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华嵒人物画名作《昭君出塞图》赏析

清 华喦 明妃出塞图 立轴 纸本 成交价1232万元

【作品赏析】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王昭君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昭君出塞”是汉匈交往上的大事,《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都有记载,此举暂时结束了与匈奴的多年征战,为汉王朝赢得了半个多世纪修养、生息、重整军备的时间,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也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而王昭君也以其绝代风华与多舛的命运长留史册,成为历代文人骚客不断吟咏的对象。出塞过程中冲寒冒雪,在马上弹拨琵琶,将一曲幽怨缠绵的思乡之曲,洒泼在漠漠荒原的经典场面,也就成了历代画家不断描摹的题材。

华嵒《昭君出塞图》纸本墨笔立轴,纵125.1厘米、横58.8厘米,画面表现昭君和亲,在去往匈奴行于塞外这一情节。昭君身着窄袖、翻领、对襟、勾花皮裘,一头青丝梳成华髻外罩貂皮帽,坐于一匹徐步前行的白马上,脚踩马镫,手拨琴弦,诉说哀怨之情。马下,右边两位随身侍从一个手持马鞭牵引缰绳一个紧跟其后,着装略显单薄。左边一个身材矮而粗壮、浓眉大眼的胡人,身着宽大、圆领、两边开口、长到下腿的“胡服”,袖口紧封手腕;肩披毛皮短衣,头戴貂皮帽,几缕长发顺着帽沿垂于胸前;脚穿皮筒靴,宽大的裤子用一条皮带紧紧地系住,腰上佩柄弯刀,垂到腿前;手握胡管、弓身运气、鼓腮瞪眼、低沉之声似与琵琶应和。昭君左手按弦右手挑,当心一划曲终收。风停雪止马滞行,此时无声胜有声,悲切之感无以形容。离愁别绪和无奈涌上心头,两位侍从掩面拭泪不忍听,此情此景谁不动容。作者采用工细调畅的风格,人物开脸继承仇英之法,描绘精细、神态生动。衣纹用细劲流畅的铁线描和行云流水描,尤有马和之遗韵。马的鬃毛及马尾的用笔,似受北宋李公麟画法的影响,线描准确流畅,略加渲染,纯用墨笔而不敷色彩,气韵高古。构图上,作者在画面上方大片留白令人联想荒漠的辽远广阔,黄沙堆雪的凄凉景象。

在画端长题一篇石季伦的《王昭君辞》: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茍生。 茍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亦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为秋草幷。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书画相映,巧妙地调整了画面的重心。情景交融,升华了此画的主题思想。—“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一首《明妃曲》跃然纸上。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后人对昭君出塞历来评价颇多,看法各异,如:杜甫、李白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寄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此外欧阳修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也与王安石的意思相同,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青冢”墓碑上刻有:“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华嵒绘画技艺比较全面,由学习民间绘画入手,进而学习文人画,花鸟、人物、山水兼善。皆能脱去时习,而力追古人,面貌也多具变化。华嵒的花鸟画之精众所周知,其人物画方面亦有创造性的成就,近代画家吴湖帆评价华嵒的人物画谓:“在十州,老莲外独具机杼,堪称鼎足。”是很有见地之论。华嵒的人物画的选材很广。多历史人物、文学故事、民间神话、城乡风俗及边塞风光等。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往往通过富有生活的情节选择,着意于环境气氛的烘托,创造出饶有风趣、耐人寻味的作品。在人物画技法风格上有多种面貌。一种是从从陈洪绶流派衍化而来,人物造型比较夸张,线描圆转遒劲,衣服多排迭,有一定的装饰性,多见于他早期作品。第二种面貌为工细调畅,取资宋人和仇英,在他中晚年的人物画画中常见。第三种面貌为介于工笔与减笔写意画中间的疏笔人物画风格,类似于他花鸟画的小写意法,成为他晚年颇具个性的主体风格。此图虽未署年款但从其技法风格上看应是其中晚年的妙笔,与其类似风格、技法的作品,如:故宫博物馆藏《白描仕女图》,上海博物馆藏《扶凤仕女图》,(1732年)《西园雅集图》等,都是偏于工细一格的作品。

