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声腔板式(二黄3)

反二黄
    反二黄原板
    反二黄唱腔的旋律与二黄基本相同,它是将二黄唱腔移低四度而形成的。因调高的降低使音域相应加宽,起伏宕荡曲调性更强,旋律的行进也有所变化和发展。

反二黄声腔的板式没有二黄的板式多,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反二黄只有原板、三眼、散板、和附属板式导板、回龙、哭头这几个板式。在京剧现代戏的排演中,又诞生了许多新的反二黄板式。
    反二黄演唱伴奏的京胡定1、5弦,从绝对音高讲,与二黄相同,(反二黄的1、5弦等于二黄的5、2弦)但调高不同。例:定二黄D调,京胡用A作里弦的5、用E作外弦的2。用这个调门的二黄琴来演奏反二黄,它的里弦是A,便成了A调的反二黄。

反二黄声腔的旋律起伏较大,曲调性很强,既有级进也有大跳,一般多用于悲剧场面,表现剧中人悲愤、苍凉、压抑、慷慨的情感。
    反二黄原板唱腔的中速节奏、基本结构、上下句的落音和板起板落的基本规律,均与二黄原板相同。由于反二黄唱腔的音域比二黄低,故常有在原有唱腔基础上提高五度的演唱。
    反二黄原板不仅仅有从二黄原板派生出的腔,也有在原基础上发展出的高音域的反二黄新腔。可以看出反二黄唱腔的音域比二黄要宽泛。

《剌蚌》“身背着这青锋海底潜行”这段旦角反二黄原板唱腔,不快不慢的中速节奏、一板一眼、板起板落的规律、上、下句的落音,都与二黄原板相同。因反二黄唱腔是二黄唱腔下移四度而成,故反二黄唱腔演唱起来较为省力。从演唱常用调作一分析,旦角演唱二黄声腔如果用D调,反二黄下移四度,音域就比较低了,若用反二黄A调演唱,反二黄是1、5弦,反二黄A调的里弦定A,这与5、2弦的二黄D调的里弦音相同,有时会使演唱者感到调门太低,有些压抑。因此反二黄唱腔的调门可略作调整(升高)。没有高腔的唱段,如感到调门压抑可适当提高调门。除了在演唱调门上的调整外,在唱腔设计过和中,也可从唱腔旋律本身也可作调整,这就是反二黄常有高腔出现的原因(唱腔在较高音域行进)。

二黄原板中,老生与旦角的行腔不同,而过门相同,反二黄原板中,老生与旦角的唱腔和过门均无区别。只不过是音高相差八度而已。
    反二黄散板
    反二黄散板是将反二黄原板通过拆散手法发展出来的。散板的形式是无板无眼,节拍自由,节奏根据剧情变化,可快可慢。反二黄散板从原板拆散发展出来后,唱腔结构的基本形式有所改变,曲式、上下句落音等方面,仍保留着原板的特点。

反二黄散板的表现力有限,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反二黄散板多是与其它板式组合、连接成为一个唱段的,一般不做为重要唱段。
   《赵氏孤儿》“老程婴提笔泪难忍,千头万绪涌在心”是老生的反二黄散板,这个唱段较长,如果全段都用散板演唱,会显得平淡而拖拉,用散板开始,散板唱三句半,从第四句的后半部转入反二黄原板,这样的安排则有松有紧、恰到好处。这种艺术处理方法在传统戏中很常见,如《苏武牧羊》“被困沙漠十数载,乾坤正气壮忠怀”也是从散板起唱,再转原板的。

旦角反二黄散板,在《白蛇传·祭塔》一折中的核心唱段是反二黄慢板,大段的反二黄慢板唱腔后,在塔神催促、母子分别之际,用反二黄散板表达了惜别之情,结束了全剧。
    反二黄慢板

反二黄慢板(三眼)是从反二黄原板拓展而来。反二黄慢板和反二黄原板的关系,与二黄慢板和二黄原板的关系相同。
    反二黄慢板旦角和老生的唱腔基本相同。但旦角唱腔的节奏比老生唱腔的节奏要慢。旦角的反二黄慢板唱腔所加的华彩音比老生的要多,行腔变化多比老生更丰富。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慢板暨三眼,在二黄声腔中的三眼,可分为慢三眼、中三眼和快三眼。在反二黄中,三眼不再细致地区分慢三眼、中三眼和快三眼。不论是慢的和稍快点的三眼,可一律统称为反二黄三眼。

有的剧目中,反二黄三眼唱段很长,唱段的前面几句节奏较慢,句句都有大腔,到唱段的中部节奏要渐快,不再是句句有大腔,变化成连句形式的唱腔,显得很紧凑,有把这种节奏较快的连句式唱腔部位,称为快三眼的。如《碰碑》一剧中的反二黄三眼“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前八句的节奏较慢,有大腔,从第七句“金沙滩双龙会一阵败了”开始,节奏加快,从第八句后以连句形式演唱,从第九句“我的大郎儿替宋王把忠尽了”一直到反二黄原板前的这十句反二黄三眼,节奏较快,称之为反二黄快三眼也不算错。但一般是把这十八句三眼唱腔,统称为反二黄三眼,而不再去细致地区分成两种板式。

