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83 | 文化之旅11:陆河篇(彭大星+叶勤海+林瑞莲+吴志跃)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我的家乡也很美

●彭大星

盼望着“汕尾文化之旅”早日来到我的家乡陆河。然而,一连二十多天各种款式的雨,使得“汕尾文化之旅——陆河行”姗姗来迟。5月29日,我终于得知“汕尾文化之旅”将于5月31日正式开启陆河之行的消息了。

我的兴奋,并不是可以去参观那些看了多次的陆河景点,而是我们那些尊贵的客人——我市几十位作家朋友即将的到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月30日,当我得知第二天的行程路线仅去水唇镇和河田镇的几个景点时,心中有一点点不安,这么少的景点,又没太多上得台面的亮点,能满足作家们的“求知欲”吗?整个行程会不会索然无味?然而,结果证明我是想多了,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1日,如小时候过年似的,早早就爬起来,焦虑地望望天色,哈哈,“解放区的天”!昨晚还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的天似乎善解人意,今天突然懂事地变成蓝天白云了。8时多,我和几个陆河作家素丽、勤海等赶到县政府一楼,恭候城区、陆丰、海丰作家们的到来。因陆河距汕尾较远,头天下午,报社的王万然社长一行8人已率先到达陆河了。9时30分,城区、陆丰的作家们陆陆续续地到来了(海丰的作家石磊等人后来与我们在罗洞村汇合)。看着他们匆匆赶来的样子,勤海一脸“坏笑”地说:“这次终于轮到你们跑了。”我想也是,没那亲身体会还真说不出这种话。遥想前几次,我们“南征北战”:先城区,后海丰,再陆丰。尤其是几个清一色的“杨门女将”前往时,一把鼻涕一把泪,可怜巴巴的,更增添了几份惊险。起早摸黑,既怕搭错车错过时,更怕大小流氓惦记。好在吉人天相,几次均无惊无险,天下无贼,想惹流氓都难,几个人去,几个人回。这次终于“守株待兔”了,忆苦思甜,难怪勤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9时30分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坐上大巴,前往第一个景点水唇石下坝村古村落。也许这种建筑我是看得多了,参观时并没很激动的感觉。而一起来的作家,初来乍到,好奇心大起,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般。

下一站是罗洞村!半路上,我见到了著名的雷打石!小时候就听过不少关于雷打石的传说。雷打石心形,很大,上面一条裂缝据说是被雷公打的。可惜,我们行程匆匆,路上没停下来欣赏这块充满传奇的石头。但我想,我一定会再来的。

此时,已过了青梅收获季节了,传说中的雪海已不见踪影。但我们也有意外的收获,得知罗洞村是个长寿之村。据了解,没有污染、负离子多是重要因素外,还有一个是他们饮用的水是地下水及山里流出的山泉水。这些水均发源于附近的大山观天嶂,富含碱性物质。几年前,我与几位友人上观天嶂野炊就见识了泉水的神奇。当我吃完饭后,把满是油腻的碗放到泉水里,还没动手去洗呢,很快地捞出碗,用手一摸,那滑溜溜的油腻竟荡然无存了,如同用了洗洁精一般干净。

此时,雨后的晴天,烈日显得更毒,我们已走得汗流浃背,喝下的水也很快变成了汗水。我们当中也有好些人“伤疤好了忘了疼”,在抱怨出太阳了。我这次吸取前几次的经验教训,做好了充分准备,来了个双保险,既带了一把伞,还戴了一顶小小的编织帽。而我这套崭新行头引来本县作家勤海、素丽、惠香“不怀好意”的称赞。有的说像归国华侨,有的说像小丑。这么说来,归国华侨像小丑了?

正当我们口干舌燥之时,热情的客家人出来表现了。我们一到达莲心湖村的康吉楼,几个热情的客家妇女早已擂好了香喷喷的擂茶在等待我们。她们把茶倒满了碗,摆满了一桌子,热情地招呼我们喝茶、吃花生。我们也毫不客气,致谢之后端起碗咕噜咕噜地就喝,此时,任何山珍海味都比不上擂茶。

接着,我们到了最负盛名的墩仔寨。说来有点自豪,这墩仔寨我来了不知多少次。因为它的传奇色彩,我总有前来的无穷动力。墩仔寨是余家人的老祖屋,据说其先祖按照龟背形布局,把屋建在一座满是石头的小山包上。墩仔寨的建筑也让首次来的作家激动不已,他们如放出笼的小鸟,东瞅瞅,西看看,感叹前人的聪明才智,也为今天的残墙断垣而惋惜。尤其是对前后门的两条天然门槛、神奇的水井,啧啧称奇。

