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免疫病学沈丕安 常用中药(一)利水药
三、 利水、 散结、 养血、 安神药
这主要是对症治疗部分。
(一) 利水药
利水有利尿、 蠲饮、 化湿三大法: 有温阳利水、 健脾利水、 益肾利水、 宣肺利水、
膀胱气化、 通调三焦、 利水蠲饮、 清热利水、 清化湿热等治法。 都是除去体内多余的病
理性水液(如积液、 腹水、 浮肿、 尿潴留和痰液等) 的方法。 这些都是能够检查的; 中
医有水饮、 积饮、 痰饮、 水肿、 水臌胀、 水湿等概念和名称。 湿是中医的概念, 像自然
现象中的潮湿一样, 是客观存在的, 可用含水率来检测。 但西医没有这个概念, 体内之
湿尚没有物理化学的方法检查, 被现代研究忽略了。
利水的主要中药有茯苓、 猪苓、 薏苡仁、 泽泻、 车前子、 赤小豆、 桑白皮、 陈葫
芦、 石打穿、 龙葵、 葶苈子、 白芥子、 地肤子、 茵陈、 野葡萄藤、 滑石等。 这些药中大
多数性平或偏凉, 性能平和。
利水的主要方剂, 传统方有五苓散、 五皮饮、 葶苈大枣泻肺汤、 泻白散, 自定经验
方有蠲饮汤。
猪苓、 泽泻
) 猪苓
为多孔菌科真菌的菌核。 性味甘平, 有利水渗湿功效。 传统上用于小便不利、 水第 165 页
肿、 泄泻、 带下等症。 《伤寒论》 有五苓散: 猪苓与茯苓、 泽泻、 白术、 桂枝同用, 治
疗烦渴欲饮, 小便不利。
①临床应用
用于各种水肿症, 慢性肾炎、 肾盂、 膀胱积水等泌尿系疾病。
用于胸水、 腹水等积液。
用于各种癌症。
②主要成分
菌核含麦角 醇、 羟基廿四碳酸、 生物素、 葡聚糖、 水溶性多糖等。
③主要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 对健康人和兔均有利尿作用, 同时排出电解质钾、 钠、 氯。 无稀释
血液作用, 对肾小球滤过率也无影响。 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肾小管对水和电解质的重吸
收。
抗肿瘤作用: 猪苓聚糖和多糖有抗癌活性, 能抑制小鼠 腹水癌细胞的合
成, 影响肿瘤细胞 的增殖, 并能提高肿瘤细胞内 的含量。
猪苓提取物能明显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 能使荷瘤小鼠脾脏抗体
形成细胞增多; 猪苓醇提水溶物可使抗体形成细胞减少。 猪苓提取物对 细胞有轻度
的抑制作用。 猪苓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有直接促进有丝分裂的作用, 并明显增强脾
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
猪苓多糖有明显的保肝解毒作用, 有明显的抗放射作用, 有明显的抗细胞突变
作 用 。
④常用剂量
⑤毒副反应
无毒副反应。
临床体会
猪苓有利尿作用, 用于浮肿, 比较弱。 猪苓多糖虽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但性能
平和, 临床对免疫病, 不论免疫亢进, 还是免疫抑制, 影响都不大。
茯苓和茯苓皮性能平和, 其利水化湿作用比猪苓更弱。
)泽 泻
性味甘寒, 有利水渗湿功效。 传统上用于小便不利、 水肿泄泻、 痰饮停留等症。
《伤寒论》 有泽泻汤, 泽泻与白术同用, 治疗心下有支饮之症。
①临床应用
用于肾病水肿, 肾盂或膀胱积水, 以及各部位的积液。
用于肝炎、 脂肪肝等肝病。
用于高脂血症。
②主要成分
含 种三萜类化合物, 如泽泻醇 、 泽泻醇 等; 还含挥发油、 小量生物碱、 天门
冬 素 、 醇、 钾、 脂肪酸、 蛋白质、 淀粉、 树脂等。第 166 页
季产泽泻效果最好。
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胆甾醇有轻度的降低作用。 对大白鼠实验性脂
肪肝有治疗作用。 对大鼠实验性肝损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有轻度的降糖、 降压作用。
