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易水学派四家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中国古代医学书籍众多,历代名家辈出,积累了大量的疾病治疗方剂和有效的临床经验,而这些资料都是以历代医家的书籍方式存在于世。如何研究这些医书并从中寻找到对现代疾病治疗有参考和指导意义的经验,自始至终是中医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对中医临床有极高的指导意义。由于研究的切入点和方法的不同,得出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结论尚少,因此,本研究通过整理易水学派四家的医书,全面采集易水学派四家治疗头痛的理论和方药、并加以分析,以期得出较强指导临床的用药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张元素(附张壁)、李东垣、王好古、罗天益四位易水学派存世的书籍整理,全面选择各书籍治疗头痛的相关理论和方药进行研究、整理、挖掘。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完整录入易水学派四家对头痛治疗的药物,从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对、组方规律、新方组成诸方面进行分析,来研究探寻挖掘易水学派四家治疗头痛的基本理论及临床用药规律,以期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头痛提供更好的方法和思路。方法:易水学派创始于金代张元素,李东垣、王好古学于张元素,后王好古复师于李东垣,罗天益则为李东垣之徒弟,张、张壁、李、王、罗几人师承关系明确,此四人为易水学派的代表医家。易水学派辉煌灿烂,影响致远,此后私淑者众,各有所长、各有发挥,为中医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代表者有薛己、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等著名医家。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客观的反映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原貌,本研究选择易水学派有明确师承关系的医家4人(另有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之子张壁,本研究已经将张壁学术内容纳入),分别为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附张壁)、李杲、王好古、罗天益,其余记载为私淑等学习关系。故本研究选择其中直接易水学派师承关系之四位医家,亦称易水学派四家。对于四位医家的书籍选择参考《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和《中国医籍大辞典》列明且现存的著作,包括:张元素所著《医学启源》、《洁古家珍》(附张壁之《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李东垣发表的《医学发明》、《活法机要》、《兰室秘藏》、《脾胃论》、《东垣试效方》、《内外伤辨惑论》;王好古所著《此事难知》、《阴证略例》、《医垒元戎》;罗天益所著《卫生宝鉴》及现代医家收集整理的《易水学派医案一》。经过对易水学派四家书籍的整理,全面采集梳理出与头痛治疗有关的中药、方剂,建立易水学派四家治疗头痛的方剂数据。通过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利用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统计、分析、挖掘方法,对易水学派四家治疗头痛的药物临床使用规律,从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常用药对、配伍规律及新方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整理和挖掘。结果: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治疗头痛的方剂进行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综合结果得出其常用药物、组方规律和药对组成。通过对易水学派四位医家中187首治疗头痛的处方的分析,用药范围结果表明:共涉及145味中药,常见的药物种类有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疲药、止咳化痰平喘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理气药、平肝熄风药、泻下药。药物四气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物使用频率最高为762次,寒性药物次之为366次,平性药物为203次。热性和凉性药物使用频率较少,分别为57次和38次;药物的五味分析结果显示辛味、甘味、苦味最为常见;药物归经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的次序是:脾、肺、胃、心、肝、肾、膀胱、大肠、胆、小肠、三焦、心包。利用“组方规律分析”模块,系统分析常用药物及药对,形成常见药对13组,核心组合20个,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法得出新方10个,并对新方中的核心药物进行分析,为现代临床治疗头痛提供药物选择理论依据。结论:易水学派对中医药物学贡献巨大,其对诸多药物性味、功效及应用有独到见解,其所创头痛引经药对后世影响巨大,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头痛提供了极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深入了解易水学派四家对头痛治疗的药物的应用经验将对当今临床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易水学派主要医生治疗头痛方药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方剂和药物进行录入、整理,以及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得出易水学派在治疗头痛病症的方药体系,对近现代临床工作存在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