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主舌

​心主舌:

舌能辨五味

而且是发音

的重要器官

功能与心

密切相关

心气通于舌

心和,则舌

能够知五味

心神健旺则舌动灵活,语言畅利

心神不清则舌蹇舌颤,语言障碍

心血足,则舌色红活

心血虚,则舌色暗淡

心的虚实和病变

可从舌质

反映出来

故“舌为心之苗”

心开窍于耳

心之官即舌

当言于舌

舌用非窍

故云耳也

手少阴之络

会于耳中

义取此也

心在窍为舌:

所以舌即

识辨无味

南方赤色

入通于心

开窍于耳

寻其为窍

舌义便乖

以其主味

故云舌也

髓海不足

脑转耳鸣

是说肾虚

耳者,宗脉所聚

宗脉虚

脉有竭

故耳鸣

各个脏器

如果虚损

都有可能

导致耳鸣

非独肾也

心之经脉与舌根相连

心气上通于舌

心的

生理和病理表现

可由舌反映出来

心开窍于舌:

地秉持于阴气

为孔于山川

以出纳其气

窍就是山川中的孔穴

就是我们俗称的山洞

孔穴作用是出纳地气

地虽属阴

藏而不泻

但要交换

与天交换

与阳交换

它也要有呼吸

六府属阳,五藏属阴

六府应天,泻而不藏

五藏应地,藏而不泻

应天则

本就空灵

何需有窍

应地则

实而厚深

故需有窍

以供出纳

五藏之中

肝脾肺肾

诸藏皆实

其窍却虚

心藏本虚,其窍却实

五藏之中,心为君主

君主

为孤为寡

无有左右

无有上下

余则为百官

而有左右、

上下之分

耳系肾窍此

言心窍者

心肾相交

听音者,肾精也

辨语者,心神也

注:

舌主发声

而耳听闻

心肾交之一义

同时舌下穴位

可出金津玉液

丹道玉液还丹之要穴

亦心肾交的必然产物

汗为心液

水火既济

锻炼出汗

心小肠之脉入听宫

陈修园

以此为

司听之主

而不知耳

通于脑髓

注:耳根为泥丸

脑气筋下通于心

西医言之甚详

耳为肾窍

又为心窍

均由脑通

从可识矣

三焦为肾腑

耳内为肾窍

耳外则三焦之脉绕之

耳又为心窍

故耳外之

小肠经脉

亦注听宫

以见

腑之应脏

有如是者

不得指小肠之脉

为耳窍通心之路

修园之说

犹差一黍

(灵枢-经脉)

手少弱之别

循经心中,系舌本

其次

心主血脉而

舌体血管丰富

外无表皮覆盖

敝色较之面部

更能灵戢反映

心主血脉的

功能状态

其三

舌枯膜上

分布即有:

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

在乳头之间有年多“味蕾”

因而舌具有主司味觉功能

心主血脉

心之气血

通过经脉

上荣于舌

鉴别五味

其四

舌与言语、声音有关

舌者,音声之机也

舌体运动及

语言表达功能

依赖心神统领

语言功能,则能反映

心主神志功能正常与否

舌仅在经脉上,与心相联

而且在功能上,依于心

心的主血、藏神功能正常

则舌体

红润莱软

运动灵活

语言流利

味觉正常

(灵枢-脉度)

心气砌于舌

心和刚,能知五昧

舌者心之官

心气通于舌

舌虽非孔窍

因其与人体

的感觉有关

而其生理病理

与心关系密切

与其他四窍

归四脏一样

将舌归为

心之官窍

心主脉,在窍为舌

舌者.心之苗也

心主舌,在窍为舌

舌能辨五味,助食物吞咽

它又是发音,的重要器官

生理功能与心

有密切的关系

心气通于舌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

心与舌在生理上

有很密切的关系

心的经脉

上系于舌

心气充足

心血充盈

上荣于舌

舌才能够

辨别五味

心神健旺,舌动灵活畅利

气血充足,舌色红活淡润

故有,“舌者,心之官”

舌为,“心之苗窍”

