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秦王的刘邦最终没能成为秦始皇

文 / 子

秦始皇是刘邦一辈子都在追的光,但他奋斗了一辈子都没追上秦始皇的脚步。

那年,刘邦去咸阳城出差,偶然遇到秦始皇出行,那威武盛大的出行队伍即使远远地望着已经惊呆了刘邦这只长期呆在井底的青蛙。

“大丈夫生当如是。”

男人,就应该像政哥那样牛逼plus。

对于刘邦说这句话笔者是持怀疑的态度,太史公当时又不在跟前,怎么知道刘邦说过这句话,再说,刘邦要是说了这话,让别人听见了,秦国法治森严,是很麻烦的。

估计又和他是什么赤帝之子的传说一样,属于杜撰。这在史书中见怪不怪,赵匡胤出生时还满屋子的奇怪香味呢。

还有可能是,刘邦的好兄弟樊哙在家吹牛逼,然后呢,樊哙的孙子樊他广又讲给了司马迁,司马迁呢就写到了《史记》中。

说实话,刘邦当时的格局是不足以说出这样的话的。

回到沛县的刘邦该干嘛干嘛,吃肉喝酒吹牛逼,将他在咸阳城见的大世面给人炫耀一下。

然后酒酣耳热间,那帮小兄弟恭维刘邦一句:“三哥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牛逼plus。”

刘邦在似醉非醉的状态间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那几年,见过大世面成了刘邦行走在沛县的优越感

过了段时间,刘邦又要去咸阳出差。可是路上那些要去服劳役的人越跑越多。

这还怎么交差?

绝望中的刘邦对大家说:“你们都各自散了吧,我也准备消失。”

从此,刘邦亡命芒砀山中。

此时,刘邦身上的标签是:盗匪。

如果时光就这样下去,刘邦的结果可能只有两个,要么饿死,要么被秦军抽空剿灭。

历史将永远不会有刘邦个人的一席之地,那满地的尘埃是他永远的归宿。

可谁知陈胜和吴广这两人在大泽乡突然燃起了一把大火,火势迅速蔓延全国,成燎原之势。

沛县县令也有借火的意思,于是,刘邦和沛县取得了联系。

接着他就做了沛公,掌控了整个沛县势力。

那些年大家都打着陈胜的旗帜。刘邦很聪明,也自认是张楚政权的一员。

对,法统很重要。

陈胜失败之后,楚国依然是抗秦盟主。刘邦又投靠了项梁的势力,成为楚怀王手下的一员大将。

项梁战死,楚怀王迅速收权。刘邦被任命为砀郡郡守,封武安侯

请注意,刘邦此刻不仅是正规军,而且由一县的县令升格为一郡的郡守。

楚怀王接下来的一句话改变了刘邦的一生。

“谁先进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可不就是秦王么。

▲嬴政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楚怀王和各国贵族都想恢复战国时的旧秩序,七国王族的后人还做他们本国的王,就是所谓的贵族王政。

但秦国不可能再让赢氏掌权,那就你们谁先进咸阳城谁做吧。

这是一个天下诸侯都承认的约定,包括楚国将军项羽和范增

那一刻,刘邦感觉自己和秦国特别有缘分,于是,带着梦想和希望,他自信满满地出发了。

前路荆棘丛生,血战自然是少不了的。

可是刘邦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走越大,他身边还有了张良这位不世之才。

很幸运,刘邦是那个第一个叩开咸阳城大门的人。

秦王子婴投降,秦国宣告灭亡。

进入关中的刘邦又派将军郦商打下了蜀地汉中。

这就等于拥有了秦国的所有版图。更为重要的是,陈胜和吴广起义之后,关东大地战火连天,而关中秦地却几乎没有被波及,农业工商业的链条很完整。

各项指标完全是力压关东六国的模式嘛。

呵呵,赢氏家族当年可是靠着关中大本营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哦。

可是,刘邦过得并不开心。

他虽然已经以公告的形式告诉秦人,根据楚怀王和诸侯的约定,谁先进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如今,自己是秦王的唯一合法人,但是他的军队依然驻扎在灞上。

他在担心什么?

等着诸侯们承认自己呗。

是,他的“约法三章”迅速抓住了秦人的心,可那又怎样,项羽他们要不承认自己这个关中王怎么办?

果然,项羽和诸侯将军们都不想看到刘邦成为关中王。

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九死一生得到了上将军的位子,他可不想再回去当楚怀王手底的将军。诸侯将军们感觉自己在这次的灭秦行动中都出了大力,凭啥就不能有自己的封地。

唯有打破旧秩序,他们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

此时,项羽和诸侯将军们是一个利益体。诸侯将军们拥护项羽为盟主欲宰割天下。

如果刘邦不同意,那诸侯四十万联军分分钟就能把他刘邦的十万人马给团灭了。

再说,楚怀王也等着看热闹呢。

项羽给他致过电,问怎么办。楚怀王说:“按照之前的约定办。”

