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上“神坛”的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您真的需要吃吗?
肠道微生态调节剂
撰文 陈朔 杜时雨
编辑 保健君
2020年,新冠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而各种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潜在有效的药物更是备受人们关注。2020年1月28日,在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新增“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并在此后的第五版至第七版方案中均予以推荐。一时间肠道微生态调节剂被推上了“神坛”。
肠道微生态制剂到底是什么?是我们经常听说的益生菌吗?什么情况下需要服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健康人如何保持正常的肠道微生态?下面我们将为您一一解答。
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
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是一类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衡、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生理性活菌(微生物)制品,同时也包括这些菌体的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具体包括活菌体、死菌体,以及菌体成分、代谢物及生长促进物质,一般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三大类。
益生菌
益生菌是对宿主有益的活的微生物制剂,能够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包括生理性优势细菌、共生性细菌、生理性真菌。目前卫健委批准可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主要有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和酵母菌属。临床上常用的益生菌类药物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布拉氏酵母菌散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主要是发酵类食物,如酸奶、奶酪、豆豉、泡菜等。
益生元
益生元是一种非活性的营养物质,通常在胃和小肠保持未消化状态,在结肠能选择性刺激一种或数种生理性细菌生长增殖,同时刺激肠道蠕动和肠道腺体分泌,进而增进宿主健康。简单地说,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主要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水苏糖等数百种低聚糖类以及抗性淀粉,其中低聚果糖、菊粉、小麦胚芽粉等主要用作益生元类的功能性食品,而作为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有乳果糖等。植物类食物几乎都含有益生元,豆类、薯类、玉米、青菜、香蕉等食物中益生元含量较高。益生元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补充,也可以食用益生元类功能性食品来补充。
合生元
合生元是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制剂。
哪些人适合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
一般来说,药物类肠道微生态制剂多用于机体患有某些疾病或存在消化道症状时,比如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性感染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便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及其他伴有肠道微生态失衡的疾病。对于婴幼儿还可用于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新生儿黄疸、婴幼儿湿疹和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以及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等。
对于没有上述疾病或症状的健康人群,没有必要专门服用肠道微生态类药物,但出于保健的目的可以适当摄入富含益生菌、益生元的保健品和食物,以不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宜。
服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注意事项
●对于益生菌类产品,应注意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及储存温度。
●对于需要冲调的产品,建议用不超过40℃温水冲调。
●如果是酸奶等冷藏食品,建议在室温下放一段时间再食用,避免过凉的饮品刺激胃肠道引起腹痛等不适症状。
●服用时间最好在餐后1小时左右,因为此时胃液pH值相对高一些,对益生菌的活力影响较小。
●对于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群,服用益生菌类产品的时间应与服用抗生素的时间间隔 2 小时以上。
●由于益生元不含活性成分,其相应产品不用担心储存温度和胃酸影响等问题。
普通人维护肠道健康的小贴士
虽然益生菌和益生元类的保健品和药品对肠道菌群平衡有一定帮助,但其作用不应被夸大或神化。对于普通人群来说,保持健康的肠道微生态最关键的还是要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饮食规律,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在保证一天蔬菜、水果摄入量的基础上,可适当吃些玉米、燕麦、薯类、豆制品、香蕉等益生元含量高的食物。
●酸奶含一定量的益生菌和益生元,若无乳制品不耐受等情况,推荐食用。其他发酵类食物,如豆豉、泡菜和酱豆腐等因盐的含量比较高,食用要适量。
●正确面对压力,保持心理状态的平衡。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保证睡眠。
●当身体出现某些疾病或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合适的肠道微生态类药物,切勿自行滥用抗生素等药物。
专家简介
杜时雨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老年医疗保健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委员,北京消化内镜学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委员,中日友好医院首届辛育龄奖获得者。常年从事消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消化系统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熟练掌握消化内镜各项诊治技术,尤其擅长胰胆疾病及危重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微创治疗。参与成立了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胆石症综合微创专业治疗组和消化内科急诊内镜治疗组,致力于多学科、团队协作治疗消化系统危重疾病,包括胆石症、消化道大出血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