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荣醉话】250年前的茅台“长”什么模样?大诗人李凤翧告诉你
250年前的茅台,究竟“长”什么模样?没有人知道!
所以,今天的人们,只能从地下的文物,或者先人的文献记载中找一找蛛丝马迹,以资佐证。
当年的茅台,还只是一个赤水河畔的村庄(1930年才设立为“镇”)。所以,正史中对其鲜有什么记载。比如,明代奢安之乱、平播之役后,朝廷官员的公文汇编中,竟然鲜见有关茅台的片言只字。
为此,山荣翻查故纸堆,试图从文人墨客的笔下找到一点痕迹。比如,清中叶的诗人李凤翧,就曾经“游”了一趟赤水河,并且到了茅台。
李凤翧的《赤水河放舟》云:
晨鸡催著客衣单,江雾溟濛扑帽寒。
舟子开头天未白,一声欸乃下银滩。
历代诗作中最早涉及茅台的,山荣所见,非此诗莫属。那么,它说了些什么情况呢?
鸡鸣时分,衣衫单薄的诗人顶着一头晨雾出发了。船开了,天还未亮。船桨声中,已到了银滩。诗中自注:“银滩在茅台村下二里。”银滩,即今茅台镇银滩坝子,已与茅台镇城区连为一体。
由此可知,当时茅台“村”的确切位置在今茅台酒股份公司制酒一车间、即杨柳湾古井一带。想必诗人当时“夜宿茅台”,所以一早出发,才能“欸乃下银滩。”
清乾隆十年(1745年),云贵总督张广泗奏请疏浚了赤水河道。李凤翧到茅台时,茅台已然成为川盐、滇铜和黔铅进出贵州的必经之地。诗中虽未直接描绘茅台,但至少说明茅台当时已初具城镇雏形,可供食宿盘桓了。
诗人还有诗《二郎滩》云:“两岸青山看不定,土城百里片时程。”土城,即今赤水河下游的习水县土城镇。这表明诗人当年曾从茅台沿赤水河而下。
诗人李凤翧(约1754—1835),字丹吾,号半山峰人,贵州遵义人。清乾隆甲午(1774)中举后,考运不济,没有能够再向做官的阶梯——进士再进一步。于是,他索性“不玩了”,像李白一样天天饮酒赋诗。
所以,李凤翧虽是举人,但平生没有做过官。著作颇丰,有《六书启蒙》、《读史论》、《苗尔雅》等传世。有诗32首收入《播雅》,西南巨儒郑珍评道:“其诗品雄浑直朴,得杜、韩之一体。”意思是说,他的诗写得很好,诗风雄浑直朴,有唐代大诗人杜甫、韩愈的风格。
正是李凤翧的诗,让人们得以管中窥豹,看到了茅台的一点雪泥鸿爪。
◇精彩不止眼前◇
郎酒是二级产区、15酱是三级产区产品,茅台学者首提酱酒产区分级|重磅
声 明
酒通社发布的所有原创文稿,发表权经原作者授予。凡引用之处均已注明出处,酒通社对所有文稿均已竭尽审慎审查之义务。如需引用,应事先经酒通社和原作者同意,并注明文稿来源于酒通社。本社与原作者对所发布的文稿保留知识产权领域的所有权利。
法律顾问:王旭
转载投稿:jiabeiyoujiu
干 货 为 王 ▼ 思 想 致 胜
我们是中国白酒业的“思想搬运工”
致力于把靠谱和不靠谱的
白酒行业资讯、观点、思想都告诉你
茅台、五粮液、郎酒等营销经理每天阅读
10个白酒从业者至少7个已关注……
嘿,等你好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