④常用剂量
⑤毒副反应
泽泻在复方中服用, 未发现有副反应。 但含刺激性物质, 可引起胃肠炎, 贴于皮肤
可引起发泡。
临床体会
泽泻有弱的利尿作用, 与猪苓同用能增效。 如加桂枝则效果更明显。 泽泻含较
多的钾离子, 利尿时既补充钾, 又排出钾, 一般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 这是中药利尿的
特点。
对尿路综合征, 既有尿频尿急, 又有排尿不畅, 临床治疗时宜泽泻、 猪苓与金
樱子、 覆盆子等同用, 既要收涩, 能使次数减少, 又要通利, 使排尿通畅。
泽泻能降脂, 抗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脂肪肝。 传统上虽无这一功用的记载, 但
临床上在复方中应用, 可以增加疗效。
在调理、 康复时, 在膏方、 丸方、 酒方处方时需遵循君臣佐使、 三补三泻的原
则, 要用常规量 的泽泻, 以利尿, 及时排出不需要的或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泽泻宜用常规剂量, 剂量大了, 对胃肠有刺激作用而引起不适之感。
葶苈子、 白芥子
葶苈子味辛性寒, 北方用的是苦葶苈, 为十字花科独行菜的种子, 苏浙沪用的是十
字花科播娘蒿的种子, 名甜葶苈。
白芥子味辛性温。
二药均有蠲饮利水、 行气化痰功效。
葶苈子传统应用于:
①葶苈大枣泻肺汤中, 葶苈子与大枣同用, 治疗肺痈喘不得卧。
②己椒苈黄丸中, 葶苈子与防己、 椒目、 大黄同用, 治疗痰饮病肠间有水气。
白芥子传统应用于:
①三子养亲汤中, 白芥子与苏子、 莱菔子同用, 治疗咳喘痰多。
②控涎丹中, 白芥子与甘遂、 大戟同用, 治疗痰涎停留胸
③阳和汤中, 白芥子与熟地黄、 肉桂、 麻黄、 鹿角胶、 姜炭、 甘草同用, 治疗阴
疽、 鹤膝风。
临床应用
用于胸腔、 腹腔、 关节腔积液;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肺水肿、 肺心病心衰、 泡
沫状痰; 类风湿关节炎、 硬皮病双手肿胀僵硬。
③主要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 健康人口服泽泻煎剂可使尿量、 尿素、 钠、 钾排出量增加。 并以冬第 167 页
主要成分
二药的成分均为含硫苷之芥子苷。 白芥子含白芥子苷和芥子酶。 两种葶苈子都含黑
芥子苷和强心苷, 还含脂肪油。
主要药理作用
芥子苷能抑制浆膜层血管通透性, 加速血流, 能使积液重吸收。
) 常用剂量
葶苈子 , 白芥子
) 临床体会
①白芥子、 葶苈子二药常同用。 二药的芥子苷能抑制胸膜、 心包膜、 关节滑膜、 末
端微支气管和肺泡的血管通透性, 以及加速末梢微血管的血流, 使浆膜炎之胸水、 心包
积液、 关节滑囊炎之滑膜积液、 间质性肺炎、 肺气肿的肺泡渗出液之泡沫状痰等, 在不
知不觉中逐渐减少和重吸收, 即中医所谓的化饮、 蠲饮之意。 古人评价白芥子化痰蠲饮
的能力, 是“祛皮里膜外之痰, 有推墙倒壁之功” 。
②临床对慢性的内耳积液、 眼底积液、 颅内积液, 在病情不是危重的情况下, 用中
药利水蠲饮也能渐渐地使之吸收。
白芥子捣泥, 水调, 背部外敷, 能化痰。 对红斑狼疮、 硬皮病、 结节病之间质性肺
炎以及过敏性哮喘, 能帮助肺部炎症吸收。
白芥子苷在芥子酶作用下, 能水解为白芥子油, 而有刺激作用。 白芥子泥外敷能引
起局部皮肤过敏发红、 发痒、 皮疹、 水疱。
③白芥子有强的抑制甲状腺功能的作用, 三子养亲汤的苏子和莱菔子也有明显的抑
制甲状腺功能的作用。 可用于甲状腺亢进症, 但不宜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桥本甲状腺
炎。
④葶苈子含强心苷, 可用于慢性心衰, 轻度肺水肿, 与玉竹、 附子等同用。 尤其是
肺心病右心衰, 一般不宜用地高辛等强心苷, 可用中药来强心, 如葶苈子、 附子、 人
参、 玉竹、 细辛、 五加皮、 鬼箭羽、 吴茱萸等。 用一段时间后, 右心衰可望得到纠正。