此件华嵒《昭君出塞图》画角钱镜塘钤印:“海昌钱镜塘藏”。是钱镜塘先生的旧藏,并经吴湖帆先生鉴赏之后题写了签条。此画历经二百余年,被收藏家视若拱壁,呵护至今,品相完好,此画之珍,不言而喻也。

此画曾着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扬州画派书画全集·华嵒》《中国绘画全集》《中国名画家全集·华嵒》《朵云集珍》《中国美术全集》等多种重要刊物,实为难得。

画家简介:华嵒(1682年-1756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福建省上杭县人。清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诗人,被誉为“三杰”、“扬州八怪”中的佼佼者。他的中晚年一直频繁往来于杭州、扬州,以卖画为生。在扬州他结识了金农、高翔、李鱓、郑板桥及盐商巨子马曰管、马曰璐兄弟,彼此交流切磋,诗画酬答,使其绘画修养得到多方面的拓展,成为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林志强)

(0)

相关推荐

  • 教你做面塑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到匈奴也就在今天内蒙古境内,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 ...

  • 昭君出塞的启示或道理 有什么历史意义

    王昭君出塞密切了西汉王朝和匈奴的关系,所以可以说她愿意为国牺牲,舍弃自己的利益,为国家尽一份力量. 昭君出塞的启示或道理 王昭君为了百姓远嫁和亲,她胸怀广大,我们要学习她的无私,和爱好和平:同时也要珍 ...

  • 扬州八怪华岩(华喦)

    华岩(1682-1756),也作华嵒,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东园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蛟洋华佳(家)人(原白砂里人),长期寓居扬州.善画人 ...

  • 扬州八怪 | 黄慎写意人物画40幅集珍

    黄慎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并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 也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多从民间生活取材, 不少作品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民.渔民等下层人物形象,如<群乞图> ...

  • 华嵒:扬州八怪之“三绝”大家

    所谓"扬州八怪",是指清朝中期,活跃于扬州一带,风格相近的落魄画家.他们一般是未中科举或者中举后隐仕的文人. 其中华嵒便是其中之一. 华嵒(1682-1756):字德嵩,更字秋岳, ...

  • 华嵒:扬州八怪中的“三绝”大家

    清 华嵒 自画像 华嵒(1682-1756):字德嵩,更字秋岳,号白沙道人.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蛟洋华佳(家)人(原白砂里人),后寓杭 ...

  • “扬州八怪”之一:落魄的才子——华嵒

    所谓"扬州八怪",是指清朝中期,活跃于扬州一带,风格相近的落魄画家.他们一般是未中科举或者中举后隐仕的文人. 华嵒便是其中之一. 华嵒(1682-1756):字德嵩,更字秋岳,号白 ...

  • 艺知录|“扬州八怪”之华嵒

    华嵒(1682-1756) 所谓"扬州八怪",是指清朝中期活跃于扬州一带的落魄画家.他们一般是未中科举或者中举后隐仕的文人. 其中华嵒便是其中之一,他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东园 ...

  • “扬州八怪”之华嵒

    "扬州八怪"之华嵒-晚年清贫一生,卖画度日

  • 厚重!“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以人物画而闻名,没想到山水画也好

    当绘画的时候提取出来进行重新布置,从而形成一幅幅较为优雅的图画,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很多人会觉得他们并没有对照现实中的景物,提一支笔对一张白纸就可以写下万里江山,很多人都好奇这样的做法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

  • 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人物画,表露出异常强烈的美学性格

    离骚 管平湖 - 管平湖古琴曲集 ▲(清)黄慎 和靖爱梅图 95×110cm 绢本设色 扬州博物馆藏 纵观黄慎的人物画,特别是写意人物画,我们就会感觉到,他笔下的形象多是比较犷悍.奇倔.近乎狂怪的,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