楚怀王知道,对于刘邦当关中王的结果项羽肯定不满意。那你们两家火拼自然是最好不过了,他也不想看到刘邦成为最大的诸侯,项羽呢,挟兵自重。

刘邦是个明白人,这些利害关系他自然能够想到。

既然你项羽想当盟主宰割天下重新建立国际秩序,那我就认了你这个盟主吧。起码保住性命的同时还能得块地。

于是,就有了鸿门宴的那顿饭。

鸿门宴的实质是,刘邦亲自去项羽的大营中向项羽表明态度,承认项羽的盟主地位

所以,项羽是没有理由杀刘邦的,如果杀了,那诸侯将军们也会联手对付他项羽的。哦,刘邦也是有大功的你都敢杀,那我们你眼睛也不会眨的。

于是,项羽在鸿门重新宰割天下。算上他的西楚国,总共分封了十九路诸侯。

项羽分封的原则是: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

就是按照功劳的大小分封诸侯的。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王国分封

▲项羽  电影《鸿门宴》/剧照

刘邦被项羽赶往了蜀地,他之所以为汉王,因为汉中那块地还是他通过张良走的项伯的关系才得到的。

说好的我是秦王,怎么转眼就成了汉王了呢?

刘邦心里严重不平衡。

更糟的事还有,他的将士们全是关东人,如今都在一拨接一拨地逃走,刘邦生生是没有办法。

愁死了。

幸运的是,上天给他送来了韩信。韩信给了刘邦夺回关中大地的信心。

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开始了。

刘邦集团将一直沿用的楚国制度全面改制为秦制。包括户籍制度、征兵制度、徭役制度、官职制度、爵位制度......

最重要的是军队的改革。韩信重申军法,在秦军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形成了汉军的军法

所谓的汉承秦法,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利用涅槃之后的汉军,利用蜀地源源不断的物资,利用韩信神出鬼没的军事天赋,刘邦集团于汉元年八月开始了反攻关中的行动。

过程很顺利,刘邦顺利攻占关中。

撇开汉军改制后的巨大能量不说,民心其实是刘邦取胜的关键。秦人都知道按照约定关中王是刘邦的,所以自然支持他了,再说,刘邦人很好嘛。

项羽在得到消息之后很慌。张良写信安利项羽说:“我们只是夺回本来属于我们的东西罢了,关东,我们不考虑。”

所以,他才继续攻打齐国。可见,项羽内心里也是认可当年的约定的,只是行动上没那么干而已。

还定三秦之后,刘邦成了真正的“秦王”,不仅制度上全面继承了秦国的制度,国土面积也和秦国的是一样一样的。

可以这样说,此时的汉王国就是以前的秦王国,汉王刘邦理解为秦王刘邦也是对的

历史的旋律又到了楚汉相争的阶段。

其实整个楚汉相争刘邦都是依靠关中秦地的大本营将项羽死死地困在荥阳前线

刘邦是个常败将军,而项羽又是集中力量攻打刘邦,所以,刘邦经常被打得是没兵没粮。

可他根本不愁。

很快,萧何就从关中给他送来了兵,送来了粮食。

项羽怎能抗得住。

关东大地烽火狼烟,关中呢,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萧何丞相将秦地治理得很好。像不像秦末时候的景象,关东都在打仗,关中一片祥和。

结果大家都知道,刘邦围剿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

可是“秦王”刘邦并没有成为秦始皇。

因为,秦始皇是绝对的专权皇帝,天下实行的是郡县制,秦国的皇帝是天下的主宰,道理的体现,秩序的发端和权威的渊源

而刘邦呢,只有秦地大本营十五个郡是他的直属地,在这些土地上他实行郡县制,具有绝对的权威。

转头再看看关东大地,有复数的诸侯王、有复数的列候。

这些诸侯王和列候对于自己的国家有绝对的自治权,独立纪年,自主任命官吏,自主收取赋税,绝对掌控军队。

刘邦的汉朝只有对诸侯们的政治主导权、立法权和外交权

李开元先生认为,刘邦的大汉帝国是一个联合帝国,由复数的诸侯王、复数的列候、皇帝的汉朝共同组成了大汉帝国

你说他这个皇帝能和秦始皇的比吗?完全没有可比性嘛。

根源还得从楚汉相争的本质说起。

楚汉相争,是刘邦和项羽各自率领自己的盟友争夺霸主的国际战争

你看,刘邦还定三秦之后就拉拢了一批诸侯组成了五十六万联军一举就将项羽的西楚国国都彭城给打下了。

后来,项羽率三万精兵又打败了刘邦。魏王魏豹这种见风使舵的人就又站了项羽的队。

▲魏豹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楚汉相争说白了也是一场人才的争夺战

九江王英布以前是站项羽的队,后来又被刘邦说服站了刘邦的队。燕王臧荼也是因为韩信的战斗力实在太强无奈站了刘邦的队。

你看汉朝建国之后,异姓王中只有齐王韩信和梁王彭越和项羽以前的大分封没什么关系

淮南王英布,以前是项羽分封的九江王;燕王臧荼本来就是项羽封的;韩王信是韩国的王族;赵王张耳是项羽以前封的常山王。

可以说,汉初的异姓王分封是延续了项羽当初开创的王国分封,包括制度和原则

刘邦对于这些异姓王来说也就是他们的盟主而已。大汉帝国的建立意味着刘邦称霸的成功

这些诸侯王为什么会拥立刘邦为皇帝,他们的话说的明明白白,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你刘邦的功德是最大的,你灭秦灭项羽的西楚有大功,完了现在分配方案又搞的很合理,我们服,你就做大汉帝国的皇帝吧。