我们正行走间,随行的摄影师罗兆安边跑边叫我们跟着去。我想一定有什么新发现,赶紧跟着跑。拐弯抹角,我们到了一堵破墙面前。破墙上,一幅“文革”时期的宣传画依稀可辨,三男一女排成一排,背着枪,估计是全民皆兵的宣传画。可惜的是他们的嘴巴、眼睛被挖掉了,只剩下轮廓。罗兆安指挥我们几个人模仿画中人的姿态照相。这是很有意思的创意,我们自然乐意照办。罗兆安还让我们四人作出昂首挺胸弓腿的动作,来自县委宣传部的波仔排在前面做的动作那叫一个帅。不足的是,跟在后面的惠香如机器人般,虽然面带微笑,但重要的动作不到位,总也纠正不了,与我们三人不协调,破坏了本可惊天动地的队形。唉,难怪网上有句“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我们在黄塘饭店吃完午饭后,天色突然暗下来,乌云翻滚,我顿感不安起来。因为上午我坐在车上时,手有点贱,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昨天忧下雨,今日盼下雨”。庆幸的是,天空也懂得虚张声势,当我们到达河田镇的九厅十八井、潘龙祠时,雨还在天上。

九厅十八井里面的房子几乎没有多少完整的,有些摇摇欲坠的屋顶甚至让你不敢靠近。三合土的外围墙已倒得仅剩下墙根。那幸运残留下来的门楼,虽然屋顶早已没有了,历经风雨无数,但那土墙依然挺立。大门上边一对圆洞据说是虎眼,左边的狗洞,引起作家们很大的兴趣。世上有种美叫残缺之美,挺能打动人的,如维纳斯,虽然双臂没了,仍不失为世界艺术瑰宝。

因担心下雨,我们很快到达不远处位于青龙背村的蟠龙祠。蟠龙,是不是有点威的名字?这座罗氏宗祠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旧址。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八路军、游击队的驻地和《大众报》的社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广东省委原书记谢非当年也曾在此工作过。总之,浑身革命色彩。也因此,蟠龙祠成为陆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当我们前往下园子村的古民居曜德楼时,雨终于淅淅沥沥落下来,天色也顿时明亮了许多。

行程的最后两站——商贤家庙、河田高景基地也是在雨中进行的。雨断断续续地下,天色越来越暗。转了一天,我们也略显疲惫。来到河田镇府食堂,饱餐一顿具有浓浓客家特色的晚饭后,作家们互道一声珍重,依依惜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望着他们满载丰收的喜悦而离去的背影,我无比自豪:我的家乡也很美!

“汕尾文化之旅—— 陆河行”的作家们在石下坝古村落采风。

孙彦修  摄

客家擂茶迎客来

●叶勤海

擂茶,对陆河客家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且不说擂茶有多久的历史,至今,很多陆河人依然保持着每天喝擂茶的习惯。客家擂茶,喝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一种历久弥坚的乡恋。

每次外地人来陆河,总会对擂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六月初,“汕尾文化之旅”走进陆河,路远的文友提前一天到达。当晚,十几文友小聚在茶馆,没有山珍海味、美酒咖啡,我们用最朴素的客家擂茶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古铜的茶钵里,翠绿色的擂茶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氤氲着浓浓的客家气息。我们围坐成一圈,品尝客家擂茶和风味小吃,海阔天空地聊天,从客家先民到风俗习惯,从帝王诸侯到平民百姓,从诗词歌赋到俚语方言……一碗碗擂茶,瞬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当我们走进水唇莲心湖古村落时,火热的太阳早已把大家炙烤得唇干舌燥。令大家惊喜的是,刚走进门楼,热情的客家阿婶和朴实的客家小妹就送上了一碗碗擂茶。为了招呼这一行几十个人,莲心湖的村民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地上摆着大大的铁桶,盛满热气腾腾的擂茶,八仙桌上摆着自产的花生和手工米饼等特产。大家或轻轻捧起茶碗仔细品尝,或迫不及待地捧起大碗一饮而尽,与村民闲话家常。刚刚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碗擂茶,就把大家变成了新朋友。甘香的擂茶入口,一扫奔波的疲惫,顿觉神清气爽,我油然生出深深的感动——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淳朴热情的客家人,让入乡的客人不必拘谨与客套,随时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热情。

