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薮猫和薮犬的名字都带着薮,但在腿长这方面完全是两个极端

前段时间我有一个研究博物学的朋友跟我谈起恐龙时说了一句“我喜欢副节龙”。当时听到这句话我愣了一下,然后反问他说的副节龙中间那个字写出来是不是一个木一个节?他说对。我说这个字不念节,他问我念什么,我给他发了一个成语:鳞次栉比。然后他立刻恍然大悟,说对对对这个字念zhi(音同“治”),应该是副栉龙

由此可见汉字文化真的博大精深,有时候某些字单独拿出来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是组成词语也许就能念出来了。再问大家一个字:

这个字念sǒu(三声,音同“叟”),相信喜欢猫科动物的朋友们肯定会读这个字,因为怎么说薮猫(Leptailurus serval)也是现如今猫科动物中很出名的网红之一。

提到猫科动物中的大长腿,可能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猎豹。没错,猎豹腿很长,也很苗条,但是就体型与四肢的比例来说,腿最长的猫科动物是薮猫。薮猫不光腿长,它还有一个显著特征是耳朵很大,如果还像宠物猫那样摆出飞机耳,就显得很壮观了。

为什么薮猫拥有这么长的腿和这么大的耳朵?这跟它们生活环境、捕食方式和演化方向有关。薮猫不但腿长,四肢末端的跖骨也很长,在它们生活的非洲草原、稀树草原和湿地地带,这样的构造可以让它们的身体很好地隐藏在高草、低矮灌木等掩体中。

薮猫的捕猎方式跟大多数猫科动物不同,猫科动物大都是视觉型掠食者,也就是靠视线来锁定猎物从而制定捕猎计划;而犬科动物则通常都是嗅觉型掠食者,主要靠嗅觉来判断猎物防卫。薮猫跟它们都不一样,是听觉型掠食者。

这就是薮猫耳朵很大的原因和意义了。薮猫本身体型也不算太大,它们的主食是小型的啮齿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但是热带草原、稀树草原等地区视线容易被干扰,打眼望过去满世界都是草,靠视觉很难锁定隐藏在草下面的小型动物。

嗅觉也用不太上,一是大多数小型动物味道没那么大,而且体型小很难精准定位;二是猫咪的草丛会将吹过的风进行分流,也很难靠风中携带的气味锁定猎物的精确位置

所以薮猫演化出了一双可以灵活转动的大耳朵,能通过捕捉小动物在草丛下穿梭的声音来判断它们的位置。

靠近猎物位置后,薮猫会收拢前肢跳跃起来扑向猎物,下落时伸直前腿踩踏猎物,再张嘴咬住猎物,令其无法逃脱。(本文由温晨原创)除了啮齿动物外,薮猫还会捕食小鸟、野兔、蜥蜴、蛇、蛙类、昆虫,偶尔也会在机会成熟时捕猎羚羊幼崽、火烈鸟和麂羚等中等体型的动物。

好了,薮猫先说到这里,再来说一下另一种名字里带薮字的动物:薮犬。猫咪和狗狗一直都是宠物界的两大扛把子,也经常被人们拿来做对比。我个人认为那些关于两者孰优孰劣的对比(例如谁更忠诚、谁更乖巧等)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因为毕竟猫科和犬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物类别,习性上的差别也很大,性格方面完全没有可比性

但不涉及到生活方式、物种习性,单从客观的外表体型来说的话,将薮猫和薮犬放在一起对比一下也挺有意思,毕竟两种动物都以“薮”冠名,但体型方面却是完全两个极端。下面这个小动物就是薮犬(Speothos venaticus)。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差别很大?同样以薮为名,薮猫拥有猫科动物中比例最长的腿,而薮犬的腿却是犬科自然种中比例最短的(柯基不是自然种,而是人工选育出来的)。

薮犬生活在中南美洲,根据遗传学研究和基因测序,现存犬科动物中与薮犬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美洲的鬃狼,然而鬃狼却是整个犬科中腿最长的,这么看的话薮犬是着实的很憋屈了——名字带薮但是远不如薮猫腿长,就连亲缘关系最近的亲戚都是大长腿。

薮犬主要栖息在中南美洲低地森林、稀树草原的河流附近,主食是无尾刺豚鼠、水豚,偶尔也会捕食美洲鸵和小体型的貘。

薮犬拥有单打独斗的能力,但通常是小群体一起捕猎,而且会运用合理的捕猎策略,比如一部分薮犬在陆地上对猎物进行围追堵截,另一部分薮犬则在水中埋伏着,让猎物在逃跑时没有退路。虽然腿短、其貌不扬,但是薮犬却是非常优秀的捕食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