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堆:张孝祥写《观月记》的“金沙堆”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金沙堆:张孝祥写《观月记》的“金沙堆”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金沙堆

朝代:宋代|作者:张孝祥

玻璃盆中金作堆,药房桂栋中天开。
洞庭无底蛟蜃恶,君不唤我那能来。
旁船守风四十日,我行昨夜到磊石。
山头望君乞杯珓,僮仆欢呼得头掷。
二更南风转旗脚,打鼓开船晓星落。
秋光净洗八百里,亭午投君庙前泊。
斩牲酾酒报君德,君今清都岂其食。
聊须醉饱撑船侬,明日依旧行南风。

我们分析一下《金沙堆张孝祥所描写的一些典故我们就知道这个金沙堆说的就是磊石山。

“玻璃盆中金作堆,药房桂栋中天开。”

玻璃盆实际上说的是磊石山周边的水域平静如盆,金作堆是比喻。

为什么磊石山是金作的堆?因为这条汨罗江是从黄龙山而来的,黄龙山上多金矿,平江汨罗江流域也有金矿,是金沙被江水冲到了此处之故。磊石山正是汨罗江尾部,说明是汨罗江、湘江沉沙的地方,所以自古这儿就有很多金沙洲的名字。磊石南边的地方就叫沉沙港,是河沙沉积地,西南边就叫金沙洲,周家垅东南大洲也叫金沙洲;所以汨罗90年代成立了黄金洞开采公司,在汨罗江沙中淘金。

“药房桂栋中天开”,根据《湘阴县图志》记载,磊石山下有药师潭传说。根据《拾遗记》记载,此处有药师上山和怀王看洞庭仙女的故事,传说是神仙练药的地方,故有药房。屈原在此沉江(河泊潭在磊石山东二十多里),楚人在此建庙(磊石庙)纪念屈原。而磊石庙是唐代始封“昭灵侯”加封“威显公”之庙。

“洞庭无底蛟蜃恶,君不唤我那能来。”

磊石山南有仙洞,围垦后作了磊石电排出入水口。传说是洞庭龙宫入口,柳毅家居湘江,柳毅传书中小龙女告诉他进入龙宫的地方在“洞庭之阴(南)”处,并非其它地方;其南之水一直有龙窝之称,传说是蛟龙集聚的地方,是洞庭湖水最深的地方,根据湖南地质考察研究所的观点,磊石山是东洞庭湖的沉降中心,洞庭无底也就是指的此处。龙窝地名记载在《湘阴县图志》上。

根据《磊石山志》记载东汉始原来纪念屈原的磊石庙(昭灵庙)改成了洞庭龙王庙,但此庙并同设屈原行祠,行祠宋代有《屈原磊石行祠》记。正庙是汨罗庙(三闾祠相沿),建在河泊潭北边,根据历代文献说明,汉代到清代乾隆二十年此庙被移建前河泊潭的汨罗庙就没有迁过。因为古人认定的汨罗都是“罗渊、屈潭、故渊、汨罗渊”的河泊潭,没有今天这么大的范围,说的是沉江之渊而已。屈原沉江处宋代后叫汨罗江,《荆洲记》定论的距古罗城“三十里”处,今天的屈子祠是乾隆年间从此移建过去的,此地离古罗城不到五里。所以“君”并不指屈原,而是洞庭君柳毅。

“旁船守风四十日,我行昨夜到磊石。”

此处是话风一转,说明是风大在其它地方泊船等待风停,是昨夜到这个金沙堆的。在他的祭屈原文中,也说了是登上磊石山祭屈原的。《金沙堆庙有曰忠洁侯者屈大夫也感之赋诗》:“伍君为涛头,妒妇名河津。那知屈大夫,亦作主水神。”此诗没写明地址。查他的另一文《祭金沙堆庙》:“憺九秋之半兮,绝洞庭予将归;登磊石以遐瞩兮,天水莽而相围;……”开头就写的是登磊石祭金沙堆庙,说明金沙堆屈原庙就是宋代磊石山上的屈原行祠。

“山头望君乞杯珓,僮仆欢呼得头掷。”

此处之君是洞庭君。“二更南风转旗脚,打鼓开船晓星落。秋光净洗八百里,亭午投君庙前泊。”此句君也是洞庭君庙。“斩牲酾酒报君德,君今清都岂其食。聊须醉饱撑船侬,明日依旧行南风。”此节写的是祭洞庭君庙的前前后后之情行。

张栻《过洞庭》诗云:“良久天平明,已见金沙堆。泊舟古庙底,喜色动舆台。”宋白玉蟾《洞庭庙》云:“樯乌啼罢纸灰飞,神去神来人不知。惟有金沙堆下水,东西南北任风吹。”