当然引起肺心病的原因同时要控制。
⑤ 苈子脂肪油能滑肠, 对大便正常者无影响, 对大便溏薄者, 会使之更稀。 葶苈
子既能治肺化痰, 又能润肠通便。 过去有人解释, 这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 现在看来此
说似乎有点牵强。
薏苡仁
又名苡仁、 米仁、 薏米仁。 性味甘凉, 有健脾化湿、 清热除痹功效。 传统方剂, 薏
苡附子败酱散中, 薏苡仁与附子、 败酱草同用, 治疗肠痈; 三仁汤中, 生薏苡仁与白蔻
仁、 杏仁、 竹叶、 通草、 滑石、 半夏、 厚朴同用, 治疗湿温初起, 湿重热轻者; 白虎汤
中之粳米, 今常用薏苡仁代用。
) 临床应用
①用于免疫病发热, 与生石膏、 知母同用
②用于关节肌肉酸痛。
③用于红斑皮疹、 痤疮、 肿瘤、 慢性腹泻。第 168 页
主要成分
含薏苡脂、 薏苡素、 糖、 蛋白质、 脂肪等成分。
主要药理作用
①对横纹肌的收缩和拘挛有松弛作用。
②有抗关节炎、 解热、 镇痛、 镇静作用。
③有调节胃肠功能和降糖作用。
④对癌细胞有阻止增长和杀伤作用等。
) 常用剂量
) 毒副反应
没有副反应。
) 临床体会
①生薏苡仁与生石膏配合可退热, 与忍冬藤、 威灵仙配合可缓解肌肉酸痛, 与羌活
配合可治关节炎, 与生南星、 生半夏配合可抗癌, 与黑大豆、 绿豆衣配合可治皮疹、 痤
疮。
②中医传统上认为薏苡仁有清热化湿功效, 此湿包含脾胃之湿、 湿热之湿、 痹病之
湿。 因化湿而消肿。 有些书上薏苡仁列在利水药类, 载有淡渗利水功效。 但实验报道该
药有抗利尿作用, 临床观察薏苡仁与增加尿量之利尿而消除浮肿的关系不大。
③薏苡仁药用性能平和, 药力较弱。 我们临床用薏苡仁与黄芩、 苦参等苦药一起使
用, 既能加强清热功效, 起辅助作用; 又能起到中和苦味, 保护胃气的功效。
④薏苡仁可当食疗食品。 单用或与粳米、 糯米等量煮粥, 每天一小碗, 癌症术后
长期食用可抗癌 、 防治癌症复发 。 为了可口 , 甜、 淡 、 咸味均可 , 也可放红枣等同
煮。
地肤子
味甘、 苦性寒, 有清湿热、 利小便功效。 传统上治疗皮肤湿疮、 瘙痒、 小便不利等
症。 地肤子汤中, 地肤子与猪苓、 通草、 知母、 黄柏、 瞿麦、 冬葵子、 枳实、 甘草梢同
用, 治疗热淋。
) 临床应用
用于皮肤过敏性疾病。
) 主要成分
含三萜皂苷和生物碱。
主要药理作用
有抗过敏、 抑制真菌的作用。 动物实验无利尿作用。
) 常用剂量
毒副反应
没有毒副反应。
( ) 临床体会第 169 页
①地肤子与白鲜皮同用, 治疗过敏性皮炎、 荨麻疹、 皮肤划痕症、 皮肤湿疹、 银屑
病、 结缔组织病的皮疹红斑等。 其抗过敏止痒效果甚好, 对哮喘、 紫癜等过敏不如皮肤
过敏的效果好。 剂量大些也没有毒副反应。
②临床不用于利尿, 也没有观察到有利尿效果。
③薏苡仁和地肤子传统归类在利水药中, 但临床和实验两药都没有利尿作用。 两药
在免疫病中是常用药, 用来清化湿热。 对小便不利和水肿症只是用来辅助治疗。
本草书上归类在利水药中, 没有利尿作用的药, 还有野葡萄藤和滑石。
龙葵、 白英
龙葵、 白英都是茄科的, 都是苦寒药, 有清热利水功效。 二药都含多种甾体生物
碱。
) 龙葵
①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癌肿、 皮炎瘙痒症、 肾炎水肿症等。
②主要成分
龙葵含龙葵碱、 茄碱、 茄边碱等。 其苷元为澳洲茄胺。
③主要药理作用
有可的松样的抗炎、 解热、 镇痛作用。
有降低血管通透性和降低透明质酸酶的作用。
有抗组胺的作用, 能抗过敏和抗组胺性休克的作用。
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 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④常用剂量
。 有溶血反应, 对血细胞减少者不宜应用, 果实有毒, 生食能中毒。
⑤临床体会
我们临床治疗肝病、 肾病、 肿瘤引起的水肿、 积液、 腹水, 对利尿和尿蛋白有一定
