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胜: 泰山甲子行
本号原创文章超过二百篇,欢迎开白转载,更欢迎投稿,尤其欢迎历史、文学、杂文、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投稿邮箱:2713023142@qq.com,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简介。
陈来胜: 泰山甲子行
作者:陈来胜
近日看到一张泰山照,想起那年秋天登泰山的情景。
昔日有两三次登临泰山的机会,却因为有事未能成行,而错失了亲近泰山之缘,时引为慊慊。退休那年,山东一位老作者也即陈老师约我去他们那里商谈改稿事宜,顺便去登泰山,活动活动身子骨,让脑子放松一下。承此美意,不胜欣喜,甲子之年登泰山,岂不快哉!
携老妻乘火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济南西站,陈老师来接,入住宾馆小憩,下午游览大明湖、趵突泉、九龙泉、王府池等名胜,穿走在街巷中,一睹“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象,感到济南物阜民丰、活力四射。
翌日上午驱车来到泰山脚下,泊车地下车库。出车库不远,就来到泰山风景区入口处。不愧是五岳之首,仅一入口处,就透出恢宏壮观、气势阔大的气象,由下而上的山坡上,两侧分别竖立着六根高耸刺天的石柱,飞龙盘绕,颇显威武雄浑。拾级而上,抬头远眺,泰山身姿雄伟,如擎天捧日,显得沉稳而壮实,在晚秋的日光下,云气氤氲,倚天而立。我们撩开步子向前走去,不多时来到天外村,乘游览车盘旋而上,一边高岩郁郁,一边幽涧森森,秋叶殷红似火,远望云横峭壁,山如点黛,景色之美令人陶醉!
到了中天门,舍车步行,坐上缆车,鸟瞰下面景色,只见满山松林杳冥,在明晃晃的日光下灿烂如染,四周山霭苍苍,峰高际天,凸显得十分广漠,无涯无际。
抵达南天门,下缆车前行,山壁间镌刻着各式字体的名人题词。行走不远,就是著名的天街,比肩排开的店铺,挤挤挨挨的顾客进进出出,恍如到了王府井大街。这里也是十八盘的终点,很多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包括一些中老年人,甚至很多扛着木料石头、米面、煤气罐的挑工,都是从下面的一天门,一步一步,经过六千五百多个台阶爬上来的,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面对他们,自觉在体力和魄力上矮了一截,不由心生愧感。
虽然到了南天门,但是要往上走,还要登几个比较陡直的台阶。陪行的陈老师虽然长我三岁,却身板硬朗,健步如飞。他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十分省力的登台阶的方法——从这一边大步斜走到另一边,再大步斜走到那一边的之字形走路法,说这里包含着力学原理。我们如法炮制,果然奏效,虽然多走了几步,但是减少了许多的负重感,颇感轻松。后面的人见我们身轻如燕地拐来拐去,也如法效仿,众人如舞龙似的左盘右旋,似鹰捉小鸡似的游戏行走,嘻嘻哈哈,构成了泰山之巅上的一道耀眼的风景线。
来到碧霞祠,也就是通常说的泰山老奶奶庙,建筑宏伟壮观,金碧辉煌,殿外正中悬有雍正所题“福绥海宇”的匾额,殿内高悬乾隆所题“赞化东皇”的匾额,院内众多游客膜拜,炉内香烟缭绕,裹着尘世俗人的各种各样的祈求愿望袅袅上天。
玉皇顶上豁然开朗,来到泰山石刻——唐摩崖近前,如斧劈开的巨大山体上镌刻了历代名人雅士的题词赞语,置身于这字字珠玑的石刻中,真切地感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宏大深邃。
上行到了泰山极顶,有汉武帝所立一块两人多高的无字石。遥想当年他一定是握管在手,凝神默想,写什么呢……在这通天拔地的高山之巅,云海苍茫,宇宙汗漫,显然任何语言文字的表述都是极其浅薄、多余、苍白无力的。罢了,哲思睿悟,千言万语,都在不言中,于是他拈须一笑,掷笔振袖而去。刘彻,睿智如斯!
无字石旁边就是古代皇帝祭天之处,泰山最高点,离天最近的地方,金黄的铜锁围住几块石头,中间写有几个小字——海拔1545米。皇帝在这里跪拜祈求,细民百姓也不闲着,在石头上撒满了白晃晃的硬币,请求上天帮助他们实现种种愿望。
移步前行,来到“孔子小天下处”石碑前。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真切地道出孔子超乎尘表的心怀气魄。正是因为有气凌天地、心苞六极的博大胸怀,孔子方能创始儒家文化,集上古文化之大成!
不远处就是日观峰,伫立峰顶远望,万峰刺天,云笼雾隐。极目处是一条漫无涯际的天光,下面呈灰色,上面浅蓝、深蓝色,云气奔涌,苍茫空阔,极是壮美!置身于这一景象中,只觉俗虑顿消,思接尘外,不辨自己俗人欤,仙人欤!
在峰顶上稍事休息,返身下山。见山下的人众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地爬了上来,虽面露疲色,但是都溢着满足的神情,兴致颇高。由此可以看出,泰山在国人心中是如此神圣而伟大,人们像朝圣一样从四面八方辐辏到这里膜拜它,了结自己多年的心愿。当然,登山者心思各异,目的不一。有人是为了欣赏泰山的风光之美,有人是为了淬炼自己的体魄毅力,有人是为了开阔自己的胸怀眼界,有人追慕帝王名人的风采,蹈袭他们的足迹,更有人是为了祷告上天,满足自己心底的愿望……
泰山如此有名,应该是几千年间逐渐形成的。最早时肯定与宗教文化的原始崇拜有关,远古时初民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希望借外力来帮助自己,因此求神佑助。最大的神莫过于老天了,于是爬上山顶,在与天最近的地方向神祷告,请它帮助自己。自然,时间长了,在初民的心中,泰山连着天,自然也是神的一部分,也成了神了。
接下来,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氤氲起了推动作用。以前肯定有众多名人登临泰山,惜无记载,然而孔子到泰山走了一圈,却起到了引领作用,一呼百应,后面的名人纷纷如过江之鲫,附骥之尾,纷纷柱筇上山。各代名人骚士歌咏品题,传布天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泰山积淀了太多的传统文化意蕴,遂成就其至高无上、五岳独尊的地位。
泰山之成名还在于国家的承认,即封禅的影响。秦始皇之前,应该早有筑坛祭祀的活动,到了秦始皇时,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就登上泰山行登封礼,刻石颂德,开五朝帝王封禅之始。封禅在当时可谓盛大庄重,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花费巨大,完全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政治活动。皇帝搞出这么大的排场不过是向上天述说自己做了多少正经事,向外界表明自己是受命于天的,自己这个皇位具有合法性。国家性行为使泰山声名益隆,铸造了它在百姓心中的神圣性。
登临泰山,我更想给它植以新的意涵——向上,向高。“上”、“高”二字,我想应该在仓颉最初所造的几个字之列,虽然字面意思很简单,却蕴含着无限的深意。后来,才在此基础上衍生演变出种种繁复丰富的、美好动人的字眼儿和意涵。向上、向高,表示梦想、志向、努力、奋斗、攀登、追赶、创新、超越……向上、向高,是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前行的动力,是人类持续完善自己的永恒的期盼,是伟大中国历经磨难、衰落而再度生聚、勃发、发展的写照,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骎骎健行的底蕴!