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华县少华中学背馍的那段时光 2024-08-04 20:50:00 邮箱:3125136050@qq.com 少华中学背馍的那段时光作者 李琴肖1962年,我由华县杏林小学考入华县少华中学,学校大概离家有三里多地,那时在校住宿,每个礼拜步行回家背一次馍。少华中学 自网络那时纯白面馍几乎没有,基本都是用黑的麦面和包谷面各一层,上面再撒一些葱花、盐和很少的棉籽油卷起来蒸的轱辘馍,或者是用包谷糝做的窝窝头,然后再带上母亲提前炒好的葱花,这便是我几天的吃喝所用。学校备有几口大锅,专门为师生烧开水。等开饭时,我们把馍掰成块,再放点葱花盐,开水一浇,这就是我们的一顿美餐。条件好些的农村娃,还可从家里带些包谷糝。城镇娃也可交点钱,就可在学生灶喝顿稀饭,好像也没有什么菜,但是冬天吃起来还是很热乎、很舒服。可是,我没能有过这种享受。那时家里白面很少,大部分都是黑面、玉米面和包谷糝。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每到回家背馍时,母亲总会用自己舍不得吃而积攒下来的白面给我擀面条,捞出一多半放在案板上,散点葱花油挑拌放凉后,装在一个洋瓷碗里,那就是我第二天中午的一顿美餐。剩下的一小半下点菜叶调点葱花,便是一顿香喷喷的汤汤面。那时吃白面条的机会很少,所以,这就是我最期盼的一顿好饭,吃得好香!我们生长的那个年代,也深知父母的不易,更知父母对我们的爱,所以,我也深深地爱着我的父母。记得那时,父亲在外工作,两个哥哥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家里就剩奶奶、母亲和我,地里的一切农活,家里的织布纺线、缝缝补补,全靠缠裹过小脚的母亲包揽。家里还常喂养一两头猪。母亲常是里外忙乎,很少看见她有歇息的时间,总有干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那时母亲已50多岁,我生怕累坏了她,想帮家里做事,减轻母亲的负担。每当我回家背馍时,一进门,母亲赶紧为我做饭,我便急忙拿草笼去地里拔猪草。若饭后还有一会儿时间,赶紧再去拔一笼回来。有时候时间不多了,我会坐在纺车前替母亲纺几根线。感觉时间快到了,急忙起身返校。在返校的路上,我总是一走三回头,望着远去的村庄,想着辛劳的母亲,常是含泪而返。写到此时,我仍是眼含泪花。我常在想,父母供我们上学有多么的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让爸妈的心血白费。尽管我不是很聪明,但我一定要努力!在如此的家境里,我学会了勤劳、懂得了感恩,这种经历,已经慢慢地转化为我工作、学习、生活的动力,让我终生受益! 原文来源:杨涛推荐《夕阳心声》 赞 (0) 相关推荐 陈忠实:难忘一种鸟叫声 在乡村生活和工作的几十年里,每到公历5月中下旬的初夏时节,无论是行走在乡间土路上,抑或是坐在月光朦胧的自家小院里,都会听到"算黄算割--算黄算割"的鸟叫声.在乡村叫得上和叫不上名字 ... 七十年代我们的饭食 家乡是个小山村,丘陵薄地,栽种的多是地瓜.村里的人,一年四季以地瓜面为主食,很少吃到麦面做成的食物. 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主要是窝窝头(我们叫pagu)和煎饼.窝窝头分两种,一种是馒头状的中间有个洞(比馒 ... 【散文】儿时的年味(五) 父亲常说:"腊月二十三不敬灶,几个娃娃无家教!"小时候我总是在想,敬灶神和娃娃有无家教有什么关系? 敬灶神也简单,就是炒点包谷花来供. 平时,母亲就炒包谷花给我们上学时吃.那时,每 ... 雪僧 || 白塔有中学 ||“一人一城一故事”优秀征文选登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那些不能被遗忘的记忆 四季轮回,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符号,让人回想起一些深深浅浅的旧时光.很多时候一个人静下来,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而故乡的那些旧时光却不经意之间就涌上了心头,或许这些旧时光就是我经常念叨的乡愁. 这是些正 ... 郭玉贤《流年光影》——从华县少华中学一级一级被选上省队运动员 <流年光影>--坎坷求学路(二) 作者 郭玉贤 机遇与选择 穷人家的孩子早成熟,早当家.边上学,边做针线活,这是我初中三年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我必须完成的任务.不这样,我就没有上初中的生活 ... 怀念我的恩师——华县少华中学梁兆酉老师 邮箱:3125136050@qq.com 怀念我的恩师梁兆酉老师 作者 姚文龙 梁兆酉老师担任我们排班主任时,年龄四十六.七,个头有一米九左右,人很白静,两只大眼炯炯有神,长期教学原故,背有些驼.为 ... 因起哄促成的姻缘——我与华县少华中学的那些同学们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与少华中学的那些同学们 作者 孟清芳 一九六九年六月六日,仲夏的第一天,火辣辣的太阳散发出一股股热气,照射着大地.华县少华中学校园里国槐树上,知了叫个不停. ... 上世纪七十年代华县人农田基建与兴修水利的日子 <秦 晋 缘> 第七章 学大寨的日子 作者 高民智 农田基建显精神 开春,各村除按排上水库劳力以外,在家劳力就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我们这里南靠秦岭,在少华山脚下,地少石头多,出门就是坡,有 ... 上世纪中后期华县罗纹河流域村庄素描 乡愁,少华山下(四) 作者 郝庆年 从渭河岸边远眺南山,可见嵯峨的群峰间有一峰峻秀挺拔,犹如一柄青剑,高指蓝天.这就是著名的少华山.山中森林茂密,飞瀑如练,奇石嶙峋,巌穴幽冥.现已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 上世纪遍布华县城乡的32条邮路,单程达1239, 8公里。 邮箱:3125136050@qq.com 古代通讯先为烽燧,后改邮驿.明时,华州设有传递文书的华山驿和罗纹递运所,有驿马百余.又置急递铺,总铺在州城东门内,向东有罗纹铺.柳枝铺.抬头铺,向西有石桥铺. ... 上世纪中期华县的万斤大学、高塘戏曲研究院……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县的那些大学 1958年7月,陕西省委在武功召开关中各县县委书记和宣传部长会议,提出要继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书记挂帅,全民动手,大办教育事业.要求各地大量 ... 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华县两大剧院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县人民剧院 华县人民剧院位于华县城西关街东段,原新华书店十字西北角,坐北朝南,面积约6500平万米. 西关街东头新华书店十字 张发虎供 解放前,西关街东段紧 ... 上世纪八十年代华县的“抢化肥”风波与薄膜生产 邮箱:3125136050@qq.com 难以忘却的记忆 口述人 武宝民 整理 高曼丽 化肥风波 19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资供应短缺问题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