《宇宙锋》“我这里假意儿赖睁杏眼”这段旦角反二黄慢板,共六句唱,分为前后两段演唱,在第三句“我只得把官人一声来唤”中,用复加句“一声耒唤”唱出了一个附属专用唱腔(九连环)。老旦行当的反二黄唱腔和老生的唱腔很相近,我们就不再介绍了。
    在京剧传统戏中,花脸行当本没有反二黄三眼板式的唱腔。袁世海先生在排演《李逵探母》一剧时。在接母上山一折,李逵为囗渴的母亲去寻水,归来后,发现母亲不幸被虎伤身亡,李逵悲痛欲绝撕心裂肺,这种感情若用原板、散板难以充分表达。袁世海先生首次创编了反二黄散板、哭头、回龙接花脸反二黄三眼唱腔,他深情的演唱,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反二黄附属板式
    反二黄导板的唱腔、过门与二黄导板基本相同。将二黄导板的过门和唱腔下移四度,个别部位根据反二黄的旋律特点略作调整。在京剧传统剧目中,有反二黄导板的行当和剧目很少,在众多的行当中,只有旦角有反二黄导板。老旦行当的反二黄导板是在传统戏改编,和新编的历史戏中才出现。老生行当在排演现代戏时,才有了反二黄导板。

首先介绍旦角的反二黄导板。梅兰芳先生在排演《太贞外传》一剧时创编了旦角反二黄导板。《太真外传》“忽听得侍儿们一声来请”
    这个反二黄导板,从过门到唱腔,基本与二黄导板相同,只是变了调,做了个别处的小的调整。二黄导板过门的第一个音是里弦的空弦音“5”,反二黄是15弦,这个5就是外弦的空弦音了,导板的基本旋律并没有改变。
    老旦行当的反二黄导板,在音乐和唱腔上是新的设计,故反二黄导板的过门旋律较新颖。

反二黄第二个附属板式是回龙。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只有旦角行当有反二黄回龙,与二黄不同的是,反二黄声腔的回龙只有下句形式。反二黄回龙的结构与二黄相同,以碰板形式开唱、前半部为紧凑的垛句,最后以大腔结束。
    另一个反二黄附属板式是哭头,反二黄哭头比二黄哭头简单的多,反二黄哭头已把哭头的成套锣鼓简化,它只具有二黄哭头的大致轮括而已。《祭塔》中“母子们才相逢又要分手,我的儿喏”的反二黄哭头,属“散哭头”类。在大段反二黄唱段中,在唱句末尾常常出现附加句形式的哭头。《碰碑》“盼兵不到,盼子不归”是一个老生行当的反二黄哭头,属上板类哭头,与二黄上板哭头对比一下,会看出反二黄的上板哭头比二黄的上板哭头简单的多,只有“我的儿”一个哭腔,成套的哭头锣经已被省略。

反二黄新板式
    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诞生了许多新的板式,如老生反二黄导板、回龙、二六、各行当的反二黄流水、快板等,反二黄声腔中原没有的板式的唱腔在京剧现代戏中出现了,如《平原作战》赵永钢唱“几天来与曰寇周旋在平川上”的反二黄二六。

《红灯记》“我爹爹象松柏意志坚强”是旦角反二黄快板唱段,在李奶奶向铁梅痛说家史后,铁梅在“听奶奶讲革命英勇悲壮”反二黄原板后,用反二黄快板淋漓尽致地表示了“打不尽狼绝不下战场”的决心。
    现代戏《平原作战》中“月色微黄映照着红高粱”是老生的反二黄导板、回龙、三眼唱段。

上面简要的介绍了反二黄新板式唱腔,我们期待着,也相信今后有更多的新板式样唱腔的诞生。
     反二黄综合板式唱腔
    反二黄有各种板式,但单一板式的唱段不如综合板式组成的唱段多。因为单一的板式篇幅有限,受其板式程式的约束,单一板式的唱腔大同小异,听来乏味,不便剧中人感情的表达,多种板式变化、组合结构的唱腔更具感染力。

反二黄综合板式的组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简单一点的只有两种板式,复杂一些的有四、五种板式组合在一个唱段里的,再复杂一些可以是不同声腔系统的、不同板式的组合。
    “听樵楼打罢了初更时分”是老旦反二黄综合板式,它的唱腔结构比较简单,只有反二黄慢板和原板两种板式。前十三句是节奏较慢的反二黄慢板,后十一句转为中速节奏的反二黄原板。这种慢起渐快、两种板式组合变化形式的唱段,在京剧各行当的唱腔里都很常见。

《太真外传》“忽听得侍儿们一声来请”是一段较长的旦角反二黄唱段,由反二黄导板起,接回龙,这个回龙的前半部是四个垛句,回龙第五个小分句的尾部用一个大腔结束,紧接反二黄慢板。整段唱腔优美动听。梅兰芳先生在《太真外传》这出戏排演中,创编了旦角反二黄声腔新板式(反二黄导板、回龙)和,不同于传统反二黄慢板的唱腔,有很多创新之处。
   《碰碑》“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是老生反二黄综合板式唱腔,剧中人杨继业被困番邦,在兵尽粮绝极度艰难的情景下所唱,唱段很长,结构完整、曲调丰富、层次分明,是京剧唱腔宝库中的精品。全段由反二黄慢板、快三眼、原板组成。前八句是反二黄三眼、中间九句可称为快三眼、(附带一个哭头)后十五句是反二黄原板(分段演唱,最后一句叫散。)与这一唱段结构相近的唱段比较多,如《法场换子》“见夫人哭出了法场以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