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外时事写吉光片羽窥见
研古今历史发一鳞半爪见解
无为思想是老子重要的理念,贯穿于《道德经》的全文。“为无为,则无不治”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言道德,皆以易理。道德经讲的全是《易经》中的内容。道德就是天地之乾坤。只需去对照《易经》临、损、节、中孚、归妹、睽、兑、履和萃、咸、困、大过、随、革、夬15个卦的内容,道德经的内容部分可以详细对照出来。哲认为,老子就是以《易》说德尔。真正懂《易》者,唯老子尔。任何脱离语境之外的断语都是空谈。老子在本章提“使民不争”、“使民不为道”、“使民心不乱”观点,是为避免“争”“盗”“乱”三种问题开出药方,医者本身就是要对症下药的。老子在本章中主要谈了名利欲三个方面,认为道德风尚好坏,根本在于因为“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引起了这一系列的问题。老子在数千年前先知先觉所预见的现象,在他之后直至今天,依然存在。老子虽然生活在春秋时期,但已经提前讲清了数千年后依然会存在的痼疾,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个就是先知的力量。老子惜墨如金,道德经每章唯几百字尔。读老子书类似读今日之微博文字,然道之大,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老子曰:“为无为,则无不治。”有欲才有为,无欲生无为;人有其好,反自为祸。是故,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是以圣人内修其本,执道之要,观无穷之地。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无为者,不先物为也。物,理也,道也。
天哲曰:“法自理出,猷从道得。尧舜之治,非圣人之治,乃圣法之治也。尧舜得以圣,不在人治,而是以法则天下也。人治出于己,理已非理;法治利万物,循道有为,则天下无不治也。土处下则不危;水静淌则无害。君子无欲则刚,圣人无为则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