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 拥抱高流动时代,居民城际出行研究新进展
在高速铁路与移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居民已经步入了全新的高流动时代。高速铁路提升了居民长距离活动的频率、规模与灵活性,而移动通讯技术则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引导和协调居民的长距离活动,二者共同推动居民城际活动模式发生转型。基于此开展城际出行行为相关研究将为新时期区域空间规划与城际交通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依据。
南京大学“智城至慧”团队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94,41571146)等项目,在南京大学甄峰教授的带领下,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曹新宇(Jason Cao)教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Patricia L. Mokhtarian教授、香港大学卢佩莹(Becky P. Y. Loo)教授进行国际合作,依托“2016沪宁高铁出行行为问卷调研”数据,开展了高铁出行行为的相关研究。同时,2016年7月16-18日,在南京大学成功召开了“信息通讯技术、活动、时间利用与出行”国际研讨会,并于2017年在国际著名杂志《Transportation》(SSCI/SCI)上组织并出版专栏论文。
截止目前,“智城至慧”学术团队在该领域国内外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10篇、硕士论文5篇。其中,在《Transportation》、《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等国际期刊发表SCI、SSCI论文5篇,在《地理研究》、《现代城市研究》、《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等国内期刊发表论文5篇。此外,依托该课题,团队成员近期投稿英文论文2篇、中文论文2篇。
01
思想与活力并存的研究人员
甄峰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曹新宇(Jason Cao)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教授
Patricia L. Mokhtarian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教授
卢佩莹(Becky Loo) 香港大学 教授
唐佳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在读博士;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联合培养博士生
王波 香港大学 博士
林梅花 南京大学硕士
李婷 南京大学硕士
席晓东 南京大学硕士
王琼 南京大学硕士
孔宇 南京大学硕士
02
大咖云集的国际会议
2016年7月16-18日,“信息通讯技术、活动、时间利用与出行”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研讨会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大学人文地理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联合主办,World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WCTR SIG D4)、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TRBADB 20)、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中国城市时空行为研究网络等机构协办。南京大学甄峰教授、明尼苏达大学(美国)曹新宇教授、本古里安大学(以色列)Eran Ben-Elia博士、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Patricia Mokhtarian教授、佛罗里达大学(美国)Sivaramakrishnan Srinivasan教授担任本次研讨会主席。研讨会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以色列、智利、澳大利亚、香港等18位国际学者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20多位国内高校学者。
本次研讨会促进了国际学者之间、国际学者与中国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研讨会的讨论紧扣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居民活动与出行,对当前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具有重要贡献。会后,Transportation (SSCI/SCI)杂志特组织专栏,共收录来自南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香港大学、伦敦帝国学院、乌特勒支大学、马里兰大学、悉尼大学、东南大学学者的9篇文章,以及由Patricia L Mokhtarian, Glen Lyons, Eran Ben-Elia三位顶尖学者在圆桌论坛发起的关于信息通信技术与行为、出行时间利用、大数据、活动与城市空间的讨论记录。
03
奔走于沪宁沿线的问卷调研
团队于2016年1月-5月开展了“沪宁高铁出行行为问卷调研”。本次调研涉及旅客从家(或某一参照地点)到达另一城市目的地的完整出行过程,主要包括从家(或某一参照地点)抵达高铁站的前出行阶段、候车阶段、乘车阶段以及出站后到达目的地的后出行阶段。
问卷设计及调研过程在甄峰教授及国际合作力量的指导下,由唐佳带领团队硕士研究生完成。调研对象为候车旅客,调研城市选择为沪宁高铁走廊区域的六大城市,调研地点选择为沿线发车频次较高的13个站点的候车大厅,包括南京(南京站、南京南站)、镇江(镇江站、丹阳站)、常州(常州站、常州北站)、无锡(无锡站、无锡东站)、苏州(苏州站、苏州北站)、上海(上海站、上海虹桥站)。
