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帛书老子5.2|什么是三二一?

【摘要】什么是一?什么是二?什么是三?

这一章的前几句和上一章的后两句,组合成一章,我觉得更合理。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读罢“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我们不禁要问“无从哪里来?

我分析,“无来自于天地”。

继续追问,“天地又从哪里来

天地是“二”,“一生二”,所以天地来自于“一”。

继续追问,“一又从哪里来?

老子说“道生一”,一来自于道。

那么,“道又从哪里来?

老子说,“吾不知谁之子也”。

这是逆向说来就是,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生于二,二生于一,一生于道,道生于不知道
如果正向来说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挺有名,解读起来其实挺难的,关键是搞清楚:什么是三?什么是二?什么是一?

什么是“三”

“三”是什么?不好说!
但是老子说,“三生万物”,如果我们知道什么能生“万物”,那个生万物就应该是“三”。
万物从哪里来呢?
上一章,我解读过“天下万物生于有器”。
如果把地球看出是“大器”,地球上自然而生的万物,也是生于“器”。
这样看“三”就应该和“器”有密切关系了。
但怎么看“器”和“三”都不像有关系的样子啊?
既然没思路,就到古文字里看看,你会发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三”和“气”这两个字非常相似。
“气”字是“二”中间加了一个短横。
如果“二”是天地,中间的这一“横”,就是天地之间的“气”。
天地之间如果没有“气”,是不会生万物的,天地也就成不了“生万物的器”。
所以,要想“成器”,就要“有气”。
器与气,音相同,是不是原本就有内在的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器”和“气”确实有关联,任何“器”都是有“气”的,没有气就没有了生机,就是死物,就不可能成为生万物的“器”。
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器,有气而成器,有器为三,故三生万物
什么是“二”
”去掉中间那一横,就是“”。
”没有了中间的“”,就成了无器
故,有器为“三”,无器为“二”。
当无器生出“气”来,无器的“二”就变成了有器的“三”,这就是所谓,有生于无,二生三
”可以解释为“天地”,更可以解释为“系统”。
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最基本的系统就是两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只有“二”,才能形成“系统”,具有了某种特定功能。
当系统有了“气”,成了“器”,成了“三”。
有了“气”的系统,才能正常运转起来,生成万物。
比如说,把地球上的生命当做万物,地球是生万物的器。但并不是地球一诞生就能生万物,在漫长的过程中,地球圈作为一个系统,没有孕育出“生命”的“气”。此时的地球只是“二”,不是“三”。只是“无”,不是“有”。
直到地球圈演化出了适合生命产生的大气层,水等等组成的“气”,地球才由“二”生“三”,成为可以生万物的器。
万物生于有器,生于三
有器生于无器,生于二
什么是“一”
继续溯源,“二”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老子说“一生二”。

“二”可以看成“天地”,天地从哪里来呢?

神话故事里有盘古开天辟地,天地之前是一个混沌的“鸡蛋”。
看来那个“蛋蛋”,就是“一”。
关于“一”,老子在《道经》中给过详细的解释。
我在《道经读书笔记》中的解读如下:

人类看不见的物质,叫做“微”;

人类听不到的声音,叫做“希”;

人类摸不到的东西,叫做“夷”;

这三样都是不能被全部计数的事物。我们把它们统统归结为抽象的“一”。

所谓一,往大里说,人类不可能完全掌握;往小里说,人类也不能认为它不存在。

研究来研究去,称之为“一”的事物都是“不可命名”的, 一旦命名它就是“二”了。

研究来研究去,“一”还是“一”,还是我们现在不知道的事物。

“一”有形状,却不是我们知道的所有形状的形状;

“一”也有“象”,却不是我们知道的所以象的象。

它的状和象都在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这种“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可以称为“忽恍”,说它没有,它又好像有,说它有,却又无法证明它的存在。

随着“一”,往后研究,没有尽头;

迎着“一”,往前研究,没有源头。

研究道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随着一”,根据现有理论,去驾驭万物向前发展,并且努力探索发现新的万物。

另一方向,是“迎着一”,根据现在的“有”,去追溯产生“有”的道,去研究许多事物在远古界的起源,那就是道的开端啊!

这样说“一”,太抽象。不妨试图说得更具体一点。

继续前面例子的推演,在地球诞生之时,并不具备产生生命的条件,此时的地球就是“二”。 “二”不断进化成“三”,三生万物。

根据“星云假说”,地球诞生以前是混沌的星云,这个状态就是“一”。星云不断进化形成地球,这就是“一生二”。

地球星云是如何产生的呢?

