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河北农民洪流中拼命抢回一袋子,45年后打开震惊当地政府

1963年8月,河北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彼时连日暴雨造成的山洪冲塌了一个个乡村,人们尽皆逃命,可偏偏有个青年汉子竟敢跳到水里去捞了个袋子,以至于年长者纷纷训话,“小子,发大水了你还敢下去抢东西?我看你是要钱不要命!”,而袋子里究竟是什么也无人知晓。

直到几十年后,袋子里的东西才公之于众,可是却里面的“宝贝”却引得民警和政府领导们面容肃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拾破烂的大英雄

昔日,在河北省赞皇县孤山村里有一个老汉叫李德银,家里比较贫穷,以至于老头一把年纪还得捡破烂补贴家用

村子里的人不算多,大家都算得上是邻居,所以也算了解彼此家的情况,每当他出来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人跟他打招呼。

实际上,周围像他一样的老汉也不在少数,唯独有一点是他与别人所不同的——他的脊背总是挺得笔直。

时间一晃而过,岁月在这位农村老汉身上留下了尤为深刻的痕迹,年过八旬的他这天突然从床底下拿出了一个被层层包裹的小袋子。

“女婿,明个咱们去趟退伍军人事务局吧。”

“爸,咱去那干啥?”

李德银的女婿大吃一惊,他是知道自己的岳丈当过兵的,如果想去的话应该早就去申请了才对,又怎么可能一直等到今天呢?

女婿满心不解,李德银却没有与他解释的想法,只是攥着手里的塑料袋,冲着他摇了摇头。

第二天,女婿到底还是没能拗过老丈人,陪着老丈人一同来到了赞皇县的退役军人事务局,等两人进去之后,女婿更是心中微颤,可是他没想到,在李德银将手里的塑料袋递给了对方之后,工作人员竟是先给李德银敬了个礼,然后面目严肃的跑到了楼上去。

又过了一会,只见楼道里哗啦啦地走出来了一串人,其面容多是激动中带着些许肃穆,而直到他们走到李德银的面前时,女婿才听到他开口,

“我是一个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兵……”

听到老丈人将自己的过去娓娓道来,女婿是彻底愣了神,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老丈人竟然真的是一位大英雄,而且让他震惊的是,他在老丈人的那个其貌不扬的小袋子里,竟然看到了满满的军功,上面赫然还有一枚上写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

李德银究竟是谁?甘愿过着平凡生活的他,究竟又有着怎样传奇的故事呢?

少时情报兵,长时任先锋

1926年5月,李德银出生于河北省赞皇县的一个小山村,由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赞皇县就沦陷了,而李德银的家又恰好成为了县委领导们夜间开会的场所,所以说李德银可以说是从小就成长在革命的氛围中。

由于有心报国,所以1938年的时候,李德银就加入了八路军,只不过由于当时他年龄太小,仅有12岁,根本无法进入前线搏杀,所以就只能在我军里充当一个通信员。

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高邑县和赞皇县两地的党组织间来回走动,利用自己小孩子的外表来给我党传递情报,当一个“小情报兵”

情报工作是相当危险的,尤其是当初的赞皇县里日军肆虐,整个那一块地区都属于敌占区,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完成情报运输工作,不仅需要有莫大的勇气,还得有随机应变的智慧。

恰好,李德银完美地具备了以上条件。

每次接到情报运输工作的时候,李德银就会把组织给他的情报缝进自己的裤腿里,然后就这么大摇大摆地朝着目的地走去,路上运到有日军巡查的时候,他就假装一个耍赖的农村小孩,由于他极具欺骗性的外表,所以通常都能过关。

可是偶然间也会有意外的发生,比如有一次日军可能是看他看得眼熟了,一口咬定他就是传递情报的共产党,要把他抓起来拷打逼问,这在当时可急坏了他,他自己的安全还算事小,可是倘若真的泄露了我党的秘密、暴露了我党的计划,那可就事大了。

眼见周围人对着这边指指点点,陷入绝境的李德银灵机一动,直接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撒泼打滚,顺带着还宛如被欺负了一般的哭爹喊娘。

眼见着小孩都受到日军如此欺负,在一旁围观的群众们看不下去了,纷纷朝着李德银的方向走了过来,他们虽然不敢公然与日军相对抗,可是在一旁指指点点还是可以的,只听着人群中不断有人说道,

“这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

“就是,连小孩子都不放过。”

彼时的赞皇县,虽然在日军的统治下,可是驻守的日本军队并不多,再加上当时那些日本兵,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所以最终日本兵还是没有继续揪着李德银不放,让李德银侥幸逃过一劫。

俗话说得好,终日打雁的猎人还会被雁啄瞎了眼呢,凶狠残虐的日本兵,也很快就为他们这一次的“走眼”而付出了代价,在李德银顺利将我党的情报送达后,我军很快顺利端掉了敌人的炮楼,而凭借着自己机智巧渡难关的李德银,也获得了我党同志们的高度赞扬

时间兜兜转转,就这么过了几年,年纪稍大些的李德银不再满足于仅从事情报工作了,他要上线杀敌。

进入部队后,李德银表现得极为英勇,每次打仗必然会冲在最前方,也正因如此,所以后来淮海战役中,我军组建突击队的时候,让他成为了突击队的队长,而他也没有辜负我党和我军对他的期望,一次次冲锋陷阵为我军有力地打击了敌方的士气,而异常骁勇的性格,也为他后来的功勋奠定了基础。

1948年的秋天,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已经基本结束,只剩下最后一战就能彻底奠定胜局。

而在淮海战役的过程中,我军也顺利地击溃了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黄维兵团,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唯一让众人感到遗憾的就是黄维兵团的首长黄维跑掉了,极有可能在以后率领全部卷土重来。

正所谓毕其功于一役,我军哪能给黄维这样的机会?

所以我军将士们很快就收到了追捕黄维的命令,而最终这条命令的完成者就是李德银和他的两位队员。

说起来也有趣,当时跟随着李德银的两位队员本来都是黄维警卫里的成员,只不过他们在被俘后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继而投入了我党的阵营,这才有了与李德银一同建功立业的机会。

当时率先认出逃窜的黄维的,正是他的这两位昔日警卫,而骁勇的李德银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当机立断,直接凭一己之力逼得黄维几人不得不缴械投降,也正是因为这份功劳,所以后来李德银被授予了特等功,跟随他的那两位也都被分别授予了一等功。

转业回家,朴实度日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原定计划里,李德银应该是要跟随我国志愿军部队一起出军朝鲜的,而事实上他也的确在邢台地区培训过,只不过就在出征前夕,他突然接到了家乡寄来的信件,信件上写到他的奶奶去世、父亲病危,两大噩耗无疑让李德银悲痛不已,这也是他最终做出转业回乡决定的主要原因

回到了家里之后,李德银并没有因为自己昔日的贡献而向政府索要帮助,而是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地回归了黄土地、当起了农民,虽然说家里依旧不太富裕,但是有机会照顾父亲、陪伴两个女儿,李德银也感觉到很知足。

后来的故事就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了,随着年纪逐渐老去,李德银无法从事繁重的农业活动,但他也从来不提过去打仗的事情,因为在他的心里,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是理所应当的,是不求回报的,他的想法亦如他曾经说过的那样,

“相较于其他在战场上牺牲的烈士,我已经是很幸运的了,不应该索取更多。”

老人的品质与情怀值得我们尊重,其贡献更应该得到我们的永久铭记,向了不起的革命老兵致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