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到底“怪”在哪了?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八人。

一、郑燮(xie四声)——怪在传奇

郑板桥行书《难得糊涂》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郑板桥 画兰

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郑板桥 画竹

郑板桥 画竹

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

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书法

郑板桥书法

郑板桥书法

板桥的书法, 自称为“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穷极变化。

二、高翔——怪在淡泊

高翔(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又号樨堂,江苏扬州人,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终身布衣。善画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林小景,多从 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格局。画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韵胜。”

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友。清朝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意思是说,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很深。高翔除擅长画山水花卉外,也精于写真和刻印。

三、金农——怪在才气

树阴叩门悄不应,岂是寻常粥饭僧。

今日重來空手立,看山昨失一枝藤。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八怪之中,他虽不及好友郑板桥有名,但他以首创“漆书”领袖八怪。平生未做官,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而返。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

前年独泛九江船,二更后,一声凉笛,把月吹圆。团团烂银盘,中央田地宽,阿谁偷种婆娑树,散麝尘无数。

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 

红藕花中泊伎船

山青青,云冥冥,下有水蒲迷遥汀。飞来无迹,风标公子白如雪。

(扶携方外友,来入白云关。)八九峰如画,二三人倚栏。

吴兴众山如青螺,山下树比牛毛多。采菱复采菱,隔舟闻笑歌。王孙老去伤迟暮,画出玉湖湖上路。两头纤纤曲有情,我思红袖斜阳渡。

精篆刻、鉴定,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还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 ,风格古雅拙朴。又长于题咏,“每画毕,必有题记,一触之感”。也擅长书法,写隶书古朴,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篆刻得秦汉法。

四、李鳝——怪在命运

李鳝(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

松石紫藤图  立轴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

五松图 立轴

五松图 立轴 纸本 1744年作

鸳 鸯  立轴

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五、黄慎——怪在悟性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躬懋,一字恭寿,菊壮,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黄慎 双猫图

黄慎 归舟图

黄慎 携琴访友图

青年时,学习勤奋,因家境因难,便奇居萧寺,'书为画,夜无所得蜡,从佛殿光明灯读书其下'。善画人物,早年师法上官周,多作工笔,后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真迹中受到启迪,以狂草笔法入画,变为粗笔写意。

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里,变为“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黄慎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

六、李方膺——怪在倔强

墨梅册册页 纸本 1748年作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

竹 石立轴

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

行旅图立轴 纸本 1748年作

百龄图立轴 设色纸本

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 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

七、汪士慎——怪在其人

梅花图 立轴 纸本墨笔 上海博物馆藏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

紫藤竹石图 立轴 辛酉(1741年)作

墨梅 镜心 设色纸本

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诗集》。

八、罗聘——怪在使命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 洲渔父、师莲老人。清代著名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为金农入室弟子,未做官,好游历。

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藉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兼能诗,著有《香叶草堂集》。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

袁枚像 水墨浅绛纸本 1781年作

冬心先生像

花 卉 设色绢本

剑阁图 纸本墨笔

端午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795年作

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

“八怪”的共同点

一、坎坷波折的身世

八怪本身,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他们有着不平之气,有无限激愤,对贫民阶层深表同情。他们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但他们的日常行为,都没有超出当时礼教的范围,并没有晋代文人那样放纵--装痴作怪、哭笑无常。他们和官员名士交流,参加诗文酒会,表现都是一些正常人的人。

二、独辟蹊径的立意

 “八怪”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他们要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他们的作品有违人们欣赏习惯,人们觉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

三、不落窠臼的技法

“扬州八怪”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绘画传统,但他们对于继承传统和创作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如“正宗”画家王珲所说,作画要“以元人笔直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四、挥洒自如的笔锋

“扬州八怪”诸家也尊重传统,但他们与“正宗”不同。他们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扬州八怪”从大自然中去发掘灵感,从生活中去寻找题材,下笔自成一家,不愿与人相同,在当时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影响和哺孕了后来像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大师。

五、特立高标的品行

他们对当时盛行于官场的卑污、奸恶、趋炎附势、奉承等作风深恶痛绝。八人中除郑板桥、李方膺做过小小的知县外,其他人均一生以“鲁连”、“介之推”为楷模,至死不愿做官。“扬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都融汇在诗文书画之中,绝不粉饰太平。他们用诗画反映民间疾苦、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版权归作者所有 仅供学习交流

(0)

相关推荐

  • 扬州八怪以何为怪?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八人. 一.郑燮(xie四声)--怪在传 ...

  •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郑燮)二十幅精品佳品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 ...

  • 散文||板桥与“八怪”

    板桥与〞八怪〞 唐锦禄||江苏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系扬州〞八怪〞之一,楚水兴化人氏. 郑板桥六十岁罢官,七十三岁病故,这中间十三年在扬州结识了许多诗.书.画的朋友.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号雅雨山人,能 ...

  • 扬州八怪,“怪”在哪儿?

    郑燮<墨笔竹石图>,纸本墨笔,127.6×57.7cm,清代 在中国绘画史上,仅明清时期就有"虞山画派""黄山画派""四王"&q ...

  • 扬州八怪到底怪在哪?

    在古代文化圈,"怪"大概是一个偏褒义的词语,而以怪出名的书法家,"扬州八怪"属当之无愧."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 ...

  • 扬州八怪,到底“怪”在哪了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八人. 一.郑燮(xie四声)--怪在传 ...

  • 清孤不等闲,扬州八怪到底是哪八人,他们的画风有多怪?

    扬州八怪的名号,在画坛上闻名已久,它指的是清代中期活跃于扬州一带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又被叫做扬州画派. 既然说了个具体的数字'八',那就是说这个画派里至少有八位代表人物,这八人历来说法不一,据 ...

  • 画家能够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也是一种幸福啊,扬州八怪便是如此

    原创国画雅集2021-05-07 06:01:00 春暖花开,时间过得非常快,春天就这样过去了,夏天已经到来,我不知道你们那儿气温回升如何,我相信北方早晚温差应该还是比较大的吧,应该还穿得上长袖吧,总 ...

  •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十五幅经典佳作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从欣赏品味中,读者可以亲近艺术,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拓展视野,陶冶性 ...

  •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二十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 ...

  • 扬州八怪笔下的四君子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又名郑板桥 ...

  •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李鱓十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李鱓十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