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代的风景哪里去了】
文丨讴阳 图丨源自网络
儿时的记忆里,南昌城里城外水汊很多,想游泳抓鱼捞虾或摸摸螺蛳,出门便可。江河湖汊,蓝天绿水,是大自然对南昌人的恩赐。可惜事过境迁,丘夷谷湮,现在想要见水亲水,要费舟车劳顿,不及昔日方便了。
母亲过去在南浦路附近上班。那时年幼不知“浦”为何意,稍长才知是“水边”的意思,原来南浦路往西走到底便是抚河大桥,河水缘沿江路悠悠流过,的确很美。现在桥边新建有“南浦公园”,虽不常去,却是我常常魂牵梦萦的地方。
南浦之谓其实是有来由的。南昌地处江畔泽滨,是古代江南岭南的水上交通要津,渡口驿站甚众。细数起来,城东南三十里有武阳渡,亦称辟邪渡,通抚州、建昌(今南城,地辖今资溪、黎川两县);城西四十里有生米渡(今称生米街);城东北三十里有黄溪渡,也叫黄家渡,隔赣江又有樵舍驿(现樵舍街);章江门外十里还有石头驿,亦名石埠;城南六十里有市叉(今市叉街)可通丰城。
紧邻昔日南昌城西的赣江两岸渡口更多。章江门外隔江有沙井,那是清朝道光年间设置的义渡,方便百姓来往过江,不收资费,沙井也自然成了古代南昌人气最旺的渡口。
南浦位于广润门外,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洋溢人情的地方。不仅王勃有“画栋朝飞南浦云”,且时人传诵一首《南浦曲》,云“欢送西山来,侬在东湖住;春水绿波生,别离不知处”,与王勃的《滕王阁诗》倒也相得益彰。据传,古时此地还没有南浦亭,是古代南昌人送亲别友之地。虽然远不如今天交通发达,更没有今天的车水马龙,人们走亲访友出远门,还得藉以舟楫,而章江门、广润门外又是古代往来船只集中停聚的地方,当年河道樯帆林立、岸边迎来送往的热闹景象至今可以想见。
“自古多情伤离别”,墨客雅士情感丰富细腻,文朋诗友相见时难别亦难,于是送君送到水路边,少不了折柳赠别,作文口占,南浦亭就成了长安城外的灞陵了。前文所讲的《南浦曲》,臆测就是当时南昌的文人因别情离意缠绵而发的,乃至传诵今日,也可算南昌熊熊文脉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浦路西行可以在抚河桥上倚栏观景,南昌的妇道人家在水边抡槌浣衣此起彼伏,啪啪声一片,河水清澈,成群的孩童光着屁股嬉闹,沿江路上拉板车的壮汉经常会下河洗手濯足,乘机与旁边的女人调侃几句解解疲乏……可惜,那带有浓浓地方乡情的一幕亦随抚河之水东流长逝了。
国艺副刊
顾问:徐建星 谭五昌
主编:欧阳滋生
编辑:金镯 念红
欢迎光临国艺副刊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留言功能开启,非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