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绝艳的三才女之一周炼霞
她是画坛绝艳的三才女陆小曼、吴青霞、周炼霞之一,又有说她是沪上四大美女周炼霞、陆小曼、吴青霞、汪德祖之一,但书画词赋均卓尔不群者惟有周炼霞,配上她脱凡的美貌,实在惊为“天人”。
她是近代最优秀的女画家、女诗人、女词人之一。14岁始学画,先后师从尹和白和郑凝德,17岁起学诗,师从朱古微,后又从蒋梅笙学词。诗词多佳句,著有《学诗浅说》、《螺川韵语》等。
周炼霞:(1908-2000年)江西吉安人,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紫宜,又名茝,字霱(音玉,祥云之义),号螺川,室名螺川诗屋、忏红轩,笔名炼霞、忏红、娑红、紫姑、秋棠等,后来以炼霞行世。
周炼霞首先是幸运的,她出生于湖南湘潭诗礼簪缨之族。从小生活富足,家里佣工很多。她在《新年回忆》一文里记载了童年时过新年的情景:
一早起来,头发梳得滴光,辫梢上坠一支红丝须头,瓜皮帽的前额,缀一块红宝石,黑缎团花马褂,蓝庄绒缎袍,最好玩不过的是:脚上那双特制的绣花小靴,雪白的粉底,怪玲珑,怪精致的,真叫我永远不会忘记啊!
尤其幸运的是,周炼霞有位开明的慈父。父亲周鹤年精通诗画,对儿女很是疼爱。周炼霞幼承庭训,父亲每年送给她的新春礼物中必有一枝毛笔,并写下一句祝贺的韵语以兹鼓励。周炼霞思维敏捷,常常与父亲对诗。年稍长后,周鹤年又将女儿送去学诗画,没有男尊女卑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观念。
童年时的蒙学熏陶了周炼霞的灵性,练就了她的语言敏感度,为她未来跻身于才女行列打下了十分重要的基础。周炼霞9岁时随父移居上海,这里成就了她的一世芳名。
周鹤年在上海为女儿聘请了郑德凝教画、朱孝臧填词、蒋梅笙作诗,这三位老师都是一时名宿。尤其朱孝臧,为词坛执牛耳者,可见周鹤年的良苦用心。而周炼霞也不辱父命,所作诗词,名动一时。
早年辑有《小螺川诗稿》,晚年有《螺川韵语》,至今为人所传诵的有《西江月·寒夜》:几度声低语软,道是寒轻夜犹浅;早些归去早些眠,梦里和君相见。丁宁后约毋忘,星华滟滟生光;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
周炼霞还有很多咏情咏物诗都写得很好,她非常善于将自己的感受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一语触的,令人佩服,这可以看出周炼霞有极好的语言天赋。然而毕竟是生活太优越,体会不到人间疾苦,所以早年诗词只能是才情有余而至味不足。
刘心皇在《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中说:“周炼霞,号称‘炼师娘’,当时,与苏青、张爱玲、潘柳黛等齐名。‘炼师娘’不能不说有些才气,书画诗词都有相当造诣,姿容也在女作家中最为艳丽。”文学史著作中评到周炼霞,这恐怕是惟一的一次。
冒鹤亭是近代诗坛大家,德高望重,对周炼霞的诗词却推崇备至,屡屡向人推荐。许效庳是诗界一狂人,他能看上眼的没有几个,与周炼霞却十分投机,常去与之畅谈诗词,归来称“画院中人,论诗词,周炼霞第一,愧煞须眉。”
她有一首小词《寒夜》:几度声低语软,道是寒夜犹浅。早些归去早些眠,梦里和君相见。丁宁后约毋忘,星华滟滟生光。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的确是颇得婉约派的真传,有李易安的韵味。
周炼霞才思敏捷,一次,书画装裱大师刘定之做寿,绘像征题。冒鹤亭觉得难以下笔,装裱只是匠人手艺,无典可用。正在踌躇,周炼霞说道:白描为之,何必拘泥于典故,即成七律一首:瘦骨长髯入画中,行人都道是刘翁。银毫并列排琼雪,宝轴双垂压玉虹。补得天衣无缝迹,装成云锦有神工。只今艺苑留真谱,先策君家第一功。
周炼霞天生丽质又有绝顶聪明才智,更难得的是她将机敏、诙谐、洒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她色彩绚丽的品性人格。按陈巨来记叙:周炼霞生性机敏诙谐,幽默风趣,在上海诗书画界是有名的。
有一天,北京画家周怀民到上海,吴青霞特在家中设宴招待,邀请唐云、江寒汀、陈巨来、周炼霞作陪。席间,陈巨来请江寒汀作一扇面,内容为梁祝化蝶,又请唐云补草,周炼霞补花。
当时,正当盛夏,为防汗渍,周炼霞补花时从怀里抽出一块大手帕盖在扇面的另一半上。唐云见了,便戏谑道:“这手帕这么大,是男人手帕么?”周氏笑答:“是的。”唐云强夺了去,说:“归我吧!”周氏不动声色道:“拿去不妨。”接着又说:“你拿的是我儿子揩鼻涕用的手帕。”满座倾倒,唐云只好笑着把手帕还给她。
又有一次,周炼霞到吴青霞家中闲坐。吴青霞篆香阁中有一巨案,长寻丈,阔三尺许,乃独杏木制成,购自吴中。吴青霞说这是为彭玉麟绘梅花而特制的。周炼霞闻之,笑对青霞说:“原来是‘彭公案’。”其机敏诙谐如此。
晚年的周炼霞依旧光彩照人,举手投足,不失当年风范。一位友人索其近照,周炼霞回寄了两首《卜算子》,有这样几句:“已是丑奴儿,那复罗敷媚?绿意红情得暮春,弄影全无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