的效果。 对皮炎、 皮疹之瘙痒和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之痰多、 气喘也有效果。 有消炎止
痛作用, 临床可试用于风湿痛病证。
) 白英
又名白毛藤、 蜀羊泉, 有清热利尿、 祛风湿功效。 传统上用于风湿痹痛、 黄疸、 腹
水、 乳痈、 疮疡等症。
①临床应用
用于关节炎、 水肿腹水、 各种癌症。
②主要成分
含澳洲茄胺、 番茄烯胺、 白英碱、 苦茄碱等成分。
③主要药理作用
白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与龙葵相似, 白英尚能促进抗体形成和 球蛋白的合成。
④常用剂量
⑤临床体会第 170 页
龙葵、 白英常同用, 用来抗癌和利尿。 上海民间验方龙蛇羊泉汤, 龙葵与蜀羊泉、
白花蛇舌草同用, 治疗各种癌症和腹水。 白英还能祛风通络, 与寻骨风同用治疗风湿
痛。
白英和寻骨风二药都又名白毛藤, 容易混淆。 上海地区处方写白毛藤药房配付寻骨
风, 处方上写白英给蜀羊泉。
本组二药都是清热利尿药, 对利尿临床上有效, 但药理上没有证实, 只要临床需
要, 辨证符合, 就可应用。 但二药都是全草, 干品质地很轻, 要注意权衡剂量。 使整个
处方全部中药水浸煎煮后的总体积不能太大, 否则会影响煎煮浓度和主要药物的疗效。
其他利水中药
野葡萄藤
野葡萄藤有清热化湿功效。 治疗慢性胃肠道炎症和癌症, 也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
炎和 病, 常用剂量
) 滑 石
滑石清热化湿, 用来配合生石膏退热, 常用剂量 , 水煎服。 外用收敛创口
渗液。
) 石打穿
又名黄毛儿草, 属茜草科。 味苦性平, 有清热解毒、 利水功效。 临床治疗黄疸、 肝
炎、 肾炎水肿、 癌症等。 常用剂量 。 药性平和, 没有毒副反应。
利水药小结:
茯苓、 猪苓、 泽泻、 车前子、 赤小豆、 桑白皮、 陈葫芦、 石打穿、 龙葵等均有
利尿作用, 常用剂量 。 在利尿的同时排出钾、 钠、 氯中之 种离子, 但临
床观察中药利尿并不引起低血钾和电解质紊乱。 这是因为中药复方中同时含有钾、 钠、
钙、 镁、 铁、 氯等多种离子。 中药利尿作用较弱, 经利尿后电解质一般还是平衡的。 但
在西药利尿的同时, 加用了中药利尿会加速电解质的紊乱。
我们曾观察到, 正常人在维持正常饮食条件下, 饮下一杯常规或加大剂量中药
利水的汤汁约 左右, 一天可增加 的尿量, 其中包括喝下的 的
中药汤水。 实际仅利去 左右的水液。 所以这些药适宜治疗较轻的水肿症。 在肾
病肾功能不全时、 低蛋白血症时及肝硬化腹水时, 这些利尿药常显得病重药轻, 缓不济
急。
中药还有一组峻下逐水药, 甘遂、 芫花、 大戟、 牵牛子、 商陆、 了哥王、 黑白
丑等。 这些药都能刺激肠道引起腹痛、 绞痛、 水泻, 同时刺激肾脏而利尿。 这些药都有
肾毒性或全身毒性, 能影响肾功能, 故对肾病之浮肿、 腹水患者不宜应用, 即使是对于
肾脏功能正常的肝病腹水患者也只可偶尔用之。
利尿的名方五皮饮中, 有五味中药, 其中茯苓皮、 桑白皮是有利尿作用的, 生
姜皮可能有利尿作用; 但有两味是理气药, 是不利尿的。 其一是大腹皮, 能兴奋脊后神
经, 引起肠管收缩, 而排气通便, 其二是陈皮, 能舒张肠管。 二药相配是用来解除腹内
胀气的。 这五味药利水和利气配伍在一起, 是一个示范性的方剂, 可用来治疗既有水又
有气的轻症腹水。 在临床实际应用上, 显得病重药轻。 治疗腹水时, 在选药上还需加大第 171 页
力度。
薏苡仁、 地肤子、 滑石、 野葡萄藤四药都有化湿功效, 但都没有利尿作用。 中
医讲的湿, 有水湿、 湿热、 寒湿、 暑湿、 风湿、 湿重、 湿阻、 湿困等概念。 从广义上
讲, 水和湿都是水分, 水是聚积的, 湿是浸润的, 是量和形态上的差别。 在中医的概念
上有相似之处, 但又有很大的区别。 利水可以祛湿, 但不一定都能祛湿, 如蟋蟀干能利
尿却并不能祛湿; 同样, 祛湿可能利水, 不是一定能利水, 如地肤子。 至于芳香化湿药
大多不能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