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你可能经常路过,92年前全国运动会就在此举行
梅东高桥,位于体育场路段,西桥北,跨中河。宋时,这座桥称梅家桥,亦名通济桥。
南宋《咸淳志》载:
“通济桥在丰储仓后,葛家桥东,俗称梅家桥。”
明清时期始称梅东高桥。桥旁有寺庙,诸如,真济院、范公等庙。
《武林坊巷志》载:
“今贡院即宋丰储仓基,今胭脂桥,即宋葛家桥,则此桥即梅东高桥无疑。”
姚靖《西湖志》载:
“通济桥,俗称梅东高桥,桥畔有真济院;宋绍兴年间建,又有范文正公庙,俗称范公庙,其旁有胭脂桥。”
晚清民国时期,梅东高桥附近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地方。《卧陶轩集》里有“梅东桥晚眺”诗,曰:
不厌嚣尘地,短婴惭未知。 细流烟棹杈,旧句酒帘书; 红灯夜煎饼,白头人卖鱼; 古桥近行市,凝睇列廛居; |
《西湖游览志》载:
“通济桥,俗称梅东高桥。其旁有胭脂桥。清雍正时,桥周盐贩汇聚僦居,盐商项乐在此建宅,有花萼堂等十二楼堂。”
梅东高桥不仅是一个“绿卤红灯酒初醒”的繁华之地,也是一个文人墨客居住的地方。
《北隅掌录》载:
“张丈仲雅,自号简松山人。乾隆三年庚寅举于乡,才逾弱冠,屡上春官不第。逾六十,始就铨为湖南安福令,调湘潭,非其志也。还武林后,家梅东高桥。”
《城东杂记》载:
“汤之奇,字稚常,钱塘人,少颖悟,四岁就外傅读书,目数行下。比一年,即能振笔作文,语多奇峭,不袭前人,长者咸惊异之。
万历举乡试,后官太平府同知兼署江防事。时流寇蹂躏梁豫间,于是设方略,擒其渠魁,余众遂散。解督上下江粮饷,所过立办,兵食以济。寻擢江西瑞州知府,未至官,遭母丧归,闭门谢客。大吏疏荐,坚以疾辞,因筑室梅东园,名曰蓬庵,读书灌畦,并课其子姓。著有《蓬莱类稿》。”
梅东高桥东昔有范明庙,1984年“文普”调查名为范文庙(范公祠),址在青龙街76号,当时为长庆街道纸品厂印刷厂,盖有五层大楼二幢,原址仅留古樟一棵,高14米,枝叶复压约113平米;后为长庆街道新华针织厂;1978年东河改造,拆建为住宅区。
《康熙仁和志》载:
“范明王庙在梅东高桥东,相沿系文正公范仲淹为此地土谷之神。康熙十一年(1672),巡抚范承谟以其苗裔,到庙中致祭。”
1921年,梅东高桥东堍建私立两浙盐务初级中学。
1929年9月,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在梅东高桥原清军大营盘基地举行,因此修筑了马路,这条路自洗马桥经梅东高桥到宝善桥建成碎石汽车路,时称大营盘路,热闹一时。
虽然这座桥的正确名字是“梅东高桥”,但在杭州人的口中,还有另一个名字“梅登高桥”。大概因为“东”和“登”音近,以至于后来就被叫成了“梅登高桥”。
撰稿:区划地名处
编辑:方沁薇、章琳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