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7 走样的打卡机制

打卡机制在一个新事物(习惯)开始阶段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当天完成了规定的事情,比如看书十分钟、学习半个小时,然后点击“打卡”,完成任务。慢慢就会让自己适应、熟悉,培养起新的习惯。
我也参加了很多这种类似的打卡活动,并且小有成就——累计锻炼了763天、复盘了355天、每月读书2本延续了一年、参加了38次每周3次*5公里的跑步、得到学分781分,有81个电子勋章……光看这些数据的话会有种这个人还不错的感觉,也必须承认,看到这些数据,会有一点点骄傲和自豪。
但是背后的实际情况如何呢?肯定是不如表面数据那么光鲜,因为我知道不少时候自己已经陷入了“因为打卡而打卡,忽略做事本身”这种本末倒置的陷阱中。
选择锻炼是为了养成一个相对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继续肥胖下去;选择读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同时也把自己买的书给解决一下;花钱买课程花时间学习是为了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打卡机制肯定不是我要追求的东西,一年下来我全勤打卡,但是内容压根就没有好好内化和应用,那还花这么多钱干嘛呢?
在我这里已经走样的打卡机制要怎么纠正回来。
精简打卡项目。选择需要的事情打卡,而不是被各种打卡绑架。如果想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那就选择真实记录自己的睡觉、起床时间,如果没有这个需要,这个打卡就可以省略掉。
除了打卡,增加状态记录。单纯打卡其实很简单,多半都是一个按钮或者完成时间自动完成,但是为了不让自己敷衍了事,打卡之外,客观记录一下自己在这个事情上投入的注意力,没有注意力注定是没有产出的。
把打卡刻意设计为行为触发点。行动是可以影响思想的,不妨把每次打卡看成是行动的一个开始按钮,只要打卡,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开始对应的行动了。
合理运用“刻意打卡”,一些打卡活动,比如得到现在的100天连续,能够打卡的基础时间是阅读10分钟,但是在完成打卡的人里面,时长前10的会有阅读器,那在完成自己想看的书的时候,也不妨用刻意刷时间来增加获得奖品的机会。
打卡归结到底也只是一个我们达成目标的工具而已,既然是工具,那就需要好好利用,不能反过来被它操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