可能来自于一次大爆炸,这就是“道生一”。

道一二三

每一个人的成长之路,也符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比如,一个笛子演奏家刚出生的时候,是不会吹笛子的,也不知笛子为何物。

突然有一天他见过了笛子,或听过笛子的演奏,笛子进入了他的记忆中,他并不知道自己和笛子的缘分已经开始了,他进入到了和笛子纠缠的混沌状态之中。

这个过程就是“道生一”

突然有一天,他开窍了,想要吹笛子了,于是他有了笛子。

他有笛子,还有可以吹笛子的嘴巴和手,形成了可产生“各种笛子作品”的天地。

这个过程就是“一生二”

有了产生“各种笛子作品”的天地,但开始还是吹不成曲,因为缺乏嘴手和笛子之间的和谐之气。

当不断锻炼,嘴手和笛子协调起来,和谐之气就产生了。

这个过程就是“二生三”

有了笛子,又有了与笛子和谐的嘴手,就能吹出各种各样的曲子。

这个过程就是“三生万物”

《读帛书老子》

道经读书笔记合集
读帛书老子合集(更新中)

郭宗林号旅行专线

(0)

相关推荐

  • 学易者能上知天文,你就能看透老子和孔子说的每句话

    现代解读<道德经>和孔子<易经>的书简直是汗牛充栋,我基本不看,都是隔靴搔痒,因为他们不懂易也不懂天文. 昨天文章讲了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

  • 道德经|新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理解“谷神”更好悟道

    <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在说本章之前,回忆一下前面篇章,老子对道的认知与描述.玄之又玄,妙之又妙,众妙之门,老子用他的语言极尽 ...

  • 如果明天,我不再练笛子、吹笛子、教笛子...

    如果明天我不再练笛子,我每天将多拥有一到两个小时的自由安排时间,我可以去打游戏.逛商场.见见好久不见的朋友们. 如果明天我不再练笛子,我将减少很多烦躁的情绪,天天练长音,音色还没效果,不能再让它影响我 ...

  • 沐沐说-20201111

    今天中午吃饭,爸爸拿着一支绿色的芥末膏,往小碟里挤了一些,正要拧盖子呢,突然看着我笑,还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沐沐啊,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我看看爸爸,看看妈妈,妈妈没说话,一脸&qu ...

  • 读帛书老子8.2|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先来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点石成金 说有一个人非常虔诚地供奉吕祖(吕洞宾),吕祖被他的诚意感动了,从天上来到他家,看见他家很穷,就非常怜悯他,于是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石 ...

  • 读《老子》王弼注|第三章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賢,猶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貴者,隆之稱也.唯能是任,尚也曷為:唯用是施,貴之何為.尚賢顯名,榮過其任,為而常校能相射.貴貨 ...

  • 读帛书老子52|上善治水还是上善若水?

        这一章原本是没争议的,千年来"上善若水"深入人心,没觉得什么不对.     可是自从1972年"马王堆"出土了<帛书老子甲本>,才惊讶地发现 ...

  • 读帛书老子8.1|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成若缺,亓用不幣. 大盈若 ,亓用不 . 大直如詘,大巧如拙, 大贏如㶧. 趮勝寒,靚勝炅, 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帛书老子>第8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 ...

  • 读帛书老子6|天下之至柔

    天下之至柔, 驰甹於天下之致坚. 无有入於无间, 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能及之矣. --<帛书老子>第六章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 ...

  • 读帛书老子5.4|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穀, 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 故强良者不得死, 我将以为学父.     这一段的解读相当有难度. 我还是用问答的方式通释一下. 老子: ...

  • 读帛书老子5.3|万物负阴而抱阳

         "万物负阴而抱阳"这句,帛甲和帛乙都遗失了,这是根据通行本补上去的.在<老子>整部书里,除了这句,再也没提"阴阳"二字.     我不禁对 ...

  • 读帛书老子5.1|说道说道

    [摘要:道,是说不清楚的,只能个人去"悟道",但是又不得不说道说道,  老子如此,后人亦如此.]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 ...

  • 读帛书老子4.2|天下之物生于有

    [摘要]发明家只能研究"无",科学家却可以超越"无",研究"科幻".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句话,看似不难理解,可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