宋范成大《连日风作洞庭不可渡出赤沙湖》云:“金沙堆前风未平,赤沙湖边波不惊。客行但逐安稳去,三十六湾涨痕生。”赤沙湖在磊石山西南,磊石山是横向(南北)卧在洞庭湖和湘江的交接处,有二公里多长,其北面是坡,四水就在西北方,汨罗江东南向,从而此山就是五水汇合的交集中心,此处因此多见翻流,磊石山南风浪中多见众多在大大小小漩涡。

《一统志》记载:“洞庭湖为湖南众水之汇,岳州会之巴陵县居其东,结容及澧州之安乡二县居其北,常德府之龙阳县居其西南,沅江县居其南,长沙府之湘阴县居其东南。每夏秋水涨,周围八百馀里。其沿边则有青草湖、翁湖、赤沙湖、黄驿湖、安南湖、大通湖,并名全为洞庭。冬春水落,众湖俱涸,则退为洲汊沟港。”

所以磊石山风浪大时,船是不敢在此停泊的,故多停泊在河泊潭,李元度在河泊潭建屈子庙、建平江港就选择在此。三十六湾指湘阴的湾河,清越南使者在写屈原庙诗题注中说明,“湘水在乌龙嘴分为两条,右边为湾河,左边为汨罗江。”南宋代诗人姜夔有湘阴《过湘阴寄千岩》三十六湾诗:“眇眇临风思美人,荻花枫叶带离声。夜深吻笛移船去,三十六湾秋月明。”可证。

因此杜甫及唐代诗人中的龙堆、宋代诗人中的金沙堆,全部是说的磊石山的别名。

附《观月记》: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附宋前汨罗江屈原庙考

注:汉唐汨罗指的就是沉江地河泊潭,宋代汨罗江指的是沉沙处河泊潭,汨罗名一直沿袭到清代都是在河泊潭处,《水经注》《一统志》记载明明白白。

磊石庙建在磊石,汨罗庙建在汨罗,是一个常识。

《湘阴县图志》记:三闾祠在县北六十里汨罗江者,相沿为汨罗庙。乾隆二十年,知县陈钟理改建玉笥山上。......其特祀于湘阴者......曰汨罗庙。案,唐天宝七年(748年),敕所在忠臣自傅说而下十六人,置柯宇致祭长沙郡楚三闾大夫屈原;梁开平元年(907年),封屈原昭灵候;宋元丰五年(1083年),改封忠洁侯;政和元年(1111年)后统一为清烈公、元延祐五年(1318年),加封忠洁清烈公。明洪武二年(1369年)封楚三闾大夫屈平氏之神。

实际上以相沿论,就能证明汉代到清代汨罗庙迁移前,汨罗庙就建在河泊潭这个汨罗上。但因为河泊潭的管理权在屈原管理区,屈子祠的管理权在汨罗市,因此一些屈学研究者把新汨罗替代古汨罗,直接得出“屈子祠旧址地无考”的不实结论。那么汨罗庙到底可考么?我们分朝代来理清一下。

1、唐前汨罗庙记录考。据相关文献记载,屈原沉江殉国后,楚人所立的屈原庙是磊石庙。《拾遗记》云:“楚人为之立祠,汉末犹在。”《长沙府志》把《拾遗记》这段文字加注标题《屈原隐居洞庭山》,写的故事是怀王在此作潇湘之乐、屈原受贬在此披香草、沉江、楚人在此立祠,说明此洞庭山指的是磊石山而不是君山。王锡龄《磊石山志》:“考磊石庙建自东汉,后废。”

那么之后的屈原庙到了什么地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罗渊北有屈原庙,庙前有汉太守程坚碑记。”《水经注疏》卷三十八记载:“又《异苑》(南朝宋刘敬叔)长沙罗县有屈原自投之川,山明水净,异于常处。民为立庙在汨潭之西岸侧,盘石马迹尚存,相传屈原投川之日,乘白骥而来。”罗渊、汨潭就是河泊潭,地理位置说得相当清楚。南朝颜延年《祝文》:“访怀沙之渊,得捐佩之浦。弭节罗潭,舣舟汨渚。……然而祠宇久毁,……而告于郡帅,求建新祠。”所说到的地点也为怀沙之地汨潭之河泊潭。

唐代汨罗庙记录考。唐太和二年(828年),蒋防《汨罗碑记》:“唐文宗太和二年春防奉命宜春,抵湘阴,歇帆西渚(河泊潭、磊石山在西渚)。……愚则以为三闾魂归于泉,尸归于坟,灵归于祠,为其实。……”粱开平元年(907年),萧振《三闾庙记》:相府乃减净财于厚禄,模大壮于遗祠。两个记载都没有具体写明具体地点,也没记载屈原庙是否迁移,应说明的是河泊潭的汨罗庙。

