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友——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东方金字塔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30公里,贺兰山东麓,方圆58平方公里内。9座王陵,布列有序;250余座陪葬墓,星罗棋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被誉为“神宻的奇迹,东方的金字塔。”

景区大门,四个大字为西夏文

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四个不认识的西夏文,给人以神密的感觉。西夏王朝,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谜。神宻发迹而又突然消失,沒有文字沒有史书。后来虽发现了西夏文,但全国认识的能有几个人呢?

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态,走进了西夏王陵。从参观展览馆、艺术馆开始,再观摹1、2、3号及景区内交通车能达到的陵墓。使我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时空,看到了1000多年前这个神宻王朝的产生与消亡。

神密的西夏,对我来说已不再神宻。

三足鼎立的北宋、西夏、辽地图

时间要倒回到11世纪初。

1038年,位居黄土高原上的党项族首领元昊在兴庆府(现银川市)称帝建国,称为西夏。至1227年,被蒙古所灭,西夏在历史上存在了189年。

西夏当时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军事强国。鼎盛时期,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依现在的地理位置说,包括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和蒙古南部等地区,面积83万平方公里,与宋、辽成鼎足而立之势。

那么,曾经不可一世的西夏王朝是如何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起来的呢?

这就要从党项族的迁徙说起了。

党项族,是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早期生活在今四川西藏交界地区,他们分八大部落,过着原始游牧生活,其中尤以拓拔部落最为强大。

唐朝初年,进入西藏的羌族人建立了强大的吐番王朝,经常骚扰唐朝边民,包括已归附唐朝的党项人。于是党项族便向唐朝请求内徙,逐步迁徙到今甘肃东部和陕西北部定居。

唐末,爆发了全国性的黄巢起义。夏州党项首领拓拔思恭率部平叛,因功被唐王朝封夏国公,授定难军节度使,赐李姓。从此,便以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不断向西开拓。

到北宋时,被授予夏州刺史的党项首领李继迁〈李元昊祖父)不满宋朝牵制,借助于辽国势力不断扩充实力,并向西扩张。辽国支持他的举动,将义成公主嫁给他,并封他为“平西王”。1002年,兵强马壮的李继迁率5万骑兵,一举改破了通往中原的门户——灵州。因喜欢这里的山川地势,决定在此建都,改名“平西府”。1004年,李继迁在率部与吐番人作战时,中箭不治身亡,葬于贺兰山下。

李继迁死后,长子李德明继位。他自幼生长在军营,善谋略,精天文,通法律。继位后,同时向宋、辽称臣,奉行保境自守的政策,集中力量开拓河西,奠定了西夏版图。

但太子李元昊,则对父亲依附宋朝极为不滿,劝说父亲脱离宋朝。李德明告诫他“我们经常打仗,已经精疲力尽。何况我族30年不穿皮毛而穿锦绮衣裳,这是宋的恩赐,不能忘恩负义啊。”而李元昊则认为“穿皮毛衣,从事畜牧业,这是我族的习性。英雄在世,当作霸主,怎能够有锦绮穿就感到满足呢?”

1020年,李德明将都城迁到了黄河西岸的怀远镇,改名兴州。宋、辽均封他为“西平王”。宋还赐银万两,绢万匹、茶万斤,并解除了长期以来的盐、粮贸易限制,使城内店铺林立,商人云集,市场繁荣。

李德明还在兴州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庙宇,在贺兰山下修建繁华地宫陵寢。他认为贺兰山曾出现银龙盘旋飞舞,是祥瑞吉兆,故在此建陵。此后,西夏历代皇帝及贵族、大臣都葬在此处。

1038年10月,西夏建国。

李元昊在兴庆府筑坛受册,昭示内外,正式宣布建国称帝,国号“大夏”。由此引起宋朝强烈忿满,宋仁宗(赵祯)拒绝承认元昊称帝,并悬赏捕杀他。

元昊在国内实行征兵制,建立军队。为逼迫宋朝承认夏国,在建国第二年便开始大举进攻宋朝边境,先后攻占了保宁、明塞、延州。当时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漫,方万余里。”

西夏注意发展经济,设群牧司、农田司,管理畜牧、农业生产。尤其是发展水利,疏浚古渠,开凿新渠,使农田得到及时灌溉,粮食丰收,官、民分别建有“御庄”、“粮窖”储粮。

元昊建国后,骄横拔扈,霸占太子之妻,并封为皇后,引起宫庭内乱。

1048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元昊与新皇后饮酒作乐,在国相没藏讹庞的挑唆下,太子宁令哥手持利剑闯进元昊的宫寝,直刺面部,元昊躲闪不及,被削去鼻子。宁令哥仓惶逃出,躺进没藏讹庞的家里。第二天,元昊因流血过多而死,终年46岁。没藏讹庞马上反目,以弑君之罪杀了太子宁令哥和其母野利氏,协迫重立元昊妃子没藏氏(其妹)之子谅祚继位。

此后,西夏在最后存在的35年中,先后换了5位皇帝,同金国先后进行了10年战争。

1226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兵征讨西夏,直驰贺兰山下,焚烧陵园,挖墓暴尸。交战中,成吉思汗身患重病于六盘山行营。临终立下遗嘱,死后秘不发葬,待夏王献城投降时,将他与城中所有兵民全部诛杀。