问卷主要包括十部分:(1)出行属性;(2)前出行阶段;(3)出行时间利用计划与准备;(4)候车服务质量评价;(5)候车空间利用;(6)候车时间利用;(7)高铁服务质量评价;(8)高铁时间利用;(9)后出行阶段;(10)社会经济属性。本次调研采取“纸质+网络”的调研方式,即邀请旅客现场作答纸质问卷部分,到达目的地后作答网络问卷部分。由于旅客在候车厅候车时,后续出行阶段尚未展开。因此,首先发放纸质问卷4237份,主要涉及问卷的(1)-(4)和(10)部分,要求旅客现场填写。填写完成后会发放给旅客一张印有网络问卷二维码以及网址链接的A4纸,邀请旅客到达目的地后进行填写,主要包括问卷的(5)-(9)部分。最终,共发放“纸质问卷+网络链接/二维码”4237份,回收纸质问卷4071份,网络问卷993份。
沪宁高铁走廊区域调研站点
调研工作准备中,笑到模糊的小伙伴
04
科研成果集锦
1. 高流动性视域下居民活动空间理论研究
在高速铁路和移动信息技术的双重作用下,传统的活动空间已发生转型,逐渐形成以高流动性为基本特点的区域活动空间。唐佳,甄峰,秦萧于2018年在《地理研究》发表了题为《信息时代高铁走廊区域居民活动空间——概念模型与研究框架》的文章,从理论上研究了新时期的区域活动空间。文章通过构建信息时代高铁走廊区域活动空间的概念模型,分析了活动空间的构成与形成机理,提炼了活动空间的新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活动空间的研究框架。这对于活动空间研究体系的丰富和深化、实证研究的开展以及高铁走廊区域的统筹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此外,Eran Ben‑Elia和Feng Zhen在2018年发表于《Transportation》的《ICT, activity space-time and mobility: New insights, new models, new methodologies》一文中探讨了信息技术影响下居民的时空间活动和移动性,为研究居民出行与时空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甄峰、唐佳、汪侠近期投稿于国际期刊的一篇英文文章以及国内期刊的一篇中文文章也从理论层面探讨了网络社会与流动空间相关理论,为高流动性空间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信息时代高铁走廊区域居民活动空间概念模型
2. 城际出行满意度研究
Feng Zhen, Xinyu Cao, Jia Tang于2018年在《Transportation》期刊上发表了题为《The Role of Access and Egress in Passenger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High Speed Rail》的文章。论文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分析了高铁出行各个阶段满意度对于总体出行满意度的影响,前、后出行阶段在总体出行体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前后出行阶段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高铁总体出行满意度主要受到乘车阶段满意度的影响,但前、后出行阶段满意度对于总体出行满意度有着相似程度的影响。进而发现,出行时间对于前后出行阶段满意度均产生了负向影响。因此,高铁出行体验的提升应该重视与城市内部交通规划与建设的融合发展。
基于出行服务提升的视角,Feng Zhen, Jason Cao, Jia Tang于2018年在《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发表了题为《Exploring Correlates of Passenger Satisfaction with High Speed Rail and Service Improvement Priorities》的文章。论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IPA分析方法(重要性-表现分析法)确定了高铁出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关键性服务。总体而言,乘客对于高铁出行服务较为满意,但是卫生设施与座位舒适度却亟待提升。
3. 出行时间利用研究
传统的出行行为理论认为出行时间是一种浪费。而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出行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抵达目的地。尤其在移动信息时代,旅客可以利用出行时间从事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可以降低出行时间的无效性。
在这一背景下,Jia Tang, Feng Zhen, Jason Cao和Patricia L. Mokhtarian于2018年在《Transportation》期刊发表了题为《How do passengers use travel time?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Nanjing high speed rail》的文章,探究了高铁旅客如何利用出行时间,并基于联合Probit概率模型,针对商务和非商务旅客分别研究了不同类型车内活动的影响因素。该文呼吁打破传统的“出行时间无用说”,揭示了旅客利用出行时间的多样化方式,并建议通过优化设计与服务促进旅客多样化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提升旅客的乘车体验。此外,Jia Tang, Patricia L. Mokhtarian和Feng Zhen近期投稿于国际期刊的文章进一步探讨了高铁旅客的出行时间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Bo Wang和Becky P. Y. Loo于2018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期刊发表了题为《Travel time use and its impact on high-speed railway passengers' travel satisfaction in the e-society》的文章。文章利用有序Logit回归研究了高铁旅客出行时间利用对于出行满意度的影响,尤其发现了ICT活动对于出行满意度的影响,对于高铁出行满意度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王琼、甄峰、唐佳于2018年在《现代城市研究》发表了题为《沪宁高铁沿线车站乘客候车活动特征及候车空间优化研究》的文章,发现了旅客候车活动的转型,即由实体空间向网络虚拟空间拓展、由单纯等待活动向多任务活动转变以及差异化的候车活动需求。