《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载:天福二年(937年)夏五月“丙辰……磊石庙旧封昭灵候(907年),进封威显公。”有人因此而凝怀疑唐代的汨罗庙在磊石山上。宋胡哲《重修县西行祠记》:“清烈公正庙,在南阳汨罗江。行祠三:一磊石,一茇子市,一县西。”则说明磊石山上的屈原庙为行祠,而非汨罗庙。《长沙府志》记洞庭龙神庙“在县北磊石山,汉时建,四月初八日祭。”《磊石山志》 记称:“磊石山庙,旧为龙寿寺,一名万岁寺,唐时改建洞庭君庙,唐季封洞庭君灵应百谷尊王。”

此时的磊石庙已经改为龙王庙,行祠可能是与此庙一体的。说明唐代的汨罗庙前期可能继续用的是磊石庙名,凤凰山地为磊石戍管辖,所以封号依最早的磊石屈原庙而来。

唐代河泊潭是否有汨罗庙?这个我们可以从唐洪州将军《题屈原祠》来证实。“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祠堂小水滨。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青琐集》解此诗:“屈子沈沙之处,在岳州境内汨罗江,上有祠,以渔父配享。唐末,有洪州衙前军将,忘其姓名,题一绝,自后能诗者,不能措手。”则是明确将地点写在沉沙处河泊潭。

汪遵写有《招屈亭》(河泊潭汨罗山上)、《屈祠》(磊石行祠)《渔父》(唐有渔父配亭)、《三闾庙》(汨罗庙)四首。崔涂《屈原庙》诗云:“庙古碑无字,洲晴葸有香。”“庙古碑无字”,此说跟《水经注》记一致。另窦常有《谒三闾庙》诗,戴叔伦《过三闾庙》但没有写地理特征。韦庄鹧鸪》诗云:“孤竹庙前啼暮雨,汨罗祠畔吊残晖。”直接是拿营田黄陵庙、汨罗祠入诗。

从杜甫的《祠南夕望》写作地望分析,也同样是在河泊潭。《祠南夕望》云:“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这首诗是杜甫在汨罗庙所写怀屈原的诗。《杜诗说》:“此近体中《吊屈原赋》也。结亦自喻。此借酒杯以浇块垒,‘山鬼’、‘湘娥’,即屈原也;屈原,即少陵也。”《杜诗详注》:“张綖曰:如此清绝之地,徒为迁客羁人之所历,此万古所以同嗟也。结极有含蓄。”说明这首诗是写在汨罗庙。

能在祠南夕望,说明已经上岸。河泊潭是凤凰山内的一个深渊,潭水南直接接入汨罗江,从汨罗江向北而望大约有六里长的潭面。清越南使者阮宗奎乾隆年记:“昔屈原别号三闾大夫沉于此,其坟与庙去江三里路。”说明旧庙在潭内离汨罗江三里路。把这个地理弄清楚了,祠南夕望的地望也就很清楚了。

百丈通解为船索,本人认为是百丈长的潭水,江色大家解为江边风景,本人认为是潭水与江水(唐时无汨罗江说,江指湘江)之泾渭分明的水色,好像是牵了进来一样。今天古罗城东就有百丈口(河)地名,也许因此诗而来。第一句写如何、何时到汨罗庙的。第二句是写漫步到祠南高地,看到了一望无际的云彩和沙滩。第三句西南望到磊石山,所以有山鬼之说(看看拾遗记的故事就清楚了山鬼如何会联想到磊石山的),因《山鬼》中有诗云:“石磊磊兮葛曼曼”,有人认为磊石山因此而名。正南望到的是黄陵二妃墓,所以用典湘娥。第四句是感叹。所以从地望而言,此诗结合地域的文化遗存,浑然天成。标题是祠南夕望,望的什么?是湘江汨罗江、沙滩、云彩、磊石山、黄陵庙。

