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辆规模魔咒”
(原文刊登于2015年11期《汽车公社》封面故事)
汽车工业诞生128年以来,一个奇怪而且难以解释的现象是:每当一个汽车品牌在冲刺年销售1000万辆的门槛之前都莫名其妙倒下,2008年濒临破产的通用汽车,2009年遭遇“刹车门”的丰田汽车,如今雄心勃勃登顶全球车市,刚刚突破1000万辆年销量的大众汽车,纷纷都倒在刚刚超过或者接近1000万辆门槛上。
回望历史,2007年,通用汽车的全球销量高达940万辆,力压咄咄逼人的丰田汽车,延续52年的全球销量桂冠宝座,但是在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通用汽车丢失了全球冠军,销量急速下挫至835万辆,通用汽车时任总裁瓦格纳宣布在2010年冲刺1000万辆的目标搁浅。
随后在2008年登顶全球冠军的丰田当年实现销量985万辆,时任总裁渡边捷昭雄心勃勃地宣布2009年“超越1000万辆奇迹”,但是“刹车门”事件的爆发,丰田汽车2009年销量急速下跌到723万辆,下跌超过21.7%。通用、丰田和大众,不约而同倒在1000万辆门槛之前,是什么导致了“1000万辆规模魔咒”?
“现在的大众汽车就像金融危机前的丰田汽车。”其实早在1年前,丰田汽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就对大众当时的飞速发展表示了隐忧,丰田汽车在雷曼危机前也是因为过度迷恋业务规模,最终转为亏损。
从丰田在全球销量来看,美国市场占其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随着美国三巨头的落败,丰田为了巩固在世界最大的市场——美国市场的销售规模,开始在美国实施大举扩张战略。截止2008年底,它在美国已经建立了10个生产据点,员工数量达23615名。由于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也导致丰田忽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对市场的误判和过于保守的战略,导致2008年,丰田在华未能完成60万辆的目标,对丰田全球业务的贡献不及10%。
在2008年之前的几年,丰田每年都在以20万~30万辆的规模扩大产能,以拓展全球市场。随着全球冲刺1000万辆的野心膨胀,丰田一直固守的精益求精的经营理念,逐渐被“盈利主义”和“规模主义”所取代,但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成本不断压缩,使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多车型通用零部件的做法。
在金融危机和油门踏板召回门的双重打击之下,丰田2008年度美国销量与上年同比减少1/4,仅北美市场就出现3163亿日元巨额赤字。大肆攫取市场份额而罔顾质量,丰田最大的损失不是罚款,而是在美国和全球市场长期建立起的信用和品牌声誉。
事后,丰田章男曾表示,1000万辆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经营手法也需要改变。而在丰田尚未拔出深陷泥潭的脚时,大众也在同一条河流里跌倒了。在前任大众集团CEO就任之初,就提出了“2018年销量达到1000万辆”的目标,2014年,大众销量提前迈入1000万辆,但快速扩张所带来的隐患像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释放出各种灾难。
回看曾经坐稳汽车行业霸主70年之久的通用汽车,这头巨象早在进入21世纪的头几年就丧失了奔跑的力气,在1000万辆的关口徘徊多年后终于轰然倒下。
一个需要反思的事实是,无论是通用、丰田,或是大众,都前赴后继地倒在了1000万辆规模的诱惑之下,魔咒背后,其实拷问的是制造业在巨大规模之下如何堵住产业链管理中随时出现的漏洞,如何形成支撑1000万辆的管理体系,这也将成为未来其他厂商所无法避免的必经之路。【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