成吉思汗死后,被蒙古兵围困半年之久的兴庆府,也已粮尽援绝。城中又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蹋,瘟疫流行。西夏末位皇帝李睍走投无路,只身带着大臣献城投降,被蒙古兵全部处死,城中所有兵民也被大肆掠杀。曾在历史上威震一方的西夏王朝,历经189年后,就此结束,党项族从此消失。只有贺兰山下一座座高大的土筑陵台——西夏王陵,默默的矗立在风雨之中,显示着神宻王朝的昔日辉煌。

附件一.鎏金铜牛

——西夏陵出土文之一

附件二.神宻的西夏文字

——残片与中夏文对比

附件三.西夏皇家寺院

——拜寺口双塔

责任编辑:梦醒

(0)

相关推荐

  • 贺兰山麓夏陵稠

               贺兰山麓夏陵稠--重游西夏王陵     博陵     知道"西夏"这个名字,还是在很小的时候.能说一冬的西河大鼓,每晚都吸引来众多的痴迷听众.那绘声绘色.起伏 ...

  • 中国超大西夏文化遗址,帝王陵园的“巅峰”,东方版的金字塔

    相信大家都知道,西夏文化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q ...

  • 书评A281: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读《西夏死书1》

    文/望月听雪 "九百多年前,在中国西部曾经诞生过一个由党项人建立,崇尚白色的帝国,汉人将这个帝国叫做'西夏',蒙古人将这个国家叫做'唐兀惕',这个白色帝国在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直到公元122 ...

  • 西行漫记:神秘的东方金字塔

    银川的雨从昨夜开始一直下,气温固然是凉爽宜人了,但是也不利于出行.客栈窗外就能遥遥望见云雾缭绕的贺兰山脉,在酒店窝了一个上午,午后看看雨势稍微转小,按捺不住,约了个车准备拉上阿玲去爬山.上车之后,司机 ...

  • 贺兰山下望王陵

    贺兰山下望王陵 当我赶到西夏王陵的时候,已是将近黄昏了.映入我眼帘的只有几座圆形的大夯土堆,远处是绵延起伏的贺兰山.天空中落日孤悬.残阳如血.魔云翻腾,西风在耳边呼啸,割得脸生疼.望着这番盛景,我瞬间 ...

  • 大宋的强敌(一)——西夏的崛起

    原创2021-09-05 12:33·星空浪客 大家好,这里是爱读历史的星空浪客. 本文共三千余字.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原名大夏.因位于宋朝之西,因此史称"西夏" ...

  • 沈子友——云和梯田.云上的梯田

    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 --云和梯田印象 4月27日早8时,小雨. 离开泰顺,经过景宁.云和两次长途汽车一次城乡公交车,于下午1点到达云和梯田. 景点沒有过度包装,下公交车即是景区的入口.但天上 ...

  • 沈子友——方 岩:名山之旅

    4月30日,晴. 永康市方岩山,为本次出行的最后一站.我的心情也与天气一样大好:一则昨晚即由缙云赶到永康城内入住,今天上山时间充足:二则当晚便可乘车赶回暂居地诸暨,结束与"五.一" ...

  • 沈子友——从桔子洲到岳麓山

    从井冈山下来,追寻领袖的足迹,我来到了湖南长沙.这里,是青年毛泽东求学励志,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在这里,我游览了桔子洲和岳麓山.一水一山,共同创建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 首先, ...

  • 沈子友——杨维桢 . 诸暨三贤之三

    杨维桢.诸暨三贤之三 楊维桢   --诸暨三贤之三 楊维桢(1296一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等,诸暨枫桥全堂(现全堂村)人.元末明初"文章巨公"."诗坛盟主& ...

  • 沈子友——陈洪绶.诸暨三贤之二

    陈洪绶 --诸暨三贤之二 陈洪绶(1599一1652),字章候,号老莲,又号老迟.悔迟.悔僧等,诸暨枫桥陈家(现陈家村)人.明未清初著名画家,诗人,儒客大家. 陈洪绶少年盛名,富有创新精神.在当时画派 ...

  • 沈子友——再到韶山.红色文化的召唤

    再到韶山 --红色文化照片一百幅 那还是1978年的秋天,我曾利用在部队出差的机会,第一次到了韶山.从此,那片红色的沃士便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如今,40多年过去了.那红色的记忆又在我的脑海里重现.从 ...

  • 沈子友——善 报: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善  报 --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善恶有报,因果定律,既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又是一种我们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长期以来,尽管人们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解释.但不可否认的是,祸福吉凶,事在人为,一切 ...

  • 沈子友——诚 信

    诚 信     --女学霸为什么面试被拒 一个中国的女孩到法国留学.由于家庭不太富裕,她半工半读. 四年后,她出色地完成了学业.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名牌大学毕业的背景下,女孩决定留在法国,在法国找一份工 ...

  • 沈子友——秀美武夷山

    武夷山 --名山之旅(147) 爬武夷山的想法早已有之,机会也曾有多次.但一次一次的擦肩而过,也使我一次一次地加深了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它与别的山不同,是个景点众多的旅游景区.别的不说,其中有三个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