鼻
尖,手抖越明显,且抖动幅度越大,这就是病理性手抖。一旦被诊断为病理情手抖,需进一步检
查并及时治疗。
生理性手抖:这种抖动的幅度小而速度快,达每秒 7~9 次,且大多数在静止时出现,这是
手指一种细小、快速、无规律的抖动。生理性手抖均为一过性手抖,常常在紧张、恐惧、愤怒、
情绪激动、剧痛以及极度疲劳的状态下出现,一旦引起手抖的因素消除,手抖也随之消失。所以,
生理性手抖不是疾病,无需治疗。有过此种情况的广大中老年人也不必为此而紧张、恐惧。手抖分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前者是由于心理极度恐惧而造成的暂时性手抖。后 者则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 生理性手抖动的幅度小而速度快, 8 ~ 9 次/ 秒。这种手抖多在静止时出现, 是一种细 小的、 快速的、 无规律的抖动。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紧张、 恐惧 、 情绪激动、 剧痛及极度疲 劳下出现, 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 手抖也随之消失。因此, 生理性手抖不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