客家擂茶,始终是客家人久远的乡恋。外地读书的时候,食堂的饭菜非常粗糙。每当我们从青菜里挑出一条条被煮扁或切断了的虫子,食欲全无,总有人无奈地说:“我好想喝一碗阿妈的擂茶……”这时,闹哄哄的饭桌会倏地安静下来,一双双眼里便渐渐泛起了泪光。阿妈的擂茶,勾起多少浓浓的乡愁与深深的牵挂。

孩提时代,几乎每次放学回家,都能喝到阿婆或阿妈放在桌上的擂茶。放下书包,端起大碗咕咚咕咚喝个肚儿圆,那是非常开心的事儿。农忙的时候,大家在火热的大晒场翻晒稻谷,我负责守在晒场边上,防止淘气的鸡鸭鸟雀来偷吃粮食。那时的烈日火红火红的,把晒场也烧得烫人。我躲在用箩筐和稻草搭成的小窝里,躲开了烈日的炙烤,却躲不开无处不在的热浪。这时,阿婆会从家里用篮子提来一大碗擂茶,旁边放几块香甜的米花糕,一条给我擦脸的湿毛巾。我喝茶的时候,阿婆就去翻稻谷,或打成垅,或摊成片,让大好的阳光把谷子彻底晒成金黄。此时的擂茶,让我忘记了浑身的痛痒,只感到浓浓的幸福。

闲暇的时候,家人会邀三五相邻,欢聚一堂,煮茶聊天。我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坐在灶膛前,添加柴火。阿婆摘来薄荷、嫩枫叶、生茶叶、芫荽、艾叶等十几种香菜或野菜,噼里啪啦地翻炒一阵,放进特制的牙钵里。擂茶专用的木棍也是用香樟或油茶树等无毒木料制成的,擂茶棍在牙钵里飞速旋转,说话之间,各种叶子已被捣成糊状,加上炒熟的芝麻花生再细细研磨,一团绿油油香喷喷的油茶膏就擂好了。阿婆又麻利地在大锅里炒了几个小菜,端出爆米花或小吃。当烧开的水泡进茶膏里,泡出了一钵绿油油的茶水,也泡开了乡邻们爽朗的笑声。

我想,无论去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我是喝擂茶长大的客家人。也请您相信,热情好客的陆河人,正备好擂茶,等您来……

一路风景一路歌

●林瑞莲

夜,有心如雨,辗转无眠之间,阳光一照,天地如洗。

低头,一片清翠的绿;抬头,一片明亮的绿;远望,一片浓郁的绿。举目远眺,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满眼的绿。

哦,陆河——雨后的陆河绿得惊喜!

也许只有在这里,才懂得什么是空气、什么是呼吸。似乎置身于天然的大氧吧,不由得让人畅了心胸、足了中气。

阳光铺在车窗前,我们穿行在山与林之间。草木已成绿海,微波浮动;山丘似乎蓝天下的水纹,曲线流转。

杜青姐甜美的歌声悠悠,一半醉于景,一半醉于歌。

罗洞村是个青梅村。梅花盛开时节,我不敢来看花,是怕惊扰了她。

才到村口,数间瓦片屋、几株青梅树,一带流水、几座小桥,不觉倾刻返古。

欲访罗洞,梅花引路。不是梅花开的季节,青梅也已摘去,满山绿叶繁茂的梅株摇曳,点点瓦片屋散落其中,是诗外的另一番美景。

我穿于梅树下,不愿离去。恰在迷于无尽的绿意之时,巧遇一涧流水。那天然错落的石头堆砌,水流路过自成高低。潺潺水声流入深深梅林,鸟鸣划过,想起“鸟鸣山更幽”方觉静谧。

立于涧边,思绪飞散。多想一个梅花开满的季节,独自披着月色,与梅花相映,临水照影,写下一行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是一场无法言传的相遇。

岁月,从古走到今,我们踏着石阶从今访向古。

相遇了龟背石,相遇了谜。龟背石卧在墩仔寨,默默伏地却是寨中最高点;

相遇了青条石、朱砂石,相遇了谜。天然石条破土横出,大小、高度一致,幅度相差无几,无需修砌而融于石阶;

相遇古井,相遇了谜。旱时,古井的水总是不深不浅,不竭清水;洪时,古井的水汩汩往外冒,不沾污流。

是祖先的智慧还是机缘巧合?这个谜已随着远去的足迹埋藏在岁月里,或许酿成传奇。

整个墩仔寨如神龟伏于大地,寨中规划整齐的住宅、胡同如龟纹排列,似乎寿字朝天。这是对天年的祈福吧?