3、宋代汨罗庙记录考。宋代地址已经相当明确在河泊潭。南宋《方舆胜览》卷二十九记载:“祠庙三闾庙,屈平沉沙之处曰汨罗江,在岳州境内,正庙以渔父配享。”所指地点在沉沙处。宋淳裕八年(1248年),胡哲《经理汨罗庙记》的地形记载则相当明了:“以志考之,县北五十里为汨罗江,原之正庙,故冢在焉。谓安得访汨罗之滨,……始至之日,固有以庙地当正,庙宇当新。”“两山对峙,一水萦回,是为汨罗。其右为庙,其左为冢。庙之栋宇将摧,冢之荆榛如没。群水在山,枯者可因之以为材,生者可籍之以贻后。至于豪民削碑,刻以泯故,实贪土地而包陇亩。张主维持,皆君之责。”考河泊潭地形也非常吻合,而“群水在山”则不是指磊石山,也不是无山之地的南阳庙和公悦围北;河泊潭周边之山(今凤凰山)内有许多河道,中间是正宗之汨罗水。汨罗水怎么萦回的?原来其山北有凤凰港、其东有刘溪港与罗水相接。《湘阴县图志》:“人罗水者,……,有刘溪港,有凤凰港。”中间、其南是汨罗水。说明罗水、汨罗水是围着河泊潭东山的。水位高时,罗水与汨罗江之水就会对河泊潭东山来一次大包围,整体看上去就像是附着在今天凤凰山下的一个地脚山。罗含《湘中记》云:“屈潭之左有玉笥山,道士遗言,此福地也。亦曰地脚山。”说明河泊潭东山其实是最早叫玉笥山的地方(与今玉笥山本一山系),屈原故宅在此地,才有三闾祠建在此地。因之宋代彭淮诗云:“吴山烟锁子胥祠,汨罗水绕三闾宅。”宋诗人许晟大有《汨罗庙》诗:“时人却道投潭死,不得其平所以鸣。”赵希鄂汨罗庙》诗:“解印欲辞罗水去,祇倾罗水奠离觞。”

王定民《书碑阴》记:“邑有庙(屈原庙)者三,以见湘人思之多也。”这是指磊石行祠、汨罗庙、县城三闾行祠(宋建)。端明大参高定子《新修汨罗庙记》:“庙祀尸祝,昭质不泯,在吾土地,敢不敬恭。明仲恢庙墟故址而新之,其知所当事矣。”胡哲《重修磊石行祠记》:“其祠之在磊石者,实为殷捐金以重修,萧振磨松而作记。…… 磊石距南阳,总逾一舍(三十里)。”以上说明,磊石山上有屈原行祠,但不是正庙;考证《湘阴县图志》地图一格为十里,从磊石山到河泊潭东山“之左玉笥山”东北正好三格,为三十里。说明河泊潭东山南坡古称为南阳。西山真德秀文:“伊南阳之故里兮,祠妥灵而若存。界一江之相望兮,暮木拱而轮困。”此说说的是河泊潭之左的玉笥山。清代《湘阴县图志》中出现的南阳庙旧为屈子祠的说法可能是误读此记而出现的误会。道理很简单,宋代之前屈原故宅的记载中,只有甄烈《湘中记》:“屈潭之左玉笥山,屈原于此作《九歌》。”

(0)

相关推荐

  • 高式熊|篆书 张孝祥《观月记》经典

    高式熊|篆书 张孝祥<观月记> 经典

  • 高式熊篆书《张孝祥观月记》

    高式熊(1921-2019),浙江鄞县人.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上海市书协顾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其书法楷.行.篆.隶兼擅,清逸洒脱,尤以小篆最为精妙,与篆刻并称双美. 原文:观月记  ...

  • 【古文探奇】观月记-张孝祥

    品 READ 读 观月记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 ...

  • 中书协老书法家高式熊,篆书《观月记》欣赏,学篆书的极品好字帖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书法的层次很高,但运作却是非常简单的,无外乎就是书房四君子--笔墨纸砚.笔走龙蛇印宣纸,砚磨墨开鉴古今, ...

  • 高式熊先生篆书《观月记》,蜚声海内外

    胸存旧谱五百部,手运古印一万钮,这丰厚的学养,使高式熊濯古来新,宝刀不老,蜚声海内外,成为现代印坛上一位重要的篆刻家.书法家. 高式熊,1921年生,浙江鄞县人.中国著名书法家.金石篆刻家.中国书协会 ...

  • 这幅篆书《观月记》,甚好!

    . 高式熊篆书张孝祥<观月记>   点击看完整视频哦. . ☝ 点击上图看完整视频☝ <观月记>释文: 张孝祥观月记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 ...

  • 高式熊篆书《观月记》

    这幅篆书<观月记>,甚好! 高式熊篆书张孝祥<观月记>

  • 聆聽丨丙申八月十六日珏山观月记

    丙申八月十六日珏山观月记 作者:张志勇│诵读:小草 后期制作:LOVE-天佑 珏山月,十六圆,人云我亦深信.午后四时许,驱车与友合.汇于丹河之收费站,不约而同,甚巧也. 车行盘山道,一派秋意.福.禄. ...

  • 观月记阅读附答案

    观月记阅读附答案1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