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开诊,药效不足,难以为中医正名

网视导读:基础医学常识不够,细节不考究的《老中医》真的能为中医正本清源?

提起中医,你是什么印象?号脉、针灸、拔罐、推拿、草药。还是一脸黑线:这不科学!但是,对于并不懂医学的老百姓,尤其是身患病痛之人,当然是谁能治好自己的病就信谁,病急之下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乱投医?

最近播出的电视剧《老中医》就以一场病急之下,病人向多位医生问诊,用药重复,导致死亡的故事开局。首播当天,收视率过1.2市场占有率将近8%。

《老中医》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背景,由七个医案贯穿,讲述中医翁泉海在中央政府发布“中医废止案”后带领中医同仁共同抵抗中医废止案并保护中医这一民族瑰宝,却遇到阻碍,然而步步前行的故事。

历史上的孟河医派

孟河,是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新北区)长江边上的一个乡村小镇。

“孟河中医”是江苏医家一大流派。明末清初,费尚有弃官从医,定居孟河,开始了孟河费氏的医学事业。略晚于费氏,法征麟、法公麟兄弟在孟河行医以治伤寒出名。乾隆年间,沙晓峰、沙达周,在孟河以外科名重当时。乾嘉年间,费士源以内科闻名。丁氏以儿科见长。马氏、巢氏也已有人业医。

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孟河名医云集,业务兴盛,经验成熟,学术思想逐渐形成,费尚有的六世孙费伯荣、费士源的孙子费兰泉、马家的马省三和马文植祖孙以及文植堂兄弟辈马日初、巢家的巢沛山等,均名震数省。百十户人家的孟河小镇,有十几家中药铺,足见当时医事之盛。

孟河医派,最具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大家。

《老中医》中的孟河医生地位竟然如此低下?

无论现在有多少人觉得中医不靠谱,但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在西医传入中国之前,甚至是刚刚传入时,中医依然是老百姓看病的首选。而孟河医派因为医术精湛在当时肯定具有颇高的社会地位。

所以,电视剧中,身上集合了孟河医派费、马、  巢、丁四大家名医行医、办学的经历和故事的翁海泉,理应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然而,在《老中医》前两集中,翁泉海已经53岁了 ,作为当时人尽皆知的孟河医生,在上海还没有站稳脚跟,假若是因为他医术平常,才会如此。

可是,当同行知道他开出的药方之后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并认为如果不是自己用药过猛,翁泉海的药方也许有起死回生之效。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更加不合理的是:口口声声说着自己没有站稳脚跟的翁泉海竟然在大上海开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诊所,住着大院子。更奇怪的是,诊所里竟然没有一个帮手,挂号,抓药,诊病都要自己一个人来?是有三头六臂吗?

如果说诊所经营不善,来问诊的人少,那么当地富商的哥哥又是从哪里听到他的名声,请他给自己的弟弟治病的?

赵闵唐(冯远征饰)和吴雪初(曹可凡饰)两位医生怕自己卷入官司的原因是不想中医学会来查验他们的药方,可见中医学会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地位。

而中医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就是孟河名医丁干仁,协会中的不少骨干也都是孟河医生,赵闵唐身为中医协会成员竟然看不起孟河医生翁泉海,说他是常州乡下人,这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不想在中医协会混了?

《老中医》逻辑不合理,细节也欠妥

古语有云:医不自治,卦不自断;医不叩门,道不轻传;医不戏病,患不辱医。其中,医不叩门即是说;医生不会也不能主动去患者家中主动看病。

第二集中,翁泉海看见有人在诊所门口张望,就走到门口问到:先生你是要看病就诊吗?虽说这里是看病之处,但人家还没有走进诊所,医生就这样问实在欠妥。而随后的剧情表明这个人是来辱骂翁医生医术不精的。

编剧这样做显然是为了剧情,但既然是一部致力于推广中医的剧集,细节甚至常识方面万万不可忽视。

剧中许晴饰演的葆秀肤白貌美为了救出翁泉海,穿上带补丁的粗布衣服,给仆人说了一副药方,卖点儿惨就顺利的进入了刚刚因中医治病死了老爷的秦家,难道整个秦家对老爷的死就没有一点儿痛心?还让一位懂点儿中医并且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人来当仆人?

除了这些剧中还有许多零零散散的小瑕疵,比如,“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无味”。食的正确读音应该为sì;第一集庭审时,连续几个演员把“异(yì)议”念成”异(yī)议“。

老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电视剧也同样如此。虽说看剧的观众也不是十分在意这些小瑕疵,但是身为制作者却不得不重视这些内容。

《老中医》真能为中医正本清源还是徒有名头?

高满堂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现在的人们对中医知之甚少,甚至有所误解,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基于这样的背景《老中医》制作团队希望用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为中医行业正本清源,让人们用正确的态度看待中医。

然而,浅显易懂并不代表可以缺乏考究,更不代表为了剧情需要而不考虑事情逻辑性。目前《老中医》刚播出四集,效果就是,剧情不够,演技来凑。如果不是老戏骨的加持,这部剧不知道要被批成什么样。

当然,正如有些病不可能一天两天就治好,刚开播的《老中医》究竟是越来越有干货,还是仅仅蹭了个中医的名头,还需时日观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