南方赤色

人通于心

开窍于耳

心开窍于舌

以舌非孔窍

因寄窍于耳

则是

肾为耳窍之主

心为耳窍之客

窍者,穴也,空也

空孔亢也,通作孔

窍即孔穴

外在诸窍

内在五脏

关系密切

五脏

常内阅于

上七窍也

五脏皆有

开窍之处

肝,在窍为目;

心,在窍为舌;

脾,在窍为口;

肺,在窍为鼻;

肾,在窍为耳

说明了

脏与窍

之间相对

《内经》

把心与耳的

关系概之为:

心开窍于耳

南方赤色

人通于心

开窍于耳

藏精于心

心与耳

的关系

首先表现

在二者的

经络相通

一方面

手少阴之脉,络于耳中

心经气血

可以通过

本经络脉

直达于耳

为耳

发挥生理鼓应

提供物质基础

耳受心

供气血之涵濡

始能闻声辨音

另一方面

手太阳心之表

脉入于耳中

手太阳小肠与

手少阴心

互为表里

而小肠经脉

从目外眦转

入耳中

心经气血又可假借

小肠之脉上注于耳

濡养耳窍助听

耳者,宗脉所聚

心主,身之血脉

气旺盛

血脉和畅

经络通利

使气血得

循脉上注

灌布于耳

令耳司听

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

其气血

皆上于面

而走空窍

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其次

心主神志

助耳司听

“心藏神”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听觉属于

神之范畴

祖国医学

又称之为

听神

声音虽自耳人

欲分辨其声音

高下、远近、前后

粗细、长短、好劣

须赖心神之明

心神滋助听神

静谧聪敏不乱

若无心神助听

即便声音人耳

亦不能分辨矣

第三

心肾相交

共司听觉

“肾气通于耳”闻五声

“心开窍于耳”辨五音

耳之能听,既需

肾之精气的涵滋

冒心,师因教试

令咳而咳不出者

此必两耳聋无闻

所然者

咀重发汗

虚故如此

指出了

心阳虚

不能随用

上布精微

而致耳聋

心火上炎

其人两耳

或鸣或聋

心脏如果虚邪

妄听妄闻萧声

心有病

耳窍病:

2 心与舌(口)的关系

心舌关系

条文颇多

关系密切

心主舌

心,在窍为舌

舌者,心之官也

心开窍于舌

舌者,心之外候

脉有病

常反映于舌

而舌之有疾

亦往往

通过调节心脏及其

经脉的功能而治愈

心舌关系

具体体现

以下四点

2.1

心经别络

上系舌本

2.2

心主血脉

荣润舌窍

2.3 神明内守

南方赤色,入通手心

开窍于耳,藏精于心

舌为心之官

当言于舌

舌用非窍

故云耳也

手少阴之络

会于耳中

后世

汪昂、

姚止庵、

丹波元简

亦从其说

更有甚者:

认为舌之形状

如同种子的胚芽

故称“舌为心之苗”

或者“舌为心之苗窍”

等等曲解经义之误

但马莳:

心之为窍

不但在舌

而又在耳

其精仍藏

之于心耳

马莳虽未强解

但近乎于本义

王氏等人曲解的原因

在于未识“窍”字真谛

“窍”的本义,“窟窿”“孔窍”

引申为事物之关键、要害

皆可曰“窍”,窍门、诀窍

《内经》

除了,心“在窍为舌”、“开窍于耳”

还有,“目者,(心)其窍也”

心者,五藏之专精也

目者,其窍也

王冰

对此注解

颇为允当:

专,任也

五藏精气,任心所使

以为神明之府,是故能焉

神内守,明外鉴,目其窍

目者,心之使也

《内经》

将“舌”、“目”、“耳”

皆视为心心之窍分别:

为“舌”、为“耳”、为“目”

完全以心藏神

这一重要功能

为其背景

和出发点

心在受到外界事物刺激

进行相关心理活动之后

必须对于

所“任”之“物”

有所回应

注:

以心藏神

窍舌耳目

都与大脑

关系密切

心君火以明

明本日月

脏腑综成

本无方所

乃寄三丹

如今之

腹脑说法

中医独取

心脏为要

乃与

“运用玄妙,

中丹为最”

有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