这是什么原则?公平公正,按劳分配

所以,之前灭了项羽之后刘邦首先就将韩信的军权给夺了,然后将他由齐王改封为楚王。

要是没有强大的军队做后盾诸侯们还不一定拥立他为皇帝呢。

刘邦接着又将齐国封给了自己的大儿子刘肥,为的就是他们刘家对其他诸侯王们有力量上的绝对优势。

此后的削藩战争,刘邦正是依靠秦地的大本营,以齐国的力量为依托才将韩信、彭越、英布、臧荼、卢绾、陈豨这些给一个个收拾了。

为了做真正的皇帝他必须得这么做。

可他为什么又转手将那些诸侯王国分给了刘姓子弟呢?

首要原因是,事实证明了秦始皇实行的全国郡县制不太现实。刘邦全面参与了从秦到楚再到汉的所有大事件,他觉得,自己的汉帝国得综合一下,实行郡国制,就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

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毕竟不发达,朝廷的触角还真伸不到那些边远之地,封个诸侯王做中原大地和游牧民族等的缓冲地是最好的方案。

平定英布叛乱之后刘邦在家乡喝酒之后就曾发出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无奈。

但也没有必要封那么多的刘姓诸侯王啊,随着血缘关系慢慢淡了他们也可能是那个造反者呀,刘邦封了侄子刘濞之后不也感觉刘濞有造反的可能吗?

他的心可真大呀。

这就涉及到汉帝国的另一股势力。

汉帝国建立之后,这片土地上产生了三股势力:以皇帝为首的皇族、异姓诸侯王、庞大的功臣派。

重点说一下庞大的功臣派。

作为建立汉帝国的功臣,这些功臣派们也根据功劳的大小被封为了食邑不同的列候,并且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从朝廷到地方的官也是由他们来垄断。

没办法,大家属于共同创业嘛,你刘邦得到了那块最大的蛋糕,皇帝,那么功臣派们就垄断政府的官职。

那个时候,皇帝在未央宫中就是垂拱而治,啥事不用管,自有以丞相为首的功臣派们来打理。

汉惠帝看相国大人曹参不顺眼,一个丞相怎么成天喝酒。于是,就派曹参的儿子提醒一下他老子。结果,曹参直接把儿子打了一顿。他理直气壮地对汉惠帝说:“你坐在宫里边垂拱而治就好了,外边我们按照以前萧何丞相定的路子走就是了。”

汉惠帝生生还就没有脾气。

▲曹参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这帮功臣派们的能量大到什么程度呢,吕后驾崩之后他们直接发动政变将吕氏集团团灭,完了自己选了个皇帝。

汉文帝、汉景帝时这个集团依然左右着汉帝国的政局。

丞相张苍退休之后汉文帝想让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出任丞相,但他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还是算了。丞相属于功臣集团的蛋糕,没必要大家搞的不高兴。最后汉文帝任命了功臣集团的申屠嘉为丞相。

周亚夫属于功臣派们的二代,汉景帝想封王皇后的兄弟王信为侯,周亚夫立刻反对:“高祖皇帝(刘邦)说过,没有功劳是不能被封侯的,不然,天下共击之。”

汉景帝还就生生没有办法。

你看,汉文帝、汉景帝两代皇帝都曾经向这个阶层妥协过。没办法,平衡如果被打破是会出问题的。吕后驾崩之后长安城里发生的那场政变就是例子。

而且功臣派们执掌政府和地方权力当年是被刘邦确认过的。他们通过白马之盟规定的明明白白,丞相的人选必须得由有功劳的列候来出任

那可不就是功臣派们嘛。

所以,为了抑制这个势力,刘邦在剪除了异姓诸侯王之后大封刘家子弟为王。他也是有苦衷的呀。

汉文帝时,贾谊建议皇帝对诸侯王们动刀,汉文帝根本没同意。为啥?他还想通过刘氏皇族来制衡功臣派们呢

汉文帝以刘氏诸侯王为后盾将庞大的列候群体从长安城中赶到了他们各自的封地,瞬间就轻松了好多。

贾谊一直想不通汉文帝为什么不重用他,因为他提建议的时机不对。世上的事此一时彼一时。汉武帝时的削藩政策其实就是贾谊的思想体系。

说了这么多只是在说明一个问题,刘邦当时的处境与其说他是个皇帝,倒不如说他是个霸主。说他是战国时的秦王似乎更合适

但历史的发展是集权。所以,刘家人也一直在努力,这条路上有刘邦、汉惠帝、吕后、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

直到汉武帝时才真正解决了权利分散的问题,汉帝国才真正成了大汉帝国。

那一刻,汉家天子终于可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游牧民族亮剑。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向生活和工作妥协之后刘邦的路越走越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
2、班固:《汉书》;
3、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