村中人讲起,墩仔寨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就是一个迷宫,小时候他们常到这里捉迷藏,伙伴吆喝一声,能闻其声不见其人。在寨中迷路时,一模一样的屋子、一模一样的路,转了整天,怎么也找不到出口。

智慧、祝福彰予建筑,连同人情风土,拧成故事。

抓一把黄土,我读懂了牵绊。

渐被城市淹没的村落,原是很多人记忆中的故乡。

莲心湖如此诗意的村名,直击人心。闻名就联想诗中、文中的古香古色。

未曾想一间间老屋久经荒芜已经倒塌废弃,也许这是被岁月侵蚀之后的美,美得震撼。

所幸泰吉楼还在诉说几百年前的兴旺。

靠在村边湖栏上,这弯碧水、那堆稻草、一围寨屋、几块荷田……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像我那儿时的故乡。

穿过风雨,风景更美。无奈天色已晚。

告别不是为了怀念,就是为了再见。

上了车,打开音乐,就要回程了。我望着车窗:

水流顺山而下,奇石堆垒于中,刚柔相融,石垒成趣,碧水成缕;

数不尽小桥座座,看不尽远近山林,忘情山水之间。

忽然,竹外一片天,无限斜阳。

客家传承好风尚

●吴志跃

一九八八年汕尾建市之前,现陆河各镇均隶属陆丰。因语言不一样,因此,尽管当时是同一个县,笔者对陆河那一片土地总是觉得很陌生。当时有来自河田镇、新田镇说客家话的同学,同班、同宿舍,但交流还是很少的。倒是有一句关于客家人的俗话,从小就听到耳熟,但却不能究其所以然。那就是“交官穷,交客富”。这句话中“客”指客家人,其含义广义上包括五云、梅县等地所有的客家人,但东海人说这句话是有特指的,就是地域比较近,可以和我们做朋友的河田、水唇、新田、河口等地,即现陆河山区的这些客家人。

“交官穷”,这句话有道理,容易理解。历史上一个普通百姓要与当官的人做朋友,做久了是要变穷的。这并不是当官者要掠夺、剥削他的财富,而是他陪伴不起,即使今日也是一样的。要与当官的走在一起,这衣着就得讲究,当官穿靴,你起码得穿一双鞋,赤脚和草鞋当然行不通;同是草民的朋友相逢在一起,随便可蹲在路边摊点吃一碗甜面或粿条汤,你请我还是我请你都无问题。但朋友是官员,你可不能这样随便,至少得到酒店里就餐,朋友请你三次,你总得回请一次吧?要不,有来无往是交不成朋友的。但这花费对于担葱卖菜或扶犁耕田的普通百姓而言已是超负荷了,久了变穷就理所当然了。但“交客富”,这话又得从何说起呢?山内客区历史以来是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除了应时山货、水果可以作礼物赠送朋友之外,其它几乎什么都没有,也不可能提供给你一条致富的生意门路。但交客人朋友会富,这是千真万确的古人言!对这一点,我想到头痛都想不通。参加“汕尾文化之旅——陆河行”,参观了水唇镇墩子寨、莲心湖、石下坝;河田镇的九厅十八井、耀德楼、蟠龙祠、商贤家庙等人文景点之后,心中的疑虑顿然解开,“交客富”,是真的,是有辩证哲理的。得益的不是在看得见的物质财富上,而在精神,励志的精神、团结博爱的精神、勤劳节俭的精神和表现在待人接物务实热诚的榜样上。

客家人勤劳。在罗洞梅林参观,文友们对那青山绿水留恋忘返,我却对那一山梅林的栽种和收获感兴趣。山上万亩的梅树如何栽种?如何管理施肥?如何收获?听陆河的文友叶勤海介绍,这片梅林是改革开放后村民栽种的,每年要进行几次锄草,即把整个山面梅树下的杂草除掉,还要施一二次肥,收获时用竹竿打树上的梅子,让它掉落地上,然后才收集成担挑下山来上市。每一个环节都是苦力活。一树梅子能结几百斤果,也就是说,一株梅树一年能收获近千元,一个山面就是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工、肥用得足,收获还会更多。但得到的每一个毫子都浸透了山里人的汗水!其它的耕种和经营也都是很累的体力活。真正是“钱银出苦坑”!城里有些人热衷于说自己穷,无工作,要求照顾。但建筑工地的小工,一天两百元的工资却没多少人愿意赚。怕累,不耐苦。与耕山的梅农相比,搬点砖又算得了什么?如果能交到耕山的客家人做朋友,学到他们勤劳致富的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创业,这样的人同样能富裕是毫无疑问的。

