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如果你经常把这三句话挂在嘴边,说明你根本不会聊天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社会与群体,为了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那么在面对不同的人时,我们所采取的交流、沟通方式也是不同的。
比如说在与关系密切的亲友互动时,我们会语言比较多,并且说话比较随意;但是当我们面对陌生人时,语言交流相对会收敛一些。
在心理学相关的研究领域看来,假如一个人的聊天技术很高的话,那么此人往往在社会交往当中也会获得更好的结果。那么也许就会有人疑惑了:应该怎样让自己获得更高的聊天水平呢?
经过许多心理学相关的研究以及一些学者的思考,他们认为懂得交流的人是会避开这样三种表达方式的。
一、“你不该这样想”
很明显的,这句话充满了否定与指责的意味。而且很可能是一种态度十分激烈的、甚至是充满了讽刺意味的。
所以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自己因为种种原因而做错了什么事情,最终却换来嘲讽与指责,那么最终得到的肯定是失落的情绪以及对说话者的反感。
尽管有的时候,的确是因为有人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的,很多人是不愿意承受这种感觉的,尤其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人,这种负面情绪甚至会“摧毁”他们。
比如说,有些十分明显的例子,像家长在与子女进行沟通时,子女的叛逆情绪往往会形成明显的抵触情绪。那么这个时候,填鸭式的灌输就会起到反作用,应该首先去进行一种对于子女观点的肯定与认可,然后再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因为无论说得再正确,子女的情绪会成为他们接受你观点的最大阻碍。
除了与子女这种隔辈之间的交流,其实同辈之间的交流也基本是要遵循这种规律的。
比如说在与同事合作进行一件事情的处理时,同事的一些疏忽或者大意导致最终工作成果受损,那么此时直接开门见山的批评或是争吵都是不可取的,应该等同事的情绪稍微冷静之后,再就某件事来进行交流,这样才能起到效果。
二、“对不起,这件事都怪我”
尽管我们说,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十分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应该采取这种方式的。无论是在情侣相处的过程当中还是在同辈群体相处的过程当中,其实都是这样的。
很多时候一件事明明不是自己的错,自己却出于某种原因将其揽在自己身上,虽然当时会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最终会将很多矛盾的矛头都指向自己,导致一些原有的人际关系恶化,最终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要牢记,只有真的自己犯错,才应该主动揽责。
三、“没事,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尽管这种语言出现的场景往往是在对于别的个体进行安慰时,但是这种语言会无意间透露出一种轻蔑和不在乎,仿佛你安慰的对象是一个“心眼小”的人,并且似乎没有你的安慰就会受不了这种打击一样,最终会导致好心办坏事,是没有必要的。
往往当你说出类似这样的话语时,对方会认为你在幸灾乐祸,或者你在瞧不起对方,从而内心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导致最终对你的安慰无动于衷,甚至会很反感。
总而言之,语言是一种交流的艺术,我们在生活当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景,在说话之前都应该仔细思考。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eck, J. (2019). The personality trait that makes people feel comfortable around you. The Atlantic.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