据此,文章提出了候车空间的优化建议。而在硕士论文《高铁乘客候车时间利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沪宁高铁为例》(2018)中,王琼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类型候车时间利用的影响因素,为候车空间的规划与建设进一步提供了依据。孔宇、甄峰近期被《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录用的文章《高铁乘客前出行阶段出行时间利用类型研究——以沪宁高铁线为例》则探讨了高铁旅客在前出行阶段的时间利用活动特征与模式,为优化居民到达高铁站的接驳过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信息时代候车空间优化路径
4. 高铁接驳出行行为研究
前出行阶段是连接高铁出行的重要阶段,对于该阶段出行行为的研究能够为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融合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孔宇、甄峰、张泉、唐佳于2018年在《现代城市研究》发表了题为《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的文章。研究结果揭示了ICT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智慧交通规划的建议。
李婷在其硕士论文《高铁前出行阶段出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沪宁高铁为例》(2017)中研究了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的出行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站点在城市中的区位、城市公共交通供给水平、城市空间特征等对旅客出行模式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并提出了基于乘客出行模式与需求完善沪宁沿线城市内部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议。
5. 区域流动空间实证研究
在流动空间理论的影响下,翟青、甄峰2014年发表于《地理研究》的文章《城市商务人士的行为活动特征》揭示了商务人士对于快速交通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的使用具有共变关系,使承载商务活动的空间成为流动空间的外在表现形式。林梅花在其硕士论文《基于高铁出行的沪宁沿线居民流动空间特征研究》(2017)中探讨了沪宁高铁沿线居民的流动特征,并据此分析了城市之间的联系与职能分级,对于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区域空间发展与空间结构重塑具有重要意义。唐佳、甄峰在近期投稿于国内期刊的论文中通过结合居民高铁流动性特点以及城际出行行为的实证分析,从区域设施和服务的角度提出了高铁走廊区域的发展策略。
|
05
已发表(录用)中英文期刊类文章目录
1.Feng Zhen, Jason Cao, Jia Tang. The role of access and egress in passenger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high speed rail. Transportation, 2018, on-line. (SCI & SSCI)
2.Feng Zhen, Jason Cao, Jia Tang. Exploring Correlates of Passenger Satisfaction with High Speed Rail and Service Improvement Priorities. 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 2018.11(1):559-573 (SSCI)
3.Jia Tang, Feng Zhen, Jason Cao, Patricia L. Mokhtarian. How do passengers use travel time?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Nanjing high speed rail. Transportation, 2018.45(2):451-477. (SCI & SSCI)
4.Bo Wang, Becky Loo. Travel time use and its impact on high-speed-railway passengers’ travel satisfaction in the e-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2018, Published online: 9 May (SCI)
5.Eran Ben-Elia, Feng Zhen. ICT, activity space-time and mobility: New insights, new models, new methodologies. Transportation. 2018.45(2):267-272. (SCI & SSCI)
6.唐佳,甄峰,秦萧. 信息时代高铁走廊区域居民活动空间——概念模型与研究框架[J].地理研究,2018.37(9):1789-1801
7.王琼,甄峰,唐佳. 沪宁高铁沿线车站乘客候车活动特征及候车空间优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8(05):86-93.
8.孔宇,甄峰,张泉,唐佳. 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8(08):37-46.
9.孔宇,甄峰. 高铁乘客前出行阶段出行时间利用类型研究——以沪宁高铁线为例[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9(录用)
10.翟青,甄峰,汪侠,陈映雪. 城市商务人士的行为活动特征[J].地理研究,2014.33(8):1477-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