客家人热诚、务实。当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来到莲心湖时,已近中午,大家既饥又渴。莲心湖的村民想得很周到,提前准备了一桶擂菜和一盆炒花生。擂菜是客家人的特产,也就是一点花生、芝麻加山里就地取材的草药擂烂冲上开水而成。用这物件招待五六十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包括汕尾日报社的社长、陆河县委的领导这样的贵宾。其实际价值总共抵不上一包高档香烟。但这正是我们当时最需要的,那碗擂茶胜过琼浆玉液!喝一口气清意爽。也就是说,客家人是用心和你做朋友,是用真挚的情意,处处替你着想!这情意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所谓人意好吃水也甜。接过乡亲端上来的一碗擂菜,我感动了:有些人认为招待客人没有高档洋酒拿不出手,客人喝高了还要再喝。认为不值钱的礼物拿出来没有面子。错了!与人相处贵在真诚。客家人真诚的待客之道很值得学习!

客家人励志,自强。一天的“文化之旅”只能走马观花,但历史上经济相对落后的陆河客区却是人才辈出。叶高标,明末一位廉洁忠义、敢于谏诤、殉身职守的清官,被时人誉为"谏议名卿";崇祯帝亦给予"职任最为清要"的评价,并特赠他为太常寺少卿;现代的谢非、欧金谷,均是陆河乃至汕尾全市人民的骄傲。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听一位同事介绍,仅仅河口镇,当时的团级干部就几十人!有人说,陆河山清水秀出贤人。错了!其实,贤人是培养出来的。客家人重视教育,教学氛围很好。古村落中的墩仔寨是一个很小的山寨,里面历史上竟有一条学堂巷,有上下两座学堂,在清朝培养出135位举人、秀才和仕官宦!有“公孙举人”、“十代举人”的骄人历史。建国后,出了101位科级干部,87位博士、硕士和工程师!如此繁星闪耀,谁不为这个小山村点赞?

现在,陆河这个小县里,河田中学,樟河中学这两所在路边看得见的学校仅从门外观看也觉得很气派前卫,与其他的市政建设高了一个档次。笔者认为,不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家族、家庭,重视教育是发展的先决基础!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在,客家人这方面都做得很好。

一天的“文化之旅”,时间太仓促了!那山那水那情谊久久萦绕心中!十里梅花香,百里映山红;沐霜柿叶红似火,南天湖畔百鸟鸣。陆河文友开出的“菜单”太诱人了!期待再次的陆河行。

拉到底部,有赞赏

     

2015年6月14日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58

转自:汕尾日报15.06.14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女人睡觉的20个坏习惯

常用的宣纸尺寸对照表

到林场看美女下海拉大网

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

碰撞再碰撞,交流再交流

打破体温计会致汞中毒?

当你无法包容别人时,看看这个故事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点击进入!

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汕尾四日

文学看台81 | 陈树龙的小小说:手法多变 结局巧妙

文学看台80 | 4篇美文大PK,1个美女P3男(庄场+吕珠满+林永炼+苏香)

文学看台79 | 文化之旅10:陆河篇(王万然+陈辚+胡德钢+罗素丽)

文学看台78 | 《香港诗人》发同题诗《三月》

文学看台77 | 文化之旅9:陆丰篇(陈辚+蔡金针+蔡海燕+白云数片+林进挺)

文学看台76 | 三个美眉P美梦,不P美颜P美文(邱惠谊PK吴春红PK庄爱娟)

文学看台75 | 复庄校尔非兄【王万然+庄尔非+吴雁程+刘柏青】

文学看台74 | 三个猛男P猛料,不P体格P体裁(庄海君PK龙晓初OK柯宜超)

文学看台73 | 文化之旅8:陆丰篇(叶勤海+王诗彬+朱少镇+王晓忠+罗彩丹+林瑞莲+林木添)

文学看台72 | 水龙吟·汕尾东山雅集(王万然+陈初越)

书画看台5 | 国庆书画专版

书画看台4 | 以禁毒为主题的书法展,你见过没有?

书画看台3 | 陈俊杰的书法

书画看台2 | 孔捷的书法

书画看台1 | 赖俊文:鬼画符

摄影看台9 | 来回徒步十公里,探访对海踣死鬼

摄影看台8 | 老严头:公平油菜花

摄影看台7 | 刘小宾、罗荣真:市区夜景随手拍

摄影看台6 | 王万然:到林场看美女作家下海拉大网

摄影看台5 | 老严头:甲子甲秀楼

请别吝啬